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強
[摘 要] 高職高專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緒障礙一直是所有任課老師與輔導員的重點研究研究內容。闡述高職高專學生課堂行為現狀;分析這種學習障礙的成因并研究相關對策,主要從心理干預、行為干預和環境干預三個方面進行研究。
[關 鍵 詞] 課堂學習;情緒障礙分析;干預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234-01
隨著近幾年來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4G網絡的平民化,上網不再需要特定的環境與設備,使人們能更加方便地接觸網絡,學習知識與了解資訊。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網絡游戲與微信等社交平臺的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后果,造就了俗稱的“低頭一族”,在高職高專院校中,也使授課教師面臨著新的挑戰和難題,就是面對學生在課堂不良行為的新的變化上有著很大的挑戰。
一、高職高專學生課堂行為現狀分析
高職高專學生現在的課堂不良行為主要有三種:曠課、睡覺、玩手機。通過了解和調查,曠課了主要原因有兩項:一是在寢室上網或睡覺;二是到網吧聯網玩游戲。睡覺主要是因為晚上睡眠不足,而睡眠不足是因為晚上手機上網或網吧上網太晚。為什么上課也要玩手機,這里面原因比較復雜。筆者本學年共擔任四個教學班的課程教學,分別是大一兩個班的專業基礎課程與大二的專業方向課程。通過觀察與統計,發現大二缺課率約為10%~15%之間,大一缺課率約為5%~8%。如果不作監督與提醒,睡覺率也大約在此概率之間。而手機行為的比重就比較大了,在開班會的時候,特地就此作了調查,大約在90%的學生承認在上課的時候有過分心去玩手機的行為。如果教師不作干預,通知課堂觀察,發現在同一堂課上也有大約40%左右的同學會整堂課玩手機或部分時間玩手機。歸根結底,這是網絡大環境下的一種必然現象。
二、高職高專學生課堂行為心理分析
(一)網絡誘惑
在網絡大爆炸的時代,在網絡平臺上可以進行許多社會行為:購物;網絡游戲;社交;電視電影;音樂等。相比教師在黑板上枯燥的講解與演示,明顯這些行為更具有誘惑力。
(二)迷茫與無所適從
學生從中學進入高等教育,學習方式與生活方式都發生巨大的改變。高等教育中,自主學習是主要的學習方式,所有的生活行為都要自理,遠離家鄉與熟悉的生活環境,對未來沒有明確的方向,對新的學習方式無所適從,造成學生在適應與接受的過程中選擇虛擬的網絡世界逃避。
(三)惰性倦怠
如果說在高考之前每位學生心中都有一根繃緊的弦,那么在高考之后,不管成績如何,這根弦就算是松開了,人的惰性迅速冒出頭來。這種惰性一旦成為習慣,就很難再回來原來繃緊的狀態。而大學的學習,不管是理論知識的學習還是職業技能的練習,畢竟還是辛苦的,所以學生自然而然想逃避,去選擇更輕松的生活方式。
三、高職高專學生課堂行為干預與對策分析
(一)心理干預
當代大學生入學時,都開設有軍訓課、專業介紹課、職業規劃課、思政等課程,這些課程對大學生的自我定位與人生觀的確立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嚴格的軍事訓練能提高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與集體主義精神;專業介紹可以讓學生系統地了解未來三年所要學習的知識和課程,明確學習目標,初步培養學習興趣;職業規劃課可以讓學生提高對自己的認識與定位,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二)行為干預
現在高職高專的課程,尤其是理工科方面的課程涉及計算、查表、繪圖,有許多課程理論性強,抽象化程度高。所以高校教師要積極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采用多媒體中的圖片、動畫、視頻吸引學生的興趣;借鑒國際先進的教育模式,如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真實的產品環境,讓學生分組,團體完成一個項目,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團結協作能力。
(三)環境干預
現在高職高專的整體的校風與學風較差,只有改變學習的整體環境,才能讓學生排除誘惑,將心思放到學習上來。影響學習的環境包括大環境與小環境。大環境主要指的是社會環境,包括如前所述的網絡環境,還有輿論環境、就業環境等。要改變這種情況就需要整個社會的努力及政府的干預。小環境指校園環境、班級環境及更小的寢室環境。校園環境的主要表現為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好,校園氛圍就好,就有了有益于學習的校園環境。影響最深的其實是班級環境和寢室環境,經常有學生反映:來到大學,本有一番雄心壯志,準備好好學習知識與技能,但是真的進入這個環境,才發現大部分同學都是上網、游戲、談戀愛,所以也就沒有心思學習了。更有甚者,一個寢室里,如果只有一個學生學習,反而會被其他學生孤立,所以也只好隨波逐流。這種環境的改變只能靠學生、班主任、輔導員、任課老師及家長一起努力去改善,可以經常推出一些如演講、辯論等活動,也可以請已畢業的學長回家現身說法,讓學生改變觀念,改善班風與學風。
四、結語
對大學生的學習情緒障礙進行干預,改善課堂學習氣氛,讓學生真正的能在快樂中學習知識與技能,這是所有高職高專院校急待解決的問題,也是所有教師的責任所在,當然也需要社會,家長等多方面的配合,讓學生正確對待學習,發揮自身潛力,獲得知識與技能,為以后踏入社會打下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曉燕.大學生學習情緒障礙成因與干預策略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2).
[2]張世磊.大學生課堂“手機控”現象成因及干預方法探究 [J].亞太教育,2016(4).
[3]梁建云.大學生課堂紀律現狀分析[J].管理觀察,2014(2).
[4]邵宇秋.大學生課堂手機族的心理誤區與矯正[J].大學教育,2015(5).
[5]姜楠.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分析與對策建議[J].亞太教育,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