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南


【內容摘要】“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征,營造良好的數學課堂情境,特別是積極有效的思維情境,就能刺激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促進其主動學習,發揮其主體作用,在數學知識發生、形成、發展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數學,提升數學能力。如何讓課堂更有效果是當前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教學的重要手段與策略。
【關鍵詞】學生 數學 課堂學習
我們有一句老話:“老師的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案,還要備學生。”但本人認為,還要備課堂的氣氛。本人現任教中學數學,學生基礎比較差,有一部分學生上課會走神、開小差等情況,針對這樣的情況,我下決心讓學生在上課時盡可能的集中精神,所以我在備課的時候盡可能的讓課堂活躍起來,經過一段的實踐,我發現所教的班級學生基本上消除了走神和開小差的現象了,聽課的效率也高了很多。下面結合實際談談本人是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更有效:
一、盡可能做好每一節課的課件
現在的學生普遍都喜歡看動畫片和三維動畫,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在備課的時候,盡可能多找一些可以把它做成電腦效果的例子,然后把它放進課件,再加一些電腦特技,這樣學生聽起課來就不會那么乏味了,課一不乏味,他們就不會那么容易走神、開小差了,據學生反映,上課像在看動畫片一樣,不會覺得上課是一種負擔,而且還可以學到知識。總之,我上課的時候盡可能利用多媒體這個有利的條件,并盡可能在利用多媒體的時候做到:“適量”、“適度”、“適勢”、“適時”。
適量:指電教媒體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頻率,使用時間的長短,以及是單一電教媒體還是多種電教媒體組合使用,并做到恰如其分。
適勢:指運用電教媒體一定要構成一種情勢,一種氛圍。
適度:指教師應掌握好課堂教學的節奏,講究把握有度,必要時適當把節奏放慢一點,要多關注學生認知和情感方面的變化。
適時:指電教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效果與媒體的使用時機有關。
二、讓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
當有一些數學問題比較抽象的時候,我們要盡可能把問題具體化。如果有一些同學思維不是很敏捷,你不把問題具體化一點,那么學生的思維就跟不上,更沒辦法跟上你的教學進度,接下來就會出現走神和開小差了,這樣學生上了這節課也就等于沒有上了,效果自然就很差了。下面我們看一下這樣的一道題:已知一條直線的傾斜角π4≤α≤3π4,求斜率k的取值范圍。
解:因為傾斜角的取值范圍為[0,π), k=tanα,所以求斜率的取值范圍的時候要畫出正切函數在[0,π)的圖像,然后找出題目中傾斜角的取值范圍,再找出相對應的斜率的取值范圍。作圖如下:
從這個圖像里面,我們就很容易找出斜率的取值范圍了。再如:在教學“展開與折疊” 一課時,我打破以往教師在臺上演示,學生在臺下得出結論的做法,而是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正方體和一把剪刀,鼓勵學生動手操作,采用先組內展示,后派代表把組內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的方法,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不一會兒各小組學生都在爭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他們相互學習著、爭論著,不時還發出熱烈的掌聲。
這樣深入淺出地解決問題,學生容易接受,聽起課來也就有精神了。
三、重視課堂提問
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要充分備好課堂的提問,要盡可能讓每一位學生感覺到他這一節課在參加學習、參加討論,讓他覺得上完每一節課他都學到東西,所以備課的時候我們就要備好提問的問題,而且提問的時候要有技巧,讓被提問的學生有成就感,所以我在備課的時候經常運用以下幾種技巧:
(1)誘導的啟發性。提出的問題必須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開啟學生智力,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一個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器官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的過程。
(2)層次的漸進性。課堂提問有時要注意到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環環相扣,使學生在教師提問的誘導下,扎扎實實步入知識的殿堂,同時,以不同層次的提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要把問題一下提高到較高的層次,打擊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
(3)時機的選擇性。課堂提問要選擇恰當時機,以達到“投石激浪”的效果。
四、適當開展開放題教學
數學開放題是富有教育價值的一種題型。開放題是相對于明確條件和結論的封閉型習題而言的,是指能引起學生發散性思維的一種數學習題。數學開放題有的條件隱蔽,有的條件多余,有的結論不一,有的解法多種,包括條件開放型、結論開放型、綜合開放型、解法開放型等。
由于學生在解答開放題時,會表現出不同層次、多種水平的解答方案:有的學生可能只找到一種答案,有的學生能找到多種答案。不同的解答方案和結果會表現出不同的思維水平。學生通過探索的過程、尋找方法和計算的過程,由簡單模仿過程逐步上升為深化提高知識的過程。在這樣的解題過程中,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開放題的答案一般需要根據不同的條件選擇不同的結果。這樣,可以培養學生不斷進取的精神,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由于開放題可達到教學形式的開放,使學生的學習可個別競爭,也可合作完成。把開放性問題融入課堂教學中,可有效地激發學生敢于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過程。從而培養與發展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廣闊性、靈活性和創造性等良好品質。開放題題材多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把學習延伸到與之聯系的現實生活中,并拓寬獲得相關領域的新知識,從而認識到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的本質。
總而言之,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愉快且能學到知識的課堂就是好課堂。而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課堂也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課堂上我們的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史月華.怎樣讓數學課堂活起來.2011(9).
[2]丁建.讓高中數學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3]謝雅禮, 陳玉偉. 論數學開放性問題的教學價值[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11):79-81.
(作者單位:江門市新會東方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