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旦
[摘要]機械制圖課程是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門基礎學科,是工科類學生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工程圖樣是檢驗一個工程師是否合格的標準,針對目前高職學生的學習現狀以及機械制圖課程的特點,試分析機械制圖課程傳統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之處,并且提出提高該課程教學質量的參考建議,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技術型人才。
[關鍵詞]機械制圖課程;分層教學模式;探索;反思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119-01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高職教育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再加上我國市場對所需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地調整,所以學校要適應市場需求,就要對課程作出相應的調整。由于目前對實踐操作能力的高度要求,導致傳統的理論教學占據了大部分的課時,實踐操作課程課時少,內容也比較少,而且還新增了不少的理論和新技術課程,所以在教學資源日漸短缺的情況下,如何進行高效教學,是廣大高職教師面臨的重大難題。
一、淺談分層教學模式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普通高中擴大教學招生范圍,對高職學校的招生情況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普高教育的普及,導致職業學校難招學生,沒有足夠的生源,也就不能開設相關的專業,導致職校的專業日益減少。為了生存下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降低招生門檻,也就造成了生源綜合素質的下降。部分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能力差距較大,素質能力參差不齊,學習動機復雜,學習態度消極,給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雖然說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導者,但是也要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有學習興趣才行,這樣學生才會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好好學習。
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填鴨式”灌輸教學,不管學生的基礎如何,也不管學生是否能聽懂,能否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導致學生難以對課程產生興趣,也就不會認真學習了。況且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從小的成長環境也不一樣,這就導致他們接受知識的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別。
二、分層教學法在機械制圖課程中的具體實施
(一)學習目標要分層
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較大,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習慣還有學習能力也不盡相同。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把教學目標以及學習目標進行分層,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和不同能力的學生指引有效學習的方向。機械制圖課程的主要培養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看圖和畫圖的能力,所以一是要從課程的培養目標進行分層,常見的是以繪制和識圖中零部件和裝配圖的復雜程度來分層,由易到難分層不同的學習任務,下達給學生完成。當然教師也要把握分層的節奏,循循善誘、諄諄教導,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去學。二是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去分層,那么課程的額學習目標也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比如說第一步先打基礎,學習最基礎的內容,第二步就要學習課程相對比較復雜的內容,為后面的復雜知識打基礎,最后,有了前面打下的堅實基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復雜困難的問題讓學生探索解決。這樣一來,學生對課程的學習任務就非常的明確,知道該做什么,什么時候做什么,能讓學生深切體會這門課程的魅力,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專業的知識與技能。
(二)教學內容要分層
不同的學生群體接受的能力不同,所以教師教學的內容也要進行調整。教師在精心備課的時候,要把教學內容分為三層,第一層是全部學生都要掌握的,第二層是多數學生都能掌握的,第三層是部分學生努力可以達到的。這樣就全面覆蓋了班上的學生,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
(三)教學方法要分層
學生具有個體差異性,所以教師在進行教育時,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些孩子性格開朗活潑,教師可以進行正面教育,但是有些孩子性格內向,又比較敏感,這個時候教師就要盡量使用委婉的方式進行教育,避免學生產生不好的想法。
三、結語
總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對學生因材施教,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逐漸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機械制圖課程對學生的要求又相對較嚴格,所以更要考驗教師的專業水平能力和育人責任。要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此付出更多的心血。
參考文獻:
[1]張浩,李衛宏,劉達,等.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究[J].廣東化工,2011,7(38):18-219.
[2]趙洪芬,王殿安.高等教育課堂分層教學改革與實踐[J].專業教學研究,2012(34):98-99.
[3]何兵車,林燦,易建,等.高職機械類專業機械制圖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高職專論,2006:20-21.
[4]張元軍.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時空,2010,6(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