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寶
[摘 要] 學校資助管理工作有一支志愿者服務隊,作為資助育人的新平臺,旨在積極履行資助為先,育人為重的資助工作新使命,真正能夠讓受助學生在溫暖的關愛中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爭作一名品學兼優的中職生。
[關 鍵 詞] 案例概述;解決方法;啟示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266-01
學校里活躍一支這樣的隊伍——愛心助學服務隊。他們來自學校的各個班級,是教師的暖心小助手,是同學的貼心小伙伴。新學期開學,他們的身影穿梭在熙熙攘攘的新生中,為每一位學生和家長詳細講解中職資助政策,熱心服務,盡已所能。有負責解釋說明的,有負責幫忙預審材料的,還有負責跑腿復印的,一天下來,盡管累,但大家都毫無怨言。開學了,這支隊伍便分散到了各個班級,但他們的服務精神卻與資助學時刻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午和放學后,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堅守在學校勤工助學的各個崗位,用自己的勞動換來報酬的同時,也收獲了感恩之心。他們在服務中深刻理解了教師的奉獻精神,明白了付出并不是吃虧,反而充滿樂趣,而這種快樂感是無以言表的,內心的充實更是無價的。平日里,他們還會幫助班級里的貧困生,帶著他們一起融入學校的各類資助政策宣傳活動中,將育人工作滲透于無形。
一、案例分析
原先學校的資助工作仍然主要停留在物質資助上,在精神上的影響非常小,思想教育明顯不夠。通過這支愛心助學服務隊的建立,在擴大資助政策宣傳面的同時,也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務中真正走進資助育人工作,教育和引導學生“受助思源、獲獎思進、傳遞愛心、回報社會”。校園文化節,他們擺攤組織義賣,烈日下,他們的吆喝聲接連不斷,不遺余力地賣出每一件商品,直至賣出最后一件。所有這些款項將投入學校的愛心基金賬戶,全部用于幫困助困。學生都覺得義賣活動特別有意義,因為大家既伸出援手,為困難的學生奉獻了一份愛心,同時又“淘”到了自己稱心如意的物品,真是一舉兩得。平時學習生活中,他們會為自己班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來咨詢資助老師,詢問該同學是否符合學校助學金的條件。對家庭突發意外事件的學生給予熱心幫助,主動報告班主任,為教師出謀劃策,給同學雪中送炭。感恩之心在他們身上蔓延,他們還主動關注勤工助學崗,希望通過更多崗位的設立幫助更多學生自強自立。
二、解決方法和實施
學校明確資助的核心要求是育人,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建立了一支愛心助學服務隊,努力實現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一)建章立制突顯育人
建章立制不僅對資助工作發揮著規范指導的作用,還能通過建立制度的本身突出育人的導向功能。學校新建了勤工助學制度,通過助學崗位的設計,進一步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神資助,讓這些困難學生在勤工助學的崗位上學習為人處世,在工作中學會吃苦耐勞,得到別人的幫助要懂得感恩。促進受助學生形成自強自立、飲水思源等優秀品質,也為學校愛心助學服務隊提供了很好的服務契機。
(二)全員培訓強化育人
志愿者服務隊完成招募后,學校會召開一次全面、系統的資助政策培訓會議。要想深入志愿服務活動,就必須了解資助育人工作的實質。此外,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動機和意義,活動前必須召開至少一次活動培訓會。如有必要,借用藝術學校的優勢,邀請校內專業老師來指導培訓。通過一次次的培訓為資助工作培養一支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志愿者服務隊,并形成長效機制。
(三)志愿服務推動育人
愛心助學服務隊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等活動,為獲獎受助學生提供了知恩感恩的平臺,有效提升資助活動的“育人”效果。通過有組織、有制度、有平臺的設計,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學會付出、學會回報。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還可以提升受助學生的責任意識、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啟示與思考
(一)勤工助學崗位的延伸
助學崗位還是以傳統的后勤服務為主,如幫助同學復印,幫助學校食堂打掃衛生,幫助宿管老師一起打掃宿舍衛生等一些體力勞動,容易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產生自卑心理,不愿意參與到勤工助學活動中。今后,學校應該將學生專業學習、綜合素質培養與勤工助學崗位有效結合,使學生在獲取一定的勞動報酬、緩解其經濟困難的同時,能在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管理能力等綜合素質方面得到有益鍛煉,使勤工助學活動成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基地,在服務他人的同時切實提高自身能力。
(二)建立志愿服務考核制度
學校可以引導獲獎受助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在各類獎學金、助學金的評選過程中,要求有一定時間的志愿服務活動,將此作為獲獎受助的必要條件之一,使志愿服務成為德育、資助育人以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創新平臺。
資助可以驅逐受助學生心靈的貧寒,育人可以激勵受助學生拼搏的志氣。資助育人的政策為受助學生揚起了希望的風帆,他們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務中熠熠生輝,收獲成長與感動!
參考文獻:
[1]劉新林.用人單位在國家助學貸款中的義務研究[D].武漢大學,2016.
[2]陳玥.論大學生資助工作的育人功能[D].西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