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麗 章碧玉
軟式器材是少兒趣味田徑推廣實施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器材,其中,在少兒投擲教學游戲中,風阻軟球因其重量輕、外形及顏色較為鮮艷等特點,解決了對于低年齡段壘球教學中課堂形式較為單一,投擲后不易尋找等問題。
一、風阻軟球的介紹
風阻軟球(圖1)的球體部分主要由環保塑膠發泡材料制成,球體上的風阻裝置由網罩以及連接網罩的尾部組成,尾部由艷麗的藍、紅、綠3種顏色的輕質布料制成為“倒三角”狀,整體輕盈易于攜帶。同時,風阻軟球色彩艷麗造型新穎,更容易激發少年兒童學習的興趣。
二、風阻軟球在投擲教學中的使用
(一)風阻軟球原地及助跑擲遠
練習目的:通過練習,使學生從原地投擲向助跑投擲的過渡中掌握正確的投擲技術動作。
1.原地擲遠
練習方法:學生右手手持風阻軟球球體,于肩上斜后方,左手臂自然下垂,身體面向投擲方向,身體重心于雙腿之間,雙腳前后站立,雙腳距離以自己感覺舒適為宜。準備拋球時,身體后挺,尤其是上身形成反背躬,持球手臂向肩部后方牽引彎曲,后腿微屈,重心落在后腳。臨近出手時,后腿用力蹬地,然后以身體帶動手臂、大臂帶動小臂,最后將球拋出。
2.助跑擲遠
練習方法:預備姿勢與原地擲遠姿勢相同,但右腳在前。從起跑線(兩線距離根據學生水平而定)位置向投擲線處助跑,在投擲線位置時,右臂向后引,左腿在前,迅速將風阻軟球投出。
評分標準:將學生分為人數相等的組,投擲在0~3m的區域得1分,大于3m小于或等于6m的區域得2分,大于6m小于或等于10m的區域得3分,以此類推。將每組所有學生所得分數相加,分值最大的組獲勝(圖2-1)。
注意事項:在地面平坦開闊的場地上進行教學,在教學中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練習過程中確保學生不可在投擲區域內逗留。
(二)風阻軟球原地及助跑擲準
1.原地擲準
練習目的:通過練習,提升學生投擲器械能力的同時,增加其投擲準度。
練習方法:將場地設置成1條投擲線和3條得分線,投擲線與第1條得分線距離為3m(可根據學生能力調整距離),第2條和第3條得分線分別與第1條和第2條得分線相隔1m,每條得分線兩端放置彩旗標識。2條線之間分別放1個彩色數字圓墊,凡是投在2條線所在區域內,均得到相應圓墊上的分數。學生站在投擲線外,目視前方,向正前方投擲(圖2-2)。
評分標準:投擲在第1條與第2條線內區域得1分,依次得分數分別為2、3。投擲距離根據學生能力可適當向后延長得分區域。
注意事項:提醒學生注意彩色風阻軟球飛行高度應高于兩邊旗幟。
2.60m跑跨接力加繞過障礙物擲準。
練習目的:通過將風阻軟球投擲過一定障礙物的高度,提高學生對投擲出手角度的掌握能力,同時增強學生跑跨投的綜合素質。
練習方法: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組,每組第1名學生站在起跑線處手持風阻軟球起跑,途中跨過3個跨欄架,跑至投擲線,迅速將球擲過橫桿,落在小墊子上后,取回風阻軟球從左側直道跑回,將風阻軟球接力給下1名即將出發的學生。要求投擲線距離障礙桿3m,障礙桿距離落墊1.5m的距離,障礙桿高2m(圖2-3),也可根據學生的能力設置1.5m、2m、2.5m等不同高度的障礙桿,擲過一定的高度獲得一定的分數。
得分標準:按規則先完成比賽的組為勝利組。
注意事項:教師需在學生接力交接處放1個標志桿,下1名出發的學生需將手臂放在標志桿后接力。2組之間需相隔1條賽道,防止學生在比賽途中互相碰撞。
(三)發展投擲能力的教學游戲
游戲目的:通過游戲增加學生的投擲距離,發展學生的投擲、擲準能力。
游戲方法:學生分組,在場地上劃一條線作為起點線(投擲線),距起點線3m的位置放置投擲靶,距投擲靶4m、5m處分別劃1條線作為投擲線,每名學生有3次投擲機會,自由選擇投擲區后手持風阻軟球向正前方投擲靶處投擲。
得分標準:在3m投擲線投中投擲靶中心區域得3分,在4m投擲線投中投擲靶中心區域得4分,在5m投擲線投中投擲靶中心區域得5分。將每組學生所投分數累計相加為本組總分,獲得分數最高的組獲勝(圖2-4)。
注意事項:學生投擲后應及時撿回風阻軟球,不可在投擲靶處逗留。
[供稿單位:田聯陽光(北京)體育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