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險鋒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兩句詩是唐代詩人杜甫的所寫,筆者覺得用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是很有啟發性的,特別是對于擔任多年班主任的我,受益匪淺。班主任是班集體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力量,是溝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紐帶和橋梁,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引路人。那么在做班主任工作時怎樣才能做到潤物細無聲呢?這就是關鍵所在,現在,我就談談筆者個人多年以來的經驗:
一、教師要言傳身教,做好學生的表率
馬教授曾經說過,“教師的個人榜樣,乃是使青年心靈開花結果的陽光。”也就是說,我們班主任的一舉一動無不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影響,教師的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都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班主任要努力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給學生以示范,做學生的榜樣,教師的表率作用勝過滔滔不絕的說教,正所謂“身教勝于言教”。例如:在現實社會中,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網絡、電視、手機等高科技走進千家萬戶,學生所受到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特別是手機的誘惑,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做好榜樣,在學生面前,不玩手機游戲,不看手機電影等。
二、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
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平時要多愛護和多關心學生,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學生,逐步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自己的威信,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只有這樣,當某個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難題或不順心的事時,就會想找信賴的人——那就是我,一吐為快,指點迷津。因此,我是從學習和生活的每件實實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關心,與學生真心實意地融通,這樣學生才易于接受、樂于接受。我認為,要做到這些,也許并不是很難,但確確實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一直努力去做,只有用真誠的心去聽,才能傾聽到學生心中最真的聲音。
三、營造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曾經,有位快退休的老班主任說過:環境也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自卑;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所以,在工作中,我比較注重賞識、激勵教育。在班風建設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則,嚴格遵守班風標準和行為規范;準時到校,和學生一塊參加各項活動;熱愛和關心學生衣著、穿戴、言談、舉止;為人師表,以自己的良好行為來感染學生。此外,班主任還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和態度,調動學生的一切積極因素,想方設法地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形成一種濃厚的令人振奮的學習氛圍;班主任要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充分利用班會、主題會等形式交流學習經驗,使學生提高學習效果。
四、用無微不至的愛來感化差生是最好的方法
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信任是架起愛的橋梁,對學生要以“愛”為本,還要以“信任”為源。教師的愛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當學生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此,班主任應當尊重、信任“差生”,逐步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喚起自尊心,培植自信心。對“差生”要求要適度。要求過高,他們會認為高不可攀,望而卻步;要求過低,又不利于培養“差生”的學習毅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使“差生”獲得成功。只有當他們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時,才能樹立起進步的信心和愿望,班主任可以布置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任務,在完成之后給以適當的鼓勵。讓“差生”充分發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長處,挑選班干時適當加以考慮,讓他們擔任一定職務,因勢利導,做到“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做到大道理與小節并重,先從大道理入手,落實在具體小節上,再從小節到大道理上,使他們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并在集體中發揮作用。
總之,只要你熱愛教育,具有高度的責任感,用無微不至的愛滋潤學生的心靈,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你遲早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