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 高職人員的培養,在我國的整個教育培養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此人們對之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但是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模式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需要我們進行不斷探究。主要以STS教育理念為基礎,對于STS教育理念以及其在高職人才培養方面所發揮的重要性進行闡述,并結合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現狀提出關于利用STS教育理念對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的改革措施,對實施STS教育理念的實踐情況進行探討和分析。
[關 鍵 詞] STS教育;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發展現狀;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208-02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STS教育理念可以說是一條綜合性十分強的教育理念,另外其理念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不低。其理念的側重點是在社會復雜關系背景下所產生的一種綜合的、開放的素質教育。在高職教育中應用STS教育理念,不僅有利于促進受教育者的技術提高,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水平,另外還可以增強受教育者的參與感與強烈的自我意識。除此之外,在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下,應用STS教育理念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所要學習的生活生產技術與社會之間的復雜關系,以便學生能夠更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對培養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因此,在高職教學中探究STS教育的實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STS教育理念概述
STS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和社會(Society)的英文縮寫。首先,STS教育是一種全方位開放的教育理念,在教育過程中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全面地提高思維水平和增強生活技能,還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并且能夠自主地解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其次,STS教育是不同于傳統教育的,其更注重強調個人生活方式中的倫理價值觀的現實意義。最后,STS教育理念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所具備的綜合素質,為學生能清楚地理解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科技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提供一定的幫助。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正確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建立,另外也旨在追求學生對現實世界的多維理解。
二、STS教育理念在高職教育應用中的重要性
結合STS教育理念的基本概念和高職教育的發展現狀,有意識地將STS教育理念應用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中的這一行為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它的引入不僅僅是高職教育發展的需求,同樣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對于培養高技術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復雜多變的動態系統,同時還是一個涉及多個環節的動態過程。傳統模式下的人才培養理念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逐漸被摒棄,但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發展并沒有完全摒棄傳統教育方法。一些因使用傳統教育方法所帶來的問題,現隨著STS教育理念的應用程度加深逐漸地被解決和改善。STS教育理念在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引入中,具有綜合性、開放性、發展性、互動性等多種特點,對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在高職教育中應用STS教育理念有利于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水平,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自身知識儲備,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基于STS教育理念的相關情況,STS教育理念應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適應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國際視野和國際素質,培養全面了解科學技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
三、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分析
(一)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
在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因為其沒有明確的培養目標,所以尚未形成特色的教學模式。一般本科院校的教育培養目標不符合“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若以本科的教育培養目標來培養高職教育的學生,雖然能使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加強,但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會有所下降。除此之外,大部分的企業迫切需要操作熟練、實踐能力強的人才,這樣以本科教育為模板的教學不利于接受高職教育的學生。另外企業對技能型中高級管理人才的管理潛力要求是不一致的。
(二)“雙師型”教師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分級標準規定,幾乎有一半的高職教師只單單具備專業課或者是基礎課教師的資格,根據相關數據,我們可以得知專業教師的“雙師”比例已達到要求。但是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0.1%的高職教師具備“雙師型”教師的能力。高職高專院校的一些具有“雙師型”的教師往往是通過考試獲得的,他們在實踐教學中沒有實踐經驗。因此,筆者認為,“雙師型”教師的認定,以在企業的工作經驗為唯一標準。另外,教師專業的結構分布是極不合理的。從教師來源的結構分析來看,高職學校的大部分教師是應屆畢業生或本科生。他們往往是在大學畢業之后進入學校當了教師,而且也有些高職教師是來自其他學科,非所教專業學科,如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很多教師普遍缺乏或從未有過實際的教學經驗。因此,在高職教學的課堂上,很多教師往往照本宣科,其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是不深刻的,這樣一來使高職教師很難滿足高職教育的培養要求。
(三)課程設置滯后
高職院校在建立課程體系上沒有嚴格遵循“校企合作”的原則,進行課程體系設置時同時也沒有嚴格根據相關企業的實際需求。所以我們也不能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專業定位和課程改革的需要方面進行課程設置,這樣一來會導致學生畢業后不能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
(四)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關系過于表面
目前,大多數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雙方往往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而使合作關系變得僵硬,乃至破裂。這對于高職學校來講無疑是十分不利的,一些高職院校安排學生不單單是為了讓學生去企業實習,或者說提前適應社會工作環境,而是為了實現教學計劃中實踐教學的目標和學生能夠體驗社會的酸甜苦辣,從中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而企業的目的就是從廉價勞動力中獲取最大利潤,企業只是根據自身的就業需要安排實習崗位,往往會要求學生在一個固定的崗位上呆半年,這樣會導致學生雖然實習了半年,但由于從事一般的簡單勞動而沒有獲得任何有價值的知識或者經驗,所以,這樣一來對學生的教育影響程度是不夠深刻的。
四、STS教育理念對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的措施分析
(一)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是非常重要的。職業學校與普通學校教育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為普通學校教育往往傾向于培養理論研究型人才,而一些職業學校由于其直接面向具體崗位的特點,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高職學校應該明確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核心,并且將培訓目標拓展到管理、服務等多個層面。
(二)全面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由于職業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本身的實踐性就較強,因此,它應該著重從教師的實踐能力選拔這方面進行評估,如果像普通學校一樣,只用學歷、職稱來作為衡量標準,就會對教學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高等職業學校應該全面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即為教師設置雙重標準,使理論知識能滿足教學的要求,其實踐操作能力又能滿足課程的實際需要。此外,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之一,學校應在這一領域開設相關的課程,使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從而真正實現STS教育。除了參加學校的培訓課程外,還可到企業中進行學習,只有對企業的需求有了真正的了解,才能使教學實踐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三)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
在上文中我們已經提到了STS教育是綜合性、開放性強的教育理念,這些特點使STS教育理念倡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教學中占有同等的作用。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顯著提高,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鍛煉,使學生的思想更為開闊、更富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加強校企合作
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不僅能使學生有效地進行實踐,而且還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因此,高職院校應重視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而不僅僅停留在表面上。具體可通過以下兩個方式來實現:第一,學校應當成立專門的校企合作委員會,建立實踐指導小組,全面、系統地監督和管理學生的實習過程。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給予及時的指導,并在實踐后對結果進行綜合評價。第二,建立實踐崗位制度,同時為企業和學生服務。這樣企業不僅可以解決員工短缺的問題,學生也能進行相應的實踐鍛煉,能夠對整個工作環境有更加詳細的了解。通過這些方式能夠有效改善和推進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而且有效地保證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學校教學的質量,這是STS教育在教學中應用的具體表現。
五、實施STS教育理念的實踐探究
職業教育在中國的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因此,在中職生的培養中,除了教給他們必要的理論知識外,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更加重要。雖然高職教育的發展十分的快速,但其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是面臨著一些阻礙,可是利用STS教育理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這些阻礙。
六、結語
教育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應該結合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實際情況,建立起基于STS教育理念的相關教學方法。結合當下社會發展的特點和對人才的需求,實行STS教育勢在必行,它的應用可以培養出一批適應社會、理解科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一代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百新,楊守波.論高等教育中的STS教育[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10):28-30.
[2]莫凡,劉浩.消防部隊院校物理教學中的STS教育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4(6):81-83.
[3]李運年,曾芳華.淺談STS教育在生物教學中的實施[J].生命世界,2012(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