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邦卓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探討促進我國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途徑,更好地發揮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支撐作用,提高青少年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由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和青少年健康評價與運動干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辦的“2018年青少年健康評價與運動干預高峰論壇”于2018年11月14日—18日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教授,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院長、青少年健康評價與運動干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組部“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季瀏教授,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黨委書記汪曉贊教授,美國密歇根大學運動科學學院副院長Thomas Templin教授,美國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學運動科學系James Walter Rauschenbach和Jinjin Yang教授等國內外10余位專家學者,及其來自全國27個省(市)的大中小(幼)學校的領導、體育教研員、體育教師等共計500余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在本次論壇上,“KDL體育與健康課程”進行了首發儀式。據介紹,“KDL體育與健康課程”分為《KDL幼兒運動游戲課程》(小班至大班)與《KDL體育與健康課程》(水平一至水平五),是一套涵蓋幼兒、小學、初中和高中各學段且相互之間緊密銜接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其中,《KDL幼兒運動游戲課程》以運動游戲為核心內容,循序漸進地進行基本動作技能學習與認知,并強調多學科融合和家校聯動;《KDL體育與健康課程》根據兒童青少年動作技能和運動技能學習與發展規律及身心發展特點,打破傳統體育課堂教學的內容設置,構建了結構化的知識與技能內容體系,為一線教師提供了系統的課程與教學資源,并強調教師的自主創造性。汪曉贊告訴記者:“‘KDL體育與健康課程旨在通過具體可操作的方法,讓國家課程標準在課堂教學中落地,通過搭建連接國家課程標準與一線體育教學的橋梁,最終解決長期以來體育課堂教學與課程標準脫節的問題。”
在為期5天的高峰論壇中,主辦方通過主題報告、優質課堂教學展示、專題論壇等多種形式分享并總結了“KDL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研究成果。在題為《“KDL體育與健康課程”開發與實踐》的大會報告中,汪曉贊圍繞“開發背景”“開發思路”“課程建構”“實施特點”等方面向與會者系統地介紹了“KDL體育與健康課程”。她表示,“KDL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基于國家課程標準和季瀏創造的“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根據兒童青少年動作技能和運動技能學習與發展規律及其身心發展特點,打破傳統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內容構建,精心設計的全新的結構化知識與技能內容體系,是一門圍繞聚焦有效課堂、明晰學習目標、豐富教學內容、拓展組織形式和方法、合理多元評價而打造的優質體育與健康課程。該課程為體育教師提供了系統的課程與教學資源,既可指導體育教師的一線教學,也可促進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既可以幫助新手教師更好地理解和落實課程標準,也可以啟發有一定經驗體育教師的教學思路,讓其進行菜單式選擇性教學,同時還可以促進專家型體育教師融合各個主題(如,主題一:靜態與動態平衡、主題二:重心轉移與翻滾等)的相關內容,創造出更多的練習方法。
為進一步加深與會人員對“KDL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認識,大會先后安排了“‘KDL體育與健康課程和課程標準實施”“‘KDL幼兒運動游戲課程與幼兒體育發展”等專家學術論壇,以及由James Walter Rauschenbach與Jinjin Yang進行了2節“KDL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實踐培訓”課,由“KDL體育與健康課程”開發團隊成員共同打造的2節優質展示課。這些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與會教師紛紛表示受益匪淺。與此同時,季瀏的《推進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更好落實的幾個關鍵問題》與Thomas Templin的《體育教學重塑:美國及其他國家的觀點》專題講座,聚焦體育教育前沿問題,向與會人員闡述了中西體育教育的最新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拓展了大家的視野。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還圍繞“‘KDL體育與健康課程和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KDL體育與健康課程和結構化教學”“‘KDL體育與健康課程開發在大中小幼課程銜接中的作用”“‘KDL幼兒運動游戲課程在幼兒身心成長中的作用”4個不同的主題進行了分論壇學術討論活動。現場討論氛圍濃厚,與會人員集思廣益、獻言獻策,為后續該課程的完善與發展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建議。在論壇的總結會中,季瀏指出,未來將從實證的角度進一步探討《KDL體育與健康課程》和《KDL幼兒運動游戲課程》實施對學生、體育教師和學校教育產生的影響,并表示華東師范大學青少年健康評價與運動干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將進一步為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研究成果。
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關乎國家命運和民族興衰,大力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應成為全國學校體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期待廣大體育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夠更好地秉承體育課程改革精神,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幸福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