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鶴潼
隨著國民收入水平與市場環境的長期持續良性發展態勢,國民對于日常的支出消耗也有了一定比例的層次性增長。經濟發展蒸蒸日上的同時,人民對于消費的口味愈發刁鉆。連鎖超市作為一種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連鎖經營的一種形式,大大滿足了消費者迅速便捷購物的需求。連鎖超市的發展可謂生機勃勃,而連鎖超市運行的模式是與物流配送密切相關不可分割的。我國連鎖超市物流競爭十分激烈,如何在明爭暗斗的市場中奪得先機,提升物流競爭力則正是大部分連鎖超市要面對的問題。
一、我國連鎖超市配送存在的問題
(一)配送模式不均衡、自營配送模式占據主導地位
我國大多數連鎖超市還是鐘情于自營配送模式,企業自主建立的配送中心偏多。然而,配送中心需要與之匹配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并不低。小型企業為了眼前的一時利潤就匆忙的搭建配送中心,導致這樣配送中心規模小、實力有限,反而拖了超市的統一配送率的后腿。雖然自營配送模式是很多連鎖超市的選擇,但是對于實力不夠的企業似乎并不能帶來很好的收益。傳統的供應商配送模式也在我國占據著較大比例。相比之下,更為專業和高效的第三方物流在整體競爭中所占據的比重可以說并不高。
(二)科技含量低和信息化的滯后
很多連鎖超市仍未完成比較完備的信息管理系統來協助配送,人工處理信息依舊是占據了多數。同時我國連鎖超市硬件條件也不具備優勢,尚未能提高機械化水平。現代物流觀念還沒有深入人心,很多企業更加趨向于選擇我國廉價的勞動力來代替高新科技。這使得我國物流效率不高,達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無法完成高水平的物流作業。
(三)物流配送成本較高
國外配送中心的配送率平均值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而我國的則多在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之間。很多企業的配送車隊實際裝載率低,回程路上空車駛回率高,浪費了勞力,降低了效率。這意味著連鎖超市的統一配送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物流水平無法得到較好的提升。
(四)人才缺失、理論知識不足
我國物流發展時間較短,對于現代物流的理論概念體系等引入時間較短。對于這一方面的人才還處于培育的階段。而掌握了高精尖的真正了解物流管理的技術性管理人才則是十分缺乏。故而信息系統和物流相關設施無法被妥善使用。連鎖超市研究時間則更短,然而連鎖超市的發展十分迅猛。這導致了人才培養速度低于市場的發展,企業需要的人才缺失,從而管理水平低下。很多連鎖超市對供應鏈還沒有比較深入的理解,無法將現代物流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
二、對我國連鎖超市提升物流競爭力建設的建議
(一)提高管理水平
企業是有目標的,通過管理,企業才能有效的實現目標。所以若想提升物流的整體水平就要從管理人員下手。提高管理人員思維的先進性。理論充分結合實際,管理者應具備前瞻能力和預判能力。如在配送中心選址上要結合客流量、消費者分布、還要判斷未來幾年的客流變化和潛在消費群體的所在。此外配送中心附近的交通環境也是重中之重,靠近交通樞紐自然是上乘之選。在運營模式上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不能落后于電子商務前行的步伐。最好做到在傳統的線下發展之外開拓出線上發展的市場。
(二)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物流信息化是現代的物流企業對物流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對物流作業中產生的物流信息進行分門別類的處理,來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一種活動。物流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大勢所趨。物流信息化可以拉近連鎖超市與供貨商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達到更精細的優質的合作和服務。
物流信息化的兩大內容是基礎環境建設以及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要從提高物流設施設備先進度做起,最常見的是一些自動控制體系,如自動分揀、自動立體化倉庫等。同時大力推廣電子條形碼、射頻標識技術等技術手段。通過對商品的動態追蹤從而了解商品的信息。
(三)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
實踐證明,人力資源已經成為連鎖超市加強物流競爭力的強力戰略資源。充分發掘和利用專業的人才可以使物流水平提高。
(四)改善單一的配送模式
我國連鎖超市大多采用的是自營配送模式,采取第三方配送模式的企業較少。在美國,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市場的大約有百分之五十八,歐洲則為百分之七十六。大眾認為美國的第三方還在發展期而在歐洲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市場。故而得出結論,在全球范圍內,第三方是一個有著非常大潛力的市場。
我國很多小型企業比起自營配送模式更適合第三方物流,可以減少物流實體的建設成本。同時第三方公司專業的物流服務也會帶來巨大的收益。
三、結語
我國連鎖超市物流有較樂觀的前景,但是同時也有較多問題尚需解決。就目前情況來看,物流信息化是建設我國連鎖超市物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此外專業人才短缺、配送系統不完善、管理理念過于落后都是連鎖超市物流競爭力不強的原因。隨著連鎖企業在電子商務大環境下的快速發展,若想追上時代的腳步,站在市場的前列就必須順應時代克服這些缺點。連鎖超市應有目的性的選擇自己物流體系的發展方向,借鑒國外的經驗學習先進的技術從而實現物流水平的提升,達到提升自身物流競爭力的目的。(作者單位為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