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互聯網保險發展的現狀可以看出,互聯網保險雖然一直在創新,但是創新過程中專業人員缺乏、產品研發能力差等問題制約著互聯網保險的發展,以創造良好的互聯網保險創新環境為出發點,探究這些問題并基于此提出相應的措施建議。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互聯網與各個產業的融合創新拓寬了傳統產業的邊界,在互聯網與金融業相互融合的同時也改變著金融體系。互聯網保險應運而生且發展迅猛,在層出不窮的創新中,帶來的不僅僅是發展,其中也涵蓋著不容忽視的創新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探討并提出建議對策,無疑會對互聯網保險的健康有序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
二、我國互聯網保險創新的現狀
(一)互聯網保險創新發展迅猛。
自2015年騰訊、阿里巴巴、平安聯合成立眾安保險,
中國保險真正邁入保險網絡化,互聯網保險開啟突破性發展。截至2016年底,共124家從事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公司。從2012年到2016年,我國互聯網保險的保費收入從111億元增長到2347 億元。2017年,互聯網保費收入總計1835.29 億元,簽單件數124.91 億件,增長102.60%。2017 年上半年,互聯網保險創新業務簽單件數46.66億件,同比增長123.55%。2012年到2016年,我國互聯網保險融資金額呈上升趨勢,且在2017年這一年間,共進行了43次融資,融資總額高達16.08億人民幣(未包含上市企業)。
(二)互聯網保險創新環境優化。
2014年以來,互聯網保險創新環境逐步優化。2014年8月,國務院發布的《加快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意見》提出:支持保險公司積極運用網絡、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促進保險業銷售渠道和服務模式創新。2015年7月,保監會正式公布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是我國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制度正式出臺的標志,為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創造了一個相對平穩的環境,規范了互聯網保險經營行為,保護了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了互聯網保險業務健康發展。除了保險政策的引領,智能科技的蓬勃發展也推動著互聯網保險創新的升級。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基因工程、物聯網等技術在保險領域的應用會逐步深化,給用戶帶來極大的便捷,提高效率,進一步促進互聯網保險的創新發展。
(三)互聯網保險創新競爭加劇。
由現在的競爭狀況可以看出,保險公司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使得本就競爭激烈的保險市場更加殘酷,同業間競爭加劇,但是,互聯網保險的競爭對手不止這些,更多的是來自跨界競爭者的出現。BATJ等互聯網公司已經相繼進入互聯網保險市場,并且憑借其強大的獲客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能力,正在慢慢改變著保險行業的傳統格局、消費習慣和營銷方式,互聯網保險創新的過程注定伴隨著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
三、我國互聯網創新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技術人員缺乏。
大數據等各類技術的出現無疑利于互聯網保險的發展,但是與之相對的是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以及人員缺乏從而導致的信息技術不完備。大數據屬于新興技術,但是對于熟悉數據庫并且能夠將理論知識熟練應用于互聯網保險各環節與實際市場的專業人員十分稀缺。大數據可以運用于保險的各個環節,然而高素質人才缺少使得數據庫缺失與不完善、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等技術在我國相對來說比較落后,數據庫的完整性及其變動性,都會對保險產品開發或者保險營銷的精確度產生影響,因此大數據在保險各環節的運用會受到一定的阻礙,影響消費者的體驗。
(二)產品創新自主研發能力差。
互聯網保險的本質仍是保險,互聯網為傳統保險的發展拓寬渠道,增添新的動力,而保險產品的創新則是互聯網保險的立命根本,但是顯然,產品自主研發創新過程中走了不少歪路。第一,產品創新能力差,不良競爭導致的產品同質化嚴重。由于互聯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為最大程度吸引消費者的視線,愈來愈多的新型保險產品不斷出現,然而這些產品同質單一,嚴重缺乏創新精神。一個產品獲得大眾認可,則諸多保險公司迅速推出相似的保險產品,使得市場上保險產品的創新動力降低。第二,產品脫離保險保障本源,為博取消費者眼球,保險公司根據社會上的熱點時事推出一些沒有實際價值,脫離保險基本職能的保險產品,只一味迎合市場熱點,阻礙保險產品創新研發能力的提高。第三,產品本身的針對性不夠強,消費者對于產品的粘性低,使得消費者對于產品的回購率降低。產品的保障范圍,期限等不夠符合消費者的實際需要和期望,在購買一次后對于產品的購買欲望降低。
(三)信息安全問題突出。
互聯網保險產品的銷售以網上交易為基礎,無論是官方網站、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或者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的模式,涉及環節內容多,網絡節點復雜,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信息技術安全問題。當保險產品在互聯網銷售平臺進行銷售、理賠等環節,黑客的入侵、平臺系統本身的設計漏洞、計算機病毒等不安定因素都有可能讓消費者的信息隱私泄露,支付結算風險加大,網站運營崩壞。一旦信息安全問題發生,會對互聯網保險公司以及消費者帶來嚴重的影響。
(四)新興業務缺乏監管。
法律法規仍不完善,監管力度不夠。國務院與保監會近年來雖然發布了不少關于互聯網保險的政策,但是面對高速發展不斷創新的互聯網保險行業,這些條款政策遠遠不夠解決互聯網保險發展過程中所遇到例如市場亂象,保險公司業務不規范、財務等諸多問題,監管機構對于互聯網保險市場依然缺乏管控。
四、我國互聯網創新發展的建議
(一)加快“互聯網+保險”人才培養。
培養專業技術水平高且了解保險行業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發展數據收集技術,提升數據庫整理收集與運用的效率,提高數據庫應用的精準度,增強互聯網保險平臺投保理賠等各個環節的便捷性、安全性。建立獎勵考核機制,對于專業的人才進行定期考核并給與突出優秀人才一定的獎勵,促進創新效率的提高。進行人才引進機制,提高薪酬待遇,完善工作環境以及工作氛圍,吸引和挽留高素質人才。
(二)加速保險科技布局,輔助產品開發設計。
深入了解綜合分析龐大的客戶資源,并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技術,進行市場調查,發掘市場對于保險產品的需求,并根據這些數據,創新完善保險產品,注重客戶體驗,加強保險產品的針對性,提高產品粘性,推出市場真正缺少的新型產品,使得保險產品有實質性的創新發展。在關注市場動向,使保單擁有個性化的同時,堅守保險的本質,保障保險產品能夠發揮其基本職能,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與依賴,創造健康良好的保險市場氛圍。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機制。
建立完整的系統體系,借鑒發達國家互聯網保險信息安全機制,創立或引進更安全的信息系統,完善互聯網保險信息安全體系,保障每個環節的安全運行,保護消費者隱私安全。構建完善的風險管控機制。對系統定期進行風險排查,加強風險管控。通過數據加密、路由驗證、建立病毒防護和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以及區塊鏈技術等進行平臺數據、信息和注冊用戶信息的保護。
(四)注重新興業務適度監管。
首先,互聯網保險監管部門應制定更適應互聯網保險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構建與互聯網保險發展相適應的法律體系。對互聯網保險的業務、運營、責任主體、融資等進行更加詳細的規范引領,加強對互聯網保險公司和消費者的保護。其次,構建完善的監管體系。對互聯網保險的創新進行監管限制的同時給予更自由健康的產品創新氛圍,對保險業務與保險市場競爭進行適度的監管,最大限度地消除保險業務不規范與不良市場競爭等現象的出現,為互聯網保險創新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除此之外,由于跨界競爭者的出現,大量的資金涌入互聯網保險行業,因此,也應對互聯網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資金來源等進行嚴格監管控制。
五、結語
互聯網保險的迅速發展為傳統保險帶來了新的生機活力。明確互聯網保險的創新發展過程中的遇到的種種問題,深入了解“互聯網+保險”的內涵,依據互聯網的特性,改善傳統保險在人們心中的印象,促進保險觀念的培養,創新保險營銷方案,拓寬保險市場和保險銷售渠道,聯合互聯網的特點和保險行業的特點,在不斷的發展中進行創新,推動互聯網保險的發展。(作者單位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作者簡介:黃璟(1996——)女,漢族,山西運城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015級本科生,保險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