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清 王雪玉
【摘要】現代農業園區是調整傳統農業產業結構及固有模式的一種新興農業發展模式。現代農業園區的規劃設計是明確園區主題首要條件。對不同類型園區進行調研和分析,對建設園區進行討論和規劃設計。做到依據園區的發展與規劃要素設計。為此就建設現代農業園區,進行了探討和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現代農業園區;規劃;設計要素
一、現代農業園區的概念與分類
(一)現代農業園區的概念
現代農業為新時代發展的需求,是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的一種新的轉型方式。以密集的技術為特點,科技教育、示范、推廣和輻射為主要建設內容。集技術、觀光等多元化、高標準的產業特色明顯的農業區。使農業傳統產業結構得到調整為目標,將以新形式的發展和運營模式開創現代化農業產業,使傳統農業得到更多的改善與升級。將解決一系列問題并應用解決的方法投入發展。
(二)現代農業園區的分類
(1)現代農業科技園區。主要以科學技術和研究為主,建立先進的現代農業設施如:先進設備儀器室、先進技術推廣基地等。建設出現代化新型農業研發基地。(2)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主要以現代化農業生產的示范為主,展示農業園區的先進科技水平與模式。(3)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區。調整傳統產業結構和創新運營模式,以輸出的農產品與農產品的加工為主,提供科學技術研發出的綠色無公害果蔬。突出企業的帶動與示范效應。(4)設施農業園區。突出園區所建設的智能自控溫室以及先進的日光溫室等,展示溫室中先進的新興栽培技術,突出農業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智能化發展模式。(5)觀光農業園區。以休閑、觀光、娛樂為主的農業園,生活區、住宿區、餐飲區等貼近生活的農業體驗建設。開展農事體驗項目,使觀光者親身接觸農家生活。
二、現代農業園區的設計要素
(一)結合現有資源。打造特色農業
利用地區的地域優勢與特色與現代化技術相結合,打造出獨一無二具有當地特色風格的農業園區、本土農家院。帶動當地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戶的收入,增加農產品的銷售。
如建設特色農家院,可結合當地特色文化,可利用田間小溪進行娛樂活動與天然水產品的售賣,當地農產品進行多元化加工。本地植物種植到園區內形成特色的植物觀賞。設置當地文化為主題的景觀小品,展示與宣傳本地特色文化。
(二)具有可持續原則的自然生態農業
利用自然景觀設計出生態園區會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也可以構建出自然生態與農產業相結合的現代農業模式。在可持續性原則下對資源進行節約資源、自然資源重復利用,主要以就地取材以及利用可再生材料的環保方式進行建造。
如建設自然生態現代農業園區,可利用自然資源進行改造。可將園區參觀與娛樂項目建設到森林或者農田中,貼近自然,起到返璞歸真的效果。既使游客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又可打造出一個具有特色的現代農業園區。
(三)土地要素
地形作為園區主要的條件,具有著多種類型的功能與作用,地形不僅僅是指平地,還包括了山丘、山峰、盆地等眾多類型。地形可調節園區結構及道路建設等。了解地形的結構與變化,選擇出優質的地理位置進行建設,可以使園區的建設更加穩定。采用可持續性建造,維護現有土地結構與營養成分。可利用周邊地理條件結合園區地形與所建設功能設計具有地形優勢的園區。
如規劃不同主題的現代園區,合理利用地勢設計結合出各類園區及大棚。可將大量園區與場館建設到平坦的場地上,丘陵等具有改造空間大的地形可建設休閑觀光園路及可串聯的場館的建設,可將樹木種植在山丘上,野外項目建設在起伏的坡地上。設計出不同與室內智能溫室的游樂活動及設施。
(四)水體要素
水體作為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的要素。對水的利用或改造是一項難題。所以保護與修建自然生態水資源或建設人工水資源,結合景觀,打造具有豐富水環境的園區是園區建設水體的首要要求。其次應盡量減少破壞并極大可能保留自然原始狀態,同時利用周邊環境進行干濕結合,發揮出園區特色。
園區中可建設小溪,結合園區內部特色,開發農事水體體驗項目。可以在園區場館內部設置人工池塘,可飼養水生動植物,供游人參觀與垂釣。
(五)植物要素
植物是設計景觀的必備要素之一。種植與綠化在園區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保護鄉土植物,打造地方種類多樣的特色植物,以產業為導向,設計農事體驗項目是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目的。
植物可根據栽培或觀賞進行售賣。利用鄉土植物打造主題森林,突出園區特色。將研發的新品種植物供游客觀賞,形成豐富多彩的觀光體驗。
三、總結
現代農業園區要素主要包括結合現有資源、發展可持續原則、土地要素、水體要素、植物要素以及園路與小品要素等。研究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規劃要素可設計出不同功能的園區。將多個產業相結合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農業生態園。借鑒各地現代農業園區,淺析了現代農業園區的規劃設計,對園區的規劃設計提供了一些建議,如下幾點:深入研究位置選擇與運營模式,加強園區的建設與管理,進一步分析未來可能遇到的阻礙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