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玉娥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指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通過集體的交流合作共同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學習模式,將之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狀況著手,首先提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存在的問題;其次針對問題,提出了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提高技巧。
【關鍵詞】小學數學 合作學習 存在問題 對策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將之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有助于達到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的效果,最終實現高效教學的目的。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對其進行合理、充分利用,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本身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通過與小組內成員的溝通與交流,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解決,從而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對知識形成系統、全面的把握,最終促進自身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小學數學教學合作學習的基本現狀及存在問題
1.教師對于合作規劃一概而論,缺乏針對性
教師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布置時,對于學生實際的學習效果和經驗缺乏足夠了解,一概而論,對于選擇什么樣的問題,什么時候進行集體大討論,缺乏有效的規劃和定位。 比如,在對小學四年級“位置與方向”一節進行講授時,教師繪制出坐標圖,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內容的主題為“物體在哪個方向為多少度角”,實際上只需要學生用量角器實際量一下便知,使小組合作僅流于形式,失去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意義。
2.學生自身的差異性使參與度相差懸殊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是學優生具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在小組中處于主導地位,擔當了發言代表的重要角色,然而學困生由于學習基礎薄弱,思維的靈敏度和敏捷性稍遜,從而欠缺足夠的參與性和主動性,往往處于一種從屬的或附屬的地位,從根本上喪失了獨立思考和發表見解的機會,直接影響了小組合作學習自身作用的充分發揮。
3.對于既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缺乏明確性
為完成既定教學目標,教師需要熟練掌握教材內容,明確重點和難點,并精心選定合適的教學方法.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組成員間缺乏實質性交流,教師考慮到教學時間的緊迫性,快速結束合作學習,而實施后續教學環節,從根本上是教師對于合作學習沒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喪失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作用。
4.獎懲措施重整體、輕個體,忽略個體的主體作用
教師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往往將評價和獎懲集中于小組整體上,而完全忽視了個體的發展,這種現象在實際教學中較為普遍。目前,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是以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然而小組合作學習中整體和個體的關系缺乏有效的協調。
二、指導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有效構建學習小組
構建學習小組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小組中學生彼此的協調和互補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保證.教師應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將不同水平和不同層次的學生依據“互幫互助、協同進步”的原則進行科學分組,在展示個體自我能力的同時,學優生應幫助學困生提升學習水平,充分激發學困生的自信心。此外,在合作過程中,必須明確每個成員的具體分工,即擔任記錄者、報告者和檢查者等不同角色,并互相轉換角色以增進互動性。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在進行小組合作分工學習時,教師應明確指導學生分工的基本技巧,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執行難度不同的任務,確保任務的有效完成。在參與小組合作交流和討論時,教導學生互尊互重,虛心傾聽別人的見解,若遇到不同意見,待對方說完再補充或進行反駁;當遇到分歧或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應平心靜氣地解決各種問題,并且需要逐步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有效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策略
1.善于掌控最佳時機
教師應把握最有效時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當學生獨立思考不能解決問題、學生意見產生歧義、問題的解決方法多樣化、知識面需要擴大,以及學生提出具有價值的問題時,這些情況下均應該及時、合理地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比如學習“百分數”時,個別學生提出百分數是否為分數的問題,這無疑就是開展合作學習的良好契機。
2.科學選擇合作方法
積極指導學生合理分工。各小組都由組長主持和開展活動,并積極組織各成員交流和討論,明確每位成員的學習職責和任務,相應承擔一定的責任,也可以進行角色的互換,確保每個學生都各負其責,互相幫助,尤其是努力提升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正確認識自己產生的集體價值。
3.善于收集有價值資料
進行合作學習時,課題往往具有一定難度,需要收集具有價值的資料作為依據.例如,在講授“用水中的數學問題”時,需要學生在課前收集一些資料,主要包括世界的總水量、淡水資源所占比例、我國水資源情況、人均用水量、所在地區用水量以及各家用水量等,若每人每天節約一滴水,一年可節約多少水,通過全面的收集過程,使學生做好合作學習的充分準備。
4.引導學生積極辯論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各成員必然會產生不同的觀點和見解,這時就需要進行積極的辯論,以達到求同存異,進一步擴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教授“質數和合數”時,要求學生進行“兩個自然數相乘,積一定是合數”的探討,這時學生展開自由的辯論,讓各成員的不同想法在不同推理中碰撞,最后獲得正確的答案,以達到辯論的實際效用。
總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學機制以及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展開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且需要通過多種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此才能促使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取得最大化的學習效果。在此過程,教師本身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為學生展開高效的小組合作學習予以有效的指導,同時創造良好的環境,促進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得到快速成長。
參考文獻
[1]吳華構.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的再思考[J].吉林教育,2010,14(34):102-103.
[2]杜晉峰.小學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J].成功(教育),2011,14(04):66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