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翔
[摘 要] 近年來,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對提高職業院校教育質量和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目前職業院校在實行“雙元制”教育模式過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嚴重地阻礙了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因此,針對我國職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雙元制”教育實行對策進行探析,以期能推動職業教育的深入改革。
[關 鍵 詞] 職業院校;教育改革;問題;解決措施;雙元制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035-01
德國“雙元制”是指一種由企業、學校共同合作培養接班人和技術人才的教育制度,其中“雙元”是指企業和學校,企業對學生的相關職業技能培訓,而學校主要負責對學生相關職業理論知識教學,實行這種教學模式的最終目標是促使學生能夠有效掌握職業理論與技能知識,能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在新經濟常態下,我國加強了對職業教育改革的關注,并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引入和借鑒了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雙元制”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注重理論知識學習,忽視學生技能訓練
目前,“重理論,輕技術”仍然是我國職業院校教育中的主導思想,雖然近年來職業院校大力開展了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但并未真正領會到工學結合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對學生依然采取的是放羊式的實習形式,導致學生實習質量非常低,學生的職業技能無法真正得到鍛煉和提高,無法為社會及企業發展輸送高技能型人才,這與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效率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二)學校人才培養經費嚴重不足
現階段,在“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影響下,我國雖然加大了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投入力度,但對于快速發展的職業院校來說明顯不足,可謂粥少僧多,這就直接導致了職業院校在建設實訓基地、購買教學設備等方面經費嚴重不足,根本無法滿足現代化人才培養的發展需求。
(三)缺乏高質量的師資隊伍
師資力量是促進職業院校改革發展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在“雙元制”職業教育影響下,我國職業院校要想獲得快速發展,就需要“雙師型”師資隊伍作為重要保障,然而,目前在大多數的職業院校中,教師主要采取從普通高校進行招錄的形式,他們大都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和教學經驗,這無疑阻礙了職業教育實現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發展目標。
二、“雙元制”職業教育的解決對策
(一)理論與技能并重,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觀
在現代化發展形勢下,企業對其所招聘人才的關注重點不再是其文憑,而是其是否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合格的職業技能。因此,職業院校在其改革發展過程中,應改變傳統重視理論、忽視技能的教育思想,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職業教育問題,要以市場發展為導向,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觀,積極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率。
(二)政府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
經費問題是職業院校實施“雙元制”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政府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鼓勵與支持職業教育發展,同時,在經費上加碼,改善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匱乏現狀。此外,加大對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充分調動企業參與職業人才培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職業院校轉變人才培養模式。
(三)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人力保障
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是職業院校實行“雙元制”教育模式過程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職業院校首先需要加大對在校所有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學校教師的整體水平;其次,要加強與政府、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通過專業培訓機構、國內外進修、企業兼職等多種途徑,提高教師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實踐技能水平,從整體上提升教師的教學實施水平和教學質量,促使教師成為高層次、高水平、高技能的人才,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人力保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影響下,我國職業教育院校在發展過程中雖然經過了一系列的改革與創新,但仍存在缺乏完善的人才培養標準、專業課程與社會實際發展需求脫軌等諸多問題,嚴重阻礙了職業教育院校對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效率的提升。為此,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下,職業教育院校應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解決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滿足社會及企業的快速發展對創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暴春曉,李萌.高職“雙元制”職業教育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6(5).
[2]黃藝.中等職業學校實行“雙元制”的現實問題和對策探討:以合肥市旅游學校為例[D].安徽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