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張理光
[摘 要] 現代職業教育倡導“做中學、學中做”,采用理實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很好地將理論和實踐結合,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完善理論,很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
[關 鍵 詞] 理實一體化;仿真;實戰演練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131-01
化學工業及產品在國民經濟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卧僮魇前踩幏恫僮?,并具備一定的操作技能,是化學工藝專業學生必備的專業素養,為完成各種復雜化工生產過程的基礎。因此,了解化工單元操作的基礎知識、操作要求為學習其他專業課程奠定基礎。
“化工單元過程與操作”課程學習特點是內容實用性強,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以理論指導實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在實操過程中存在理論指導與操作過程有不同、預期效果與實際結果有出入、規范要求與實際動作有差異等實訓課程常見問題。采用理實一體化課程,通過工作頁、仿真軟件、實操實訓的層層遞進學習,能很好地解決該課程的問題。
中等職業教育倡導“學中做、做中學”,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并舉,以理論指導實踐、再以實踐驗證理論、完善理論。因此,理實一體化教學在職教系統中被越來越多的人肯定和采納。本文以“鍋爐安全技術”課程的實施過程為例淺談個人對理實一體化課程的幾點看法。
一、剖析學習內容、了解授課對象、創設學習任務
第一階段,教師首先對課程內容分析、歸納,將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素養目標轉化為層層推進的任務。其次,教師應對授課對象的學習特點、學習基礎進行分析。本課程授課對象為化學工藝二年級學生,學生已經完成了化工單元操作、化工設備基礎等專業課程的學習,掌握了閥門、儀表、安全閥等的操作使用。熟練掌握了各種信息化教學平臺的使用,但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統籌工作全局的能力且尚不足。
此環節中剖析內容,將框架式內容轉變為梯度式任務是整個課程的基礎,教師提煉的任務一定要具有代表性,體現課程的重點、難點。整個任務群完成后,學生能夠還原出一個完成的知識框架。
二、發布學習任務、搜集整理資訊、理論知識預熱
第二階段,課前準備階段。教師首先通過移動教學平臺發布學習任務,推送相關資源。學生分組完成學習任務,每組3~5人。
學生收到任務后分工協作,通過訪問教學資源庫,觀看視頻、動畫,走訪企業專家,查閱文獻等方式,小組討論完成報告,教師通過報告了解學生自學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此環節的關鍵在于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通過多種學習途徑不斷刺激學生認知,加深對問題的了解。為使學生能更好地完成任務,此環節開始介入評價,可采用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評價方式綜合評價。
三、提出解決方案、仿真模擬預演、效果反饋評價
第三階段,方案預演階段。各小組代表簡明闡述可能導致缺失的原因,教師引導學生對各種原因進行梳理、分類,各小組討論并針對鍋爐輕微缺水、嚴重缺水兩種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并將方案發送至平臺。小組通過平臺了解其他小組解決方案,通過對比、分析進一步完善本組方案,教師對各組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進行分析,確定各小組的實施方案。
方案確定后學生進入仿真預演階段,登錄仿真系統,進入缺水故障處理界面,各小組依據實施方案處理故障,通過系統評分系統,學生可將自己的方案與系統給定方案進行比較,及時發現問題。通過仿真技術,學生對缺水故障的處理有了更加系統規范的了解,理論基礎更加夯實。
此環節學生作為主體進行自主探究和討論協作,并將問題解決方案通過仿真技術進行預演,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起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實戰演練、強化規范操作、對接工作崗位
第四階段,方案實施階段。通過仿真練習完善解決方案、熟練掌握操作步驟后,學生進入實訓室進行實戰演練。
此環節特邀請企業專家現場指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其中三人操作,另兩人觀摩并拍攝成員的操作過程,操作完成后小組觀看操作視頻,查找問題、總結經驗。四組操作完成后,進行組間互評,教師總結關鍵操作步驟并給各組打分,企業專家從安全角度和實際工作要求給出評價,并示范規范化操作。操作熟練后,可進入考核,完成對學生操作能力的檢測。
此環節通過專家示范,學生強化練習,實現規范化操作,突破難點。實現“做中學,學中做”。一方面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相聯系,使教學內容與企業人才要求相匹配;另一方面培養學生規范化操作的能力和安全意識。
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從課程內容來說,傳統課程在實操這部分是一個盲區,利用視頻創設情境、仿真軟件練習、仿真實訓等信息化教學手段能夠很好地化解這一難題,使每個學生都能動手操作,從內心意識到鍋爐缺水故障的重要性;從師生互動來說,一體化教學的應用使師生互動更輕松。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教師時時跟蹤學習動態,充分發揮引導、組織作用。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的變化,不斷調整教學,最終實現“學中做、做中學”,相輔相成,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從教學評價來說,綜合利用系統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企業專家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使學生的評價更加真實、客觀;從校企合作方面來說,培養服務于企業的司爐工崗位操作人員,實現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需求對接,實訓場所與崗位工作環境對接,技能訓練與崗位操作對接,真正實現“學為所用、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劉穗恩.職業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秦靜.淺析現代化工具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輔助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