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僅是班級工作的重要內容,而且是班級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有一種不可代替的教育作用和教育力量,它是學生茁壯成長的搖籃。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班級工作千頭萬緒。工作方法千差萬別,下面結合自身的實際,談談我在初中班級管理中學生自治管理的幾點做法:
一、指導思想
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實現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礎;自我管理則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標志。”班級管理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自治自理能力,讓學生從“他律”到“自律”,從“他主”到“自主”,是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1.符合青春期學生心智發展特點
從年齡階段看,這一時期的孩子在生理上迅速發育成長,他們的自主意識也開始覺醒,他們渴望得到尊重,也急于擺脫成人管束。另一方面,他們還沒有達到完全意義上的成熟,表現出叛逆、易怒、敏感等特點,他們迫切希望早日擁有獨立權利。班級自主管理將主動權還給學生,尊重學生,這既符合初中學生具有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條件,又體現了初中學生矛盾統一的心智發展特點。
2.可以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班集體是每一個學生的班集體,每一個學生都是班上的一員,自治自理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為班級的良好運行提出具體措施,為班集體獻計獻策,對初中生來說,學生的自治自理即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又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
3.讓學生得到健康發展
在班級的自治自理、管理班級事務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做好引導的工作,讓學生熱情參與,在此過程中,學生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學生自治自理的過程,就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過程,在自治自理管理班級過程中,班主任還要引入競爭機制,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二、學生自治管理的措施
1.學生參與班規的制定
作為班級管理的引導者,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參與制定班級管理內容。參照《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讓班上每一個成員,從班上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適合本班班情的管理內容,包括:一日行為規范、上課規范、作業規范等,一旦制定就要嚴格遵守,獎懲分明,并進行量化管理。學生制定班規的過程,就是班主任積極引導班上成員自治自理的過程。
2.民主選舉組建班委會
班委會是學生集體自治管理機構,班干部的產生要在民主集中的原則下,經歷學生自愿報名、競爭演講、師生投票選舉、班級公示方式決定最后人選。班干部的選擇,除了常務班長和學習委員要品學兼優外,其余的人選可選擇有思想準備、工作熱情、奉獻精神,又有群眾基礎、老師認可的學生,這為他們在下一階段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奠定基礎。人選確定后,明確各自的職責和管理范圍,各司其職。同時,由班上每一個成員對班委成員進行監督和評價。做的好的進行量化加分,做的不好的予以更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人人自治。
3.建立值日班長制度
在確定班委會的同時實行值日班長制度。班級每一位同學輪值一天,處理當天班級日常管理事務。每天下午放學前對班級事務進行總結,該贊揚就贊揚,該批評就批評。這樣做既可以鍛煉班上成員的能力,又可以讓其體會到管理工作的辛苦,從而增強自己遵守班規的自覺性,達到自治管理。
4.運用小組競爭機制
由老師在全班挑選8個責任心強的同學為小組長,按入學成績分數段把全班分為6部分,每個小組長在剩下的5個部分中各挑一個同學組成自己的小組,每小組6個成員的各項量化評分進行捆綁評價,每周一小評,每月一大評。并進行適當的獎勵。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很在意同伴的評價,為了不給小組抹黑,也為了避免出現沒有組長愿挑選自己的情況,盡力遵守班規,從而達到自治。
初中班級學生自治管理是班級管理民主化、人本化進程的重要表現,是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體現。由于初中學生年齡較少,自主管理經驗不足,所以,初中班主任在進行學生自治管理的同時一定要做好引導。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海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