張永昌
[摘 要] 從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現狀入手,著重分析了高職生職業能力不足的原因,探索了互聯網時代對高職生職業能力的新要求,并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策略,以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
[關 鍵 詞] “互聯網+”;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190-02
職業能力指的是高職學生未來發展必須具備的能力,這也是高職院校能力培養的關鍵。因此,高職學校十分重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尤其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個性心理、基本工作能力、信息技術能力、個性發展能力。然而現階段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高職生在專業能力、核心素養等方面表現不足,對高職生的職業發展構成了嚴重阻礙。為解決這一問題,高職院校在互聯網+背景下積極探索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科學策略。研究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不僅能夠有效提高高職學生職業能力,而且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發展意義深刻。
一、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現狀
(一)高職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
高職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和關鍵能力。首先,基本能力。高職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主要涵蓋語言表達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邏輯能力、判斷能力、一定的外語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自律能力、自理能力,誠信、責任感等。其次,專業能力。高職學生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包括專業崗位知識、工藝熟練程度、專業實踐操作能力、新技術和新工藝及新設備應用能力、檢查維修技能等。最后,關鍵能力。關鍵能力主要包括處理問題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發展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
(二)高職生職業能力現狀
首先,當前很多高職生的基本能力有待提升,計算機操作能力較低,外語能力不達標,文字表達能力較差,缺乏自理能力和自律能力,責任感不強,難以勝任基本的工作;其次,當前有些高職生的專業能力不足,專業學習不認真,缺乏專業操作技能,工藝操作不熟練,專業崗位知識陳舊,缺乏對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學習和應用;最后,有些高職學生缺乏關鍵能力,難以解決工作中的問題,不會處理人際關系,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缺乏組織管理能力,發展創新能力嚴重不足。
(三)高職生職業能力不足的原因
1.缺乏對職業能力的全面理解
有些高職學校在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缺乏對職業能力的全面理解,將職業能力與專業技能等同,認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就是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而忽視了學生職業判斷分析能力、公關能力、創新能力、適應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工作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學到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缺乏對職業能力全面、系統的學習與培養。
2.對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夠
職業能力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然而現階段,有些高職學校缺乏對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視,將重點放在學生就業安置和招生工作上,認為只要招收足夠的學生并讓畢業生就業便完成了教育工作,忽視了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缺乏對學生職業發展能力的重點培養,導致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培養不足,嚴重阻礙了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
3.高職學生動手能力較差
很多高職學生缺乏實踐鍛煉的機會,動手能力較差。具體來講,有些高職學生的專業操作不夠熟練,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一旦遇到問題便無法繼續,需要尋求教師的幫助。并且,還有一些學生缺乏對問題的思考,難以根據自己所學知識和經驗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缺乏對專業知識的遷移。另外,還有一些高職學生認為動手操作不重要,只需要記住專業理論知識,通過學校學期考試即可,操作練習嚴重不足。
4.職業能力培養缺乏系統性
當前,很多高職學校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缺乏系統性,過于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而忽視適應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發展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并且,還有一些高職學校在職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重點不夠突出,強調學生所有能力的提升,沒有突出關鍵能力,不利于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二、互聯網+時代對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新要求
(一)高職學生需要具備扎實的職業工作能力
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高職生源數量不斷減少,為了增加生源數量,高職學校不斷降低招生標準。而互聯網+時代對高職學生職業能力要求較高,高職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職業工作能力,能夠適應互聯網+背景下的職業發展要求,具備較高的職業工作能力,只有這樣,高職學生才能夠在就業過程中占據優勢地位,在就業市場中占領一席之地。
(二)高職學生需要具備基本工作能力
在互聯網+背景下,勞動者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職業工作能力,而且在工作過程中還需要與團隊進行合作,能夠隨機應變,合理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學會組織管理,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高職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必須具備基本工作能力,能夠滿足基本工作的能力要求,合理完成工作。
(三)高職學生需要具備信息技術處理能力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處理能力。主要是因為,在互聯網+大背景下,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互聯網技術,離不開信息技術。因此,高職院校一定要重視學生信息技術處理能力的培養和強化,著重強調學生信息技術處理能力的加強與提升,確保學生能夠在以后的工作過程中具備操作相關的信息系統的能力,從而滿足信息化發展的要求。
(四)高職學生需要具備個性發展能力
促進高職學生個性發展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目標,因此,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能力。個性發展能力也是高職學生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之一,只有具備個性發展能力,高職學生才能夠在職業發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個性特長,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
(五)高職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高職學生不僅要具備職業發展的相關能力,還要具備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只有具備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高職學生才能夠遵守職業道德,培養良好的職業情感和健康的職業習慣,進而促進高職學生的職業發展。因此,高職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確保心理健康,能夠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對待工作。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加強政府的職教統籌
在互聯網+背景下,政府應加強職教統籌,充分發揮政府在職業教育中的統籌作用。為此,政府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應積極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調控學校,避免對高職學校的強制約束和行政命令,為高職學校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政府部門應協調好教育、財政、計劃、勞動等各管理部門之間的關系,確保職業教育的正常進行。
2.為職業能力培養提供資金支持
高職學校培養學生職業能力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而我國大多數高職學校的資金來源于政府支持,因此,政府應加強對高職學校的資金支持,滿足高職學校職業能力培養的資金需求。另外,政府應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流入高職教育,鼓勵社會捐資助學,促進高職教育發展。
3.完善法律環境
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需要完善法律環境。因此,政府應積極完善高職教育發展的法律政策,積極制定并修訂相關法律,促進高職教育發展。尤其在校企合作方面,政府應用法律手段明確規定校企合作中的各項工作,減少校企合作中的矛盾,鼓勵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
(二)高職學校方面
1.明確學校定位
不同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特色不同,因此,高職學校應明確學校定位,合理調整人才培養計劃。為此,高職學校應合理定位人才規格,了解互聯網+背景對高職學生技術結構要求的變化,了解知識經濟對高職教育的影響,了解高新技術發展對產業發展的影響等,科學定位人才規格。并且,高職學校應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將學生職業能力作為重要培養內容,確保學生具備較強的職業能力,為學生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轉變教育理念
高職學校應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堅持能力本位理念和人格本位理念,摒棄傳統的知識本位理念,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學生人格的健全,使學生具備高超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能夠更好地適應職業發展。并且,高職學校應改變傳統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強調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設置實踐課程,確保學生的專業實踐鍛煉。此外,學校更應當努力構建開放、融合的新型教育觀,通過不斷發揮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主體地位,來借助企業的力量,以產教結合、雙主體教育、現代學徒制等方式來實現對學生的多方位培育,進而通過教育理念的轉變來實現學生培育方式方法的變革。
3.加強教師建設
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需要高素質教師的教育和指導。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強教師建設,確保教師素質。為此,高職院校應積極培養雙師型教師,強化現有教師的企業實踐,讓現有教師進入生產一線進行專業操作,提高現有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并且,高職院校應積極引進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提高師資力量,為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提供人才支持。
(三)企業方面
1.充分利用產業聚集培養高職生職業能力
產業聚集的發展促進了當地特色專業產業區的形成,而且產業聚集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大。高職學校在產業聚集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根據產業聚集的人才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專業人才,以滿足產業聚集對人才的需求。產業聚集為高職學生實踐實訓提供了基地,高職學校可以大規模開展實習,在實習過程中使學生了解職業發展和工作內容。
2.優化職業能力培養手段
企業在對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優化培養手段,采用多種多樣的培養方式。為此,企業可以通過校企合作這一途徑,在學生實訓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同時,企業在互聯網+背景下應積極重視互聯網的作用,構建網絡教育平臺,通過網絡教育平臺加強對學生實踐操作的指導。
四、結論
互聯網+背景下,社會對于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現在很多高職學生職業能力普遍較低,難以滿足互聯網+背景下社會的要求。對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需要政府、高職院校和企業的多方共同努力,只有充分發揮政府、學校和企業的共同作用,才能夠實現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切實培養。
參考文獻:
[1]李楊.“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17):80-82.
[2]王鮮.“互聯網+”背景下民辦高職院校工科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5):150-152.
[3]王會,王倩,蘇偉,等.“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狀及對策研究[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2):8-10.
[4]孫國忠.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途徑的探索:以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