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緣
摘 要:從“互聯網”這一新生物的誕生,再到跨入“互聯網+”時代,在這大潮流的環境下,中國社會融入進這全面信息化的革命性進步中,在互聯網走進千家萬戶、大小企業,滲入到社會方方面面的同時,體育行業也不甘示弱,也積極地融入到了這個進程中,以博得一席之地。通過在近十年文獻資料收集的基礎上,采用文獻資料法等方法論述我國“互聯網+”體育產業的興起與發展,在對有關概念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分析我國“互聯網+”體育產業的現狀。為促進體育產業與互聯網更好的結合,從而推動體育事業整體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 體育產業 綜述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c)-0221-02
1 前言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促使中國社會進入全球信息化的潮流中,正處于我國起步階段的體育產業也不甘落后,在全球信息化的影響下,我國相關研究人員競相研究探索當下互聯網與其產業鏈條相結合、互利共惠的途徑與方法。在“互聯網+”背景下研究體育產業的發展對于社會和推動體育事業整體發展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2 “互聯網+體育產業”概念及產生背景
“互聯網+”是指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功能,從而形成更為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實現與各社會領域相互交換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2.1 “互聯網 + 體育產業”的興起與發展
“互聯網 + 體育產業”是指對傳統體育產業的整個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以及整個商業生態,運用互聯網新思維方式,結合“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科技手段,重新對其進行審視和思考,從而構建出一個以互聯網為平臺,運用當今互聯網通信技術,運用現代互聯網思維,在體育產業領域中開創出一種新的經濟生態。
2.2 移動應用(APP)的發展
移動應用:通常被稱為應用程序,簡稱APP(Application的縮寫)是一種由第三方開發設計,最終在智能移動設備上運行的應用軟件。當今移動應用(APP)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互動感受,這種感受突破了人們以往對手機的認識,致使大量的移動應用在市場上出現,其中當然不乏包括體育APP的開發及應用。
體育類APP作為一個再細分的產品類別,主要針對于體育人群,以提供各類服務來滿足體育用戶的各類需求的移動應用產品。
3 “互聯網+”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驅動因素
3.1 國際性綜合賽事在中國舉辦激發了我國大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
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4年南京青奧會等國際性綜合賽事在中國成功舉辦,不僅提升了我國良好的國際形象,還給我國留下了寶貴的體育文化遺產,同時還點燃了我國人民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并且在2022年,我國還會在北京和張家口舉辦第24屆冬奧會,此舉將極大推動冬季運動項目在我國的開展,并且不難預測,在未來幾年,我國參與冬季運動項目的體育人口數量也會得到大幅的增長。
3.2 我國體育產業商業價值潛力巨大
我國體育產業價值潛力巨大,亟待開發。由于我國體育產業起步發展比較晚,在2012年體育產業僅占我國GDP中的0.6%,而相比而言,社會經濟發達的美國達到了3%以上。雖然我國體育產業起步發展較晚,但始終保持著良好穩定的增長,由此可見,我國體育產業價值潛力巨大,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3.3 國家政策推動著體育產業化發展
國務院46號文件提出,到2025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要突破五萬億元,并且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數量要達到五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涉及體育行業中各方各面的人均看到了體育產業未來良好的發展前景,都在探討如何分割這塊巨大的體育產業市場“蛋糕”。
4 “互聯網+”背景下體育產業發展策略
4.1 體育產業政策推動著體育產業化
國家要發展體育產業需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同時也要一同大力發展全民健身,不斷推動我國體育產業化發展,不斷促進體育消費以推動全民健身,從而推動育事業整體的發展。從1995年起國務院先后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全民健身計劃》《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并且從2009年起將每年的8月8日定為“全民健身日”,國家這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極大促進了我國群眾參與體育鍛煉,這一切都是為我國體育人口的增加提供堅實的基礎,這必將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
4.2 全民健身的市場化
中國經濟網北京2009年6月23日訊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日前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中指出,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技術開擴全民健身產品制造領域和體育消費市場,使體育消費在居民消費支出中所占比例不斷提高。
4.3 體育科學研究
體育科學研究是探索體育未知領域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這一切離不開信息的散播和收集。張森木《“互聯網+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中給出建議,應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互聯網科技成果,不斷收集相關信息,從而構建一個以互聯網為平臺,利用當今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以實現在體育產業領域中創造出新的經濟生態。
4.4 體育產業轉型發展
潘國斌指出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方式不斷轉變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人群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演進,我國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必須轉變效率低下,結構單一的粗放式發展模式,走向轉型發展之路。
5 建議
(1)政策落實是保障,各級政府部門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研究制定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辦法,從而真正意義上貫徹國家出臺的一系列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使之成為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根本保障。
(2)體育用品制造業不僅要繼續保持向發達國家借鑒學習,但是也要結合自身發展的特點,結合現階段我國所處的國情,不斷開擴創新,研發制造出符合我國體育人口鍛煉所需的體育相關產品。
(3)注重軟件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在體育應用軟件領域,具體到服務內容,使APP使用者能更為便捷、高效的使用體育軟件。讓相關的體育領域研究者或專家融入進來,讓體育軟件使用者得到更加科學又優質的服務,從而推動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福運,布特.“互聯網+”背景下體育產業發展策略的研究[J]. 浙江體育科學,2017,39(1):22-26.
[2] 張森木.互聯網+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16(3):121-124,166.
[3] 趙文博.“互聯網+”體育旅游前景研究[J]. 中國學校體育,2016,3(1):26-29.
[4] 張允巖.“互聯網+體育”體育產業格局的改變[J]. 當代體育科技,2016,6(12):116,118.
[5] 劉鵬.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努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N].人民日報,2016-10-10(014).
[6] 馮紅新.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15(3):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