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璐 張婧
[摘 要] 介紹建構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論基礎,闡述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構方法,分析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構類型,針對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構路徑展開深入的研究并發表了一些建議,希望可以為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構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幫助職業院校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滿足社會在人才方面的需要。
[關 鍵 詞] 建構;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理念;路徑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134-02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在一定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下表述心理健康教育過程及組織形式的主要特征。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為基礎建構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心理與教育規律,做好對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構成和本真狀態的分析,展開深入的探索和實踐。心理健康教育屬于職業院校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組成,針對職業院校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有非常大的復雜性和系統性,只有做好觀念的更新,才能更好地促進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有效進行,提高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構的有效性,本文就此展開了研究分析。
一、建構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論基礎
(一)積極心理學思想
積極心理學主要是研究人的美德、發展潛力等品質的學科,其重點集中在人自身積極因素研究方面,積極心理學需要從人的固有美德角度出發,利用積極的眼光對人的心理行為和現象等展開分析,最大限度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因素,使人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掘。以積極心理學思想為指導,職校老師在學生的認識方面需要堅持積極人性觀原則,對學生有直觀的認識和了解,實現對教學中各類問題的有效解決,使學生具備高尚的品德和積極的心態。
(二)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想
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想重視人潛能、經驗、價值、本性等方面的研究,從現象學角度出發,針對人的高級心理展開深入研究。人本主義心理學尊重人的自由和尊嚴,將人性的發展作為心理學的關鍵內容,對人性給予足夠的關懷和重視。根據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想,在對職業院校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集中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方面。
(三)建構主義心理學思想
根據建構主義在世界的解釋方面根據個體的經驗不同會產生一定的區別,個體在外部世界的解釋方面需要以原有心理結構和經驗為主,通過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構建,具備情境性、主體性和社會性等特點。建構主義心理學尊重學生的能動性、主體性和差異性,針對職業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明確學生之間的個體性差異,充分發掘學生能動性和自主性方面的價值,更好地支撐學生的發展進步。
二、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構方法
(一)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構理性實踐
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構首先需要將積極范式有效落實,職業院校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更多地追求積極和諧,不僅要積極對待外部世界,同時還需要有積極的認知方式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另外,還需要提高在校本課程以及優秀教師方面研發的重視度,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學生的生活有密切聯系,更好地支撐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構現代理念
首先,提高對內涵發展理念的重視度,準確把握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根本,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化和有序化。其次,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還需要堅持以生為本,將學生放在職業教育的主體性地位,在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方式等確定方面都需要從學生身心發展角度出發。最后,還需要堅持追求幸福感理念,引導職業院校學生追求幸福感,提高生活的質量和品位,提高學生在生活狀態以及內心方面的關注度,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構類型
(一)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構需要從學生的心理特征方面出發,對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需求進行充分全面考慮,利用互助式心理暗示、心理探究和心理訓練等方式,建立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實現對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的深化,取得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結合學生在不同發展階段所面臨的各類實際性問題,對職業院校學生心理發展規律進行全面、深入的考慮,給予針對性的教育,實現對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解決,使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潛能得到充分全面的開發,以此為基礎,完善職業院校學生的人格。
(三)主體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屬于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對職業院校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有充分的肯定和尊重,使職業院校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全面發揮,在提升職業院校學生心理素質的同時更好地支撐職業院校學生的全面發展進步。
(四)文化層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構,不僅要做好職業院校學生成長文化環境的整合和創新,為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建構提供必要條件,同時還需要幫助職業院校學生對自身的文化背景有清楚全面的認識,吸收其中的有效成分,提高消極成分挑戰方面處理的有效性,完善自我心理世界,為其健康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礎。
(五)整合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整合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將各類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互整合,整合過程中重視整體和諧,突出重點,實現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強化。整合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還具有動態性特點,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夠滿足當前時代發展的需要。
四、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構路徑
(一)開設獨立的具有職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職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能夠為職業院校學生提供連貫性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機會,使學生得到系統性的訓練和提高。職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置需要集中在人際關系、自我認識、自我意識等方面,對生理機制、記憶、注意等內容只需要簡單地描述。結合職業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心理特點,在教材內容設置方面盡量淺顯易懂,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學生進行心理調整方面的指導,同時展開心理專項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把握,學會問題解決的方法和途徑。
(二)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職校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和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科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需要結合職業教育的整體性目標,與自身的教學內容、教學任務、教學要求等相結合,建立心理素質培養目標和測量,保證各個學科的教學能夠與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和滲透,實現對各學科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充分全面挖掘,以此為基礎,更好地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為各科教學質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礎。學科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盡量選擇潛移默化的方式,不僅要重視學科知識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性教導,同時還需要注意營造溫馨、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三)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和心理咨詢
首先,可以開展職校心理健康輔導,通過健康輔導,能夠實現對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有效整合,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自我意識和自我觀念,能夠實現對自我與環境之間關系的客觀性分析,利用自我心理行為的調節和控制等,保證學生在各項活動中始終有積極、健康的心態,為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打下良好基礎。其次,開展分組心理健康輔導,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展開調查和分析,可以將有著相類似心理問題的學生劃分為一組,利用心理座談、討論等方式,實現對問題的有效解決。最后,加強個別心理健康教育,職業院校學生受到心理獨特性和環境差異等因素影響,其心理問題存在明顯的個體性特點,針對學生展開個別心理指導,與職業教育的特點相結合,能夠有針對性地使職業院校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得到解決。在具體教育過程中,老師可以主動與存在典型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設計教育方案,展開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團體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職??梢猿浞掷脤W生會、共青團等組織開展各類團體性活動,實現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比如說利用班主任培養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在班級范圍內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學風,充分發揮學生會干部、共青團等骨干的作用開展各項活動,為整個學校營造好的學風和校風。這些團體活動的開展是職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一條重要途徑,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同時還能夠使學校團體的凝聚力和活力得到提高。
(五)優化學校和班集體的文化心理環境
職校文化心理氛圍不僅包含校園環境、校風校紀等內容,同時還涉及人際交往和價值觀念。健康的校園文化能夠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有積極的學習心態,樂于與人溝通交流,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另外,通過合理性競爭,能夠使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激發,正確面對挫折,學會把握和調節自身情緒。
(六)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
師生可以利用專門的網站獲取相應的資料、信息和知識等,同時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技能的學習,老師可以充分發揮出網絡的各種互動功能,向學生詳細、全面地介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等服務。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老師還需要對在線輔導、在線討論、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宣教等足夠重視,雖然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無法取代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屬于職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能夠為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提供重要的補充和拓展。
總之,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構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作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對自身心理問題的有效分析和解決,樹立積極、健康的學習和生活心態,同時還能夠更好地支撐職業院校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更好地滿足社會在人才方面的需要。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構需要與職業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特點相結合,把握整體性教育方向和目標,為職業院校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崔景貴,黃亮.當代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論構建[J].職教論壇,2013(7):4-9.
[2]任曉杰.淺析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構[J].教學考試,2017(9):73.
[3]史獻平.構建正向支持系統: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14(32):84-87.
[4]華明紅.淺析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院校學生健康成長[J].情感讀本,2017(17):7.
[5]黃亮.SFBT的理念技術與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當代職業教育,2013(4):80-83.
[6]王志賢,張紀霞,錢錚.心理資本視角下當代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構建[J].職教論壇,2014(2):27-29.
[7]王文.班級團體輔導對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及思考[J].亞太教育,2015(14):50.
[8]李慧.當代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路探索[J].職業,2017(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