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牧青

韓國第四大財閥LG集團會長5月20日去世,享年73歲。具本茂是LG創(chuàng)始人的長孫、第二代會長的長子,他去世后,其養(yǎng)子、同時也是LG電子B2B事業(yè)本部電子顯示屏事業(yè)部長的具光謨,被指定為LG集團登記董事,引發(fā)了外界對LG集團向創(chuàng)始人家族第四代經營者轉移控制權的關注。
在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KFTC)要求經營額2萬億韓元以上的韓企在每年4月1日前提交上一年的企業(yè)所有權信息和會計數據。今年三星和樂天提交年度報告后,5月1日公平貿易委員會將三星第三代經營者李在镕認定為三星集團代表理事,也認定樂天第二代經營者辛東彬為樂天集團代表理事。
另外,現代起亞汽車集團也有從第二代經營者鄭夢九向第三代經營者鄭義宣逐步過渡的跡象。看來,由年老的第一、二代財閥向年輕的第三、第四代財閥移交控制權,在韓國已是大勢所趨。但是,其間采取何種繼承交班模式將影響企業(yè)業(yè)績消長,值得探討。
韓國財閥(Chaebol)是起源自二戰(zhàn)前日本的經濟組織形式,泛指二戰(zhàn)后韓國大企業(yè),一般是排名前30或前50的大企業(yè)。1987-2001年,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認定排名前30企業(yè)是財閥,2001年后認定經營額2萬億韓元及以上是財閥。
在韓國媒體上,“財閥”一詞還更多地被引申,指具有強大經濟勢力,能起支配作用的人或家族。這些財閥彼此之間,或財閥與政客、與學者之間相互聯姻,編織了蜘蛛網似的恩庇-侍從關系網絡,以鞏固社會地位。比如,前總統(tǒng)盧泰愚女兒盧素英與SK集團會長崔泰源聯姻,前總理金鐘泌女兒金禮利與可隆集團已故會長李東燦的胞弟李東寶聯姻等。
財閥在經過幾十年努力將企業(yè)做大的同時,也積攢了巨額財富。為了將巨額財富和企業(yè)控制權轉移到下一代,財閥從教育子女開始就籌謀未來交班繼承,他們往往讓子女去西方國家的大學商學院學習深造。
在子女學成進入家族企業(yè)后,財閥便開啟了不同類型的繼承競爭模式。韓國家族企業(yè)代際繼承的慣例是長子繼承經營權,其他兒子和女兒經營子公司或擁有企業(yè)股份,女婿只是職業(yè)經理人沒有所有權。比如,LG集團一直遵守長子繼承經營權,從具滋暻到具本茂再到具光謨。
還有很多財閥并不遵守長子繼承制,上一代也有選賢考慮以便在未來商業(yè)競爭中確保企業(yè)屹立不搖。這類財閥的兒子們,在成年后都會各自經營公司,以經營業(yè)績立判高下。然而,因為他們過度冒險或過度短視的經營行為,也會讓企業(yè)遭受損失。比如,樂天集團辛東主與辛東彬之間的繼承競爭,讓樂天集團蒙受了8%的經濟損失。
另外,韓國財閥在代際繼承過程中,還存在中途撤換經營不善的長子接班人的情況,比如三星集團第二代繼承者李孟熙出局,因此引發(fā)更殘酷的競爭。
財閥代際繼承,還涉及為了少繳遺產稅而進行集團內企業(yè)合并,以及少數股東控制集團等商業(yè)行為。韓國商法典允許循環(huán)持股(Circular Ownership)或交叉持股、旗艦企業(yè)金字塔式控制。韓國學者Shin HoJong認為,集團內企業(yè)并購存在三種模式:并購旗艦企業(yè)、并購位于金字塔上層的企業(yè)、并購循環(huán)持股鏈的企業(yè)。
全球80%的企業(yè)是家族企業(yè),只有30%的企業(yè)進入第二代繼承,12%的企業(yè)進入第三代繼承,3%的企業(yè)進入第四代繼承。LG正是這3%的企業(yè)。LG集團預定于6月29日召開董事會會議,具光謨將成為董事,第四代經營者格局初現。
韓國家族企業(yè)代際繼承的慣例是長子繼承經營權,其他兒子和女兒經營子公司或擁有企業(yè)股份,女婿只是職業(yè)經理人沒有所有權。
1947年,LG創(chuàng)始人具仁會、二弟具哲會和岳父家親戚許準九,創(chuàng)辦了樂喜化學工業(yè)社(現LG化學)。1949年具仁會長子具滋暻被父親要求去樂喜化學管理工廠事務,到1969年具仁會去世,具滋暻在LG集團已經歷練了20年。由于創(chuàng)始人具仁會建立了長子繼承制,中途也未撤換接班人具滋暻,LG家族平穩(wěn)過渡到第二代經營者。
類似具仁會對長子具滋暻的培養(yǎng)鍛煉,1975年具滋暻長子具本茂進入LG化學社工作。在具本茂于LG集團工作20年后,1995年其父在LG集團定了一條不成文規(guī)矩,即70歲退休。1995年具滋暻退休,成為名譽會長,將企業(yè)控制權轉移給長子具本茂。
2004年,具本茂在兒子車禍死亡后,將胞弟具本綾的長子具光謨收為養(yǎng)子。此舉被視為繼續(xù)長子繼承制,具本茂并未打算將會長職務轉移給兩個女兒。2006年具光謨加入LG集團,2014年晉升為LG經營戰(zhàn)略組常務。

值得一提的是,2003-2005年,LG集團重組旗下41家公司,分為LG集團(電子、化學、通信)、GS集團(石化、建筑、零售)、LS集團(電器、金屬、機械)。2003年,具仁會四弟、具本茂叔祖具泰會將LS集團從LG集團獨立。2005年,許準九去世三年后,許準九之子許昌秀將GS集團從LG集團獨立,結束了許-具家族57年的共同經營。
今年5月20日具本茂因罹患腦腫瘤去世后,LG面臨繼承和經營挑戰(zhàn)。由于具光謨企業(yè)經營經驗不足,具光謨的三叔、LG集團副會長具本俊將留在集團內,幫助他穩(wěn)定業(yè)務。LG集團在過去兩代經營者控制權轉移之際,叔叔們或兄弟在公司業(yè)務穩(wěn)定后,會在經營業(yè)務上不再干預或分離出子公司,從而避免了在經營權問題上發(fā)生沖突。如果具光謨完全繼承具本茂持有的LG集團股份,預計遺產稅將高達1萬億韓元。
在現代集團“三分”之后,三星集團成為韓國第一大財閥,銷售額約占韓國GDP的20%。不過,最近兩年三星集團卷入政商勾結丑聞。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之所以會卷入樸槿惠崔順實弊案,除了韓國政經結構缺陷,還在于三星集團從第二代經營者向第三代經營者控制權轉移的需要。
在李在镕之前,三星集團控制權向第二代經營者轉移的過程,經歷了殘酷的“三子奪嫡”。三星集團創(chuàng)始人李秉哲與LG集團創(chuàng)始人具仁會,不僅是智水小學的同班同學,還因具仁會次子具滋學與李秉哲次女李淑熙喜結連理而成為親家,連向第二代經營者進行控制權轉移的最初選擇也是同樣的長子繼承制。
李秉喆長子李孟熙在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1960年進入三星集團作為接班人培養(yǎng)。然而,1966年李孟熙與二弟李昌熙因貪圖糖精走私利潤,將糖精原料偽裝成建筑材料進口,被釜山海關查獲事發(fā),不僅被海關罰款2000多萬韓元,而且二弟李昌熙作為直接負責人還被判刑半年。
糖精走私事件后,長子李孟熙接班人地位并未受影響,1967年出任三星集團副會長。不過李孟熙在三星集團內部管理不善,令美日財界友人和李秉喆的老部下大失所望。在李秉哲對長子、二子逐漸失望后,三子李健熙逐步接手經營。此時,三星集團管理層又傳出用三子取代長子的聲音。始料未及的是,1969年長子、二子決定向青瓦臺告發(fā)父親向海外轉移資產,從此長子失去接班人地位,二子被逐出家門。1987年李秉喆去世后,三子李健熙成為三星集團會長。
2014年李健熙因心肌梗塞住院后,三星集團向第三代經營者轉移控制權提上了公司日程。相比第二代李健熙三兄弟的奪嫡之爭,李在镕只有三個妹妹(其中幺妹李尹馨2005年自殺),加上三星集團奉行男性繼承制,李在镕沒有實質競爭者。
然而,繼承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李在镕在繼承過程中,通過集團內子公司合并、交叉持股、金字塔式控制等手段,掌控企業(yè)大權,并力圖少繳遺產稅,實現少數大股東控制集團。比如,李在镕通過核心子公司愛寶樂園—三星生命保險—三星電子的金字塔式結構,以17.08%的股份控制了62家子公司和附屬公司。
李在镕之所以會卷入樸槿惠崔順實弊案,除了韓國政經結構缺陷,還在于三星集團從第二代經營者向第三代經營者控制權轉移的需要。
在此過程中,2015年李在镕向樸槿惠親信崔順實行賄450億韓元,以促成作為三星物產第一大股東的“韓國國民年金公團”同意三星物產(三星集團三大核心子公司之一)與第一毛織合并。李在镕此舉在于擁有三星集團的完全控制權,后來亦成為他的罪狀。他先是被拘留,后被韓國法院以行賄罪判決有期徒刑兩年半,緩期四年并當庭釋放。
不同于LG和三星的是,樂天集團創(chuàng)始人辛格浩是旅日韓僑,1948年他在日本創(chuàng)立了日本制果公司,主要生產口香糖。1965年韓日邦交正常化,次年辛格浩在韓國創(chuàng)立了樂天鋁業(yè),1967年又創(chuàng)立了樂天制果,至此樂天集團成為了在日韓兩國經營的財閥。
在辛東主與辛東彬兩兄弟激烈的經營權競爭之前,辛格浩與三弟辛春浩也發(fā)生過經營方略沖突。1965年辛春浩進入樂天工業(yè),專注即食拉面研發(fā),卻遭到了辛格浩的反對,結果兄弟反目,1978年辛春浩將樂天工業(yè)從樂天集團獨立,成立農心集團。
由于樂天集團在日韓兩國經營,自2004年起,辛格浩將韓國樂天交給次子辛東彬經營,將日本樂天交給長子辛東主經營。辛格浩本意兩兄弟在日韓兩國各自經營,可以相安無事。未曾想,兩人在各自經營的樂天進行了一場繼承錦標賽。從2004年到2015年,韓國樂天銷售額從23萬億韓元增加到83萬億韓元,同期日本樂天銷售額僅為5.7萬億韓元,兩兄弟經營業(yè)績高下立判。
倏然來臨的是,經營業(yè)績落敗的辛東主先發(fā)制人,解除了辛東彬在日本樂天控股公司的董事職務,接著辛東彬反擊,不僅解除了父親在樂天集團的會長職務,改稱“名譽會長”,兄長辛東主也被解除樂天集團副會長職務。之后,樂天集團繼承權競爭演化為辛格浩-辛東主父子與重光初子-辛東彬母子的兩派對決。
在與弟弟辛東彬競爭之際,辛東主采取與父親辛格浩相同的用人策略,大量使用辛家親戚。此舉與現代管理學相悖,不僅難以增加銷售額,支持者人數也少于辛東彬。相反,辛東彬大量起用職業(yè)經理人,不僅增加了銷售額,支持者人數也多于辛東主。
LG、三星、樂天等韓國財閥,持續(xù)演繹著各式各樣的代際繼承競爭,雖然在具體策略、手段,以及對人性、親情的挑戰(zhàn)上或有差異,但是作為家族企業(yè),其繼承人都要先在家族競爭中脫穎而出,再用金字塔式控制模式推進內部子公司合并重組,獲得對企業(yè)的實際控制權,以便順利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