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
[摘 要]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用以前純粹知識“分數”的評價不能滿足學生知識與技能同時發展的評價需要,探索適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評價方法十分必要。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際和多元智能理論、最近發展區理論,總結出了三種評價方法。
[關 鍵 詞] 中職學校;學生;評價方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291-01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同于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中小學生主要學習知識,為升學做準備,用分數量化學業水平可以選拔優秀。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主要學習知識和技能,為未來職業打基礎,僅僅用試卷考查“分數”,由老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已不能滿足學生知識與技能同時發展的評價需要。因此,改革職業學校學生評價的方法十分必要。
心理學中有個“多元智能理論”,它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主要包括語言、數理邏輯、空間、音樂、肢體運動、人際溝通、內省、探索智能。每個人的智能都與眾不同,各具特色,有強項,也有弱項。既然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評價時使用簡單的一元或二元評價方法就會有失偏頗,不能準確反映一個人的整體素質。
“最近發展區”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的。維果茨基研究表明:兒童的發展水平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已經達到的現在的發展水平,一種是可能達到的將來的發展水平。這兩種發展水平中間的一個區域就是“最近發展區”。在教育教學中,可以利用“最近發展區”確定學生的發展方向,激勵學生發掘自身潛力,達到自己將來發展的最高水平。評價具有導向和激勵作用,因此,教師應圍繞“最近發展區”,采用公平、合理的評價方法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進行準確、全面的評價,讓學生嘗到成功的甜頭,發現自己的長處,明確未來的目標,一步一步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達到最高的發展水平。
綜合以上理論我們發現,傳統的單一評價方法需要改革,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評價應該是動態的、模糊的、多元的。具體來說,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評價方法有以下三種。
一、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法
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是評價的兩種形式。過程性評價是指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對學生成長過程性的評價,即平時表現。結果性評價是指對一個時期學生完成學業后的整體評價,即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應該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方法。具體操作如下:
過程性評價由班主任、科任老師、班干部、同學、家長等共同記錄學生成長的每一步,讓學生看得見自己的進步,看得見自己的收獲。比如學生每次上課出勤情況、上課時的優良表現、做作業的態度和效果、實踐的作品、實習表現、班級活動中的表現等,都是自己總成績的一部分。結果性評價由最后的試卷成績或考試作品確定,結果性評價成績也只是總成績的一部分。最后成績為:期中成績占20%,期末成績占30%,學習過程占50%。
這樣,通過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進行評價,無論基礎如何的學生,個別單項智能突出或缺陷的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
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進行客觀、公正、全面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學習,充分發揮評價在教學中的正面導向作用,利于老師改進教學,利于學生逐步達成教學目標。
二、等級評價法
中小學常常采用的方法是分數法,用文字把學生所學知識量化,最終用分數對學生成績做出判斷,用數量對學生實踐成績做出鑒定。但并非事事處處都可測,都可量化,所以評價結果不能對學生綜合素質做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反映。
等級評價法關注的是學生方方面面的表現,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量,更加關注學生在“質”方面的發展,是具有實質內容的一種評價機制,等級可定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也可定為A、B、C、D,雖然評價結果模糊籠統,彈性較大,難以精確把握,但它反映的是學生的等級水平。所以,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評價,采用等級評價法比較合理。
三、多元主體評價法
多元主體評價法是相對于老師一元主體評價來說的。
多元主體評價法中,學生和老師都參與評價。學生中又有干部評價、小組長評價、同桌評價、好朋友評價等,老師中又有科任老師、班主任老師、管理老師、實習老師等。課前準備和課后實踐評價主要由教師進行,課堂行為評價則由學生自評互評完成;單元學習、單項活動先由學生自評,再由教師對學生評價進行再評;其他各項評價也由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結果性考試由老師評價。教師在評價中仍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不再是唯一的裁判員。學生參與評價,既是評價對象,也是評價的主體。這樣的評價相對來說比較真實,比較全面。
這三種評價方法,即可獨立進行,又可綜合運用。中等職業學校采用這種多元的、動態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對學生進行評價,能促進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龔衛娟.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評價的方法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5):3.
[2]馬紅玲.淺談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評價[J].新課程(中),201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