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沛
摘 要:近年來,羽毛球運動飛速發展,其賽制隨之變化,從11分制到15分制再到21分制,都代表著羽毛球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比賽強度和比賽節奏同樣也在發生改變,這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也是一項新的挑戰,相應的也改變了運動員在技戰術上的使用,其變化在混雙比賽中較為顯著。運動員發球、接發球和第三拍的技戰術的使用是值得我們分析的。本文通過對混雙比賽運動員的發球、接發球和第三拍的技戰術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發揮其參考作用。
關鍵詞:羽毛球 混合雙打 技戰術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12(a)-0237-02
羽毛球技術符合人體運動科學,在其基礎上,只要是在競賽規則允許的范圍之內,運動員可以充分發揮自身能力,以達到勝利而做出的相關動作的總稱。羽毛球戰術是指運動員在比賽中為戰勝對方而采取的有計劃的攻防策略,以達到在競賽中控制對方、主動出擊和反控制的效果。在比賽中,運動員的戰術往往可以反映出運動員的頭腦、技能等特性,技術是得分的手段,控球線路、出球速度、球的落點、出球一致性和欺騙性都是對技術的評定標準。而戰術既要遏制對方,又要發揮自己所長,這樣才能奪得比賽的主動權,控制比賽的節奏,從而取得比賽勝利。
1 混合雙打中技戰術的重要性
羽毛球混雙比賽中不同于單打項目,其制勝原因有許多。混雙項目不同于單打項目的是,混雙項目需要男女球員之間相互協作,通過本方技戰術的發揮限制對手的發揮,為自己的同伴創造有利的進攻機會。概括來講,羽毛球混合雙打更注重的是合作帶來的巨大效益,也就是考驗雙方的合作能力是否能給對方制造更大的優勢。男子雙打、女子雙打雖然也都是雙人項目,但區別于混雙項目的是他們在比賽時不被性別帶來的差異而影響。但在羽毛球混雙項目中,對比賽結果產生影響的因素就會比男子雙打、女子雙打項目的因素多了一項性別差異。相比之下,在速度、力量、反應等方面,女運動員相對于男運動員來說,都會稍有遜色,所以在混雙比賽中,選擇進攻對象時,往往都會選擇女生。因為女運動員的后場防守能力相對男運動員較為薄弱,所以一旦女運動員被逼退到后場進行防守,對方肯定會照準后場女運動員進行猛攻,所以在各大混雙比賽中,女運動員在后場的現象還是比較少見的。因為女運動員通常的位置是在網前控球,所以女運動員要把網前球處理的干凈漂亮,以便為男運動員創造進攻機會。隨著比賽的不斷完善,女運動員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防守時幾乎是平行站位,但女運動員相對靠近邊線,男女運動員防守面積比是3∶1。女運動員雖說大多在網前活動,但其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響比賽結果的,女運動員的水平越高,就越容易控制比賽節奏,壓制對方水平發揮,從而取得比賽的勝利。
在各種比賽中,運動員在強化自身技術水平的同時,還要注重戰術意識的培養。在比賽過程中能準確地對對手的思路進行判斷,預判對方回球線路,再根據自身所處的位置進行有計劃的回球,以達到攻防轉換的目的。所以說戰術意識的培養也是不可或缺的。
2 發球
2.1 發球區域劃分
通過研究羽毛球混合雙打運動員發球的落點,現將羽毛球場地分為6個區,如圖1雙打發球線示意圖所示,前場中線為1號區,前場雙打邊線內為2號區,后場發球中線附近為3號區,后場雙打發球邊線處內為4號區,l號區和2號區的中間為5號區,1、2、5區相對靠前,所以稱其為發球區的前場區。3號區和5號區的中間位置是6號區。一般來講前場區域的發球類型通常都為網前的小球,1號區是運動員發球的高頻區。3、4、6三個區被稱為后場發球落點區域,這三個區的發球類型通常為平球,其目的是為了將對方選手逼迫到后場位置,在接球方進行位置上的處理時,為本方的第三拍有效進攻創造機會。
2.2 發球落點分析
通過對優秀的混合雙打運動員比賽視頻的觀看,總結出混雙運動員的發球落點在1號區和5號區較為常見,因為1號區和5號區的發球線路短,所以對方接發球所準備的時間也短,要求接球方對來球迅速做出判斷,l號區和5號區的發球質量相對穩定一些,發球下網的情況是極少出現的,也不容易出現擊球時超過1.15m的違例現象。發后場球的線路較長,便于接球方進行回球準備。羽毛球混合雙打比賽中,技戰術的發展與研究越來越普遍,從中總結出一個規律,運動員移動的速度變快,男運動員的下肢力量及爆發力越來越好,女運動員的打法相比之前更具爆發和速度。發球運動員在發球時,發球準備偷襲對手后場,其自身的心理也會有一定壓力,如果無法干預接球方的判斷力,給接球方制造慌亂,那么反而是對本方的第三拍回球造成了負面影響,不利于本方的回球處理。甚至導致本方失分。所以,在混合雙打比賽中,為了干擾對方接發球,為本方爭取主動進攻機會,發球的區域要靈活多變,但絕對不能以偷襲后場為主。
3 接發球
隨著羽毛球球路的多變,羽毛球的賽制也是不斷改善和創新的。混雙比賽的氛圍愈發激烈,球路靈活多變,發球與接發球的質量會直接影響比賽的趨勢。在羽毛球混合雙打比賽中,接發球方進行有目的的搓網前球、推球等技術進行搶攻,給對方造成一定壓力,以控制場上節奏贏得比賽。
圖2是雙打接發球線示意圖,其對羽毛球混合雙打運動員的接發球落點進行描述。如圖2所示,分為前、中和后共三個接發球區域。前場靠近左邊線的為l號區;位于前場中線附近的為2號區;前場靠近右邊線的為3號區。4、5、6三個區域為中場區域,后場區域為7、8、9。接發球時,接球運動員通常會主動搶網前球飛行的最高點進行高質量的回球,以給對手施加壓力。接球方會根據對方的發球質量及占位進行判斷,做出相應的回球,為的是將球回到對方最被動的位置。其中,如果想把球搓放到對方的前場區域,則要求回球運動員的網前技術細膩柔和,把球回球到靠近對方兩邊線附近的球比較難處理;推中場的球,速度要快;推兩個腰的位置,使球越過前場女運動員的同時,又距離后場男運動員身前較遠。這樣的球也是比較難處理的。
4 第三拍
第三拍技術是繼發球、接發球之后具有策略性的一拍,其非常重要,是奠定比賽趨勢的重要一拍,如果處理的好,第三拍處于主動狀態,那么第五拍的進攻也會小有優勢。在混雙比賽中接發球運動員回球到對方女隊員的區域情況較多,男、女運動員在第三拍技術,較多使用抽球技術,當對方的發球質量不高、接發球方掌握主動權時,推球和網前小球的質量會相對較高,如果對方接發球后有意識地上前進行封網,這時運動員會將球挑到兩邊底線處進行過渡處理,盡量避免被對手的前場隊員直接一拍封死。
5 結語
在羽毛球混合雙打比賽中,前三板球的質量是非常重要的,質量高的前三板球不僅能給隊友創造有利機會,還能奪得主動權,掌控比賽節奏。發球、接發球和第三拍回球是比賽中的關鍵,甚至會直接影響比賽的走向,因此羽毛球混合雙打中前三板技戰術使用情況的分析是極具價值的。
參考文獻
[1] 李棟.中外優秀羽毛球混雙運動員技戰術運用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2] 朱尊海.世界優秀羽毛球混合雙打運動員技戰術運用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
[3] 周旭.中外優秀羽毛球混雙運動員技戰術運用特征分析[D].成都體育學院,2015.
[4] 王洋.世界優秀羽毛球混雙運動員技戰術特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