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政
從技術的系統設計,到職場,到人際社交,到家庭相處,容錯都是很有幫助的一種心態。很多人都期望別人是完美的,最喜歡的就是抱怨別人的問題,就算別人真有問題,但不肯容錯往往導致的是自己無法上升一步或者受到傷害。
不過,凡事都有個度。這個度的反面就是,過度容錯。
你是個系統架構師,你為了保證系統可用性從99.9%提升到99.99%而大動干戈。如果你是某個互聯網巨頭的架構師,恭喜你,你讓企業的年效益增加了n個億,這個技術成本是值得的,你甚至可以拿到年度優秀員工獎金。
但你是個創業公司的架構師,老板一盤算,你這個改動的技術成本,遠大于潛在的效益增加。這就很不值了,這就是過度容錯,創業公司常犯的錯誤之一。
你是個職場新人,你的上司是個技術大牛,水平不錯,人品也靠譜。但確實以前沒干過管理,不善溝通,交代任務有時候也會不清楚,背景信息往往忽略。這就需要你自己多追問,多擔當,多跟上司主動溝通,把問題和任務搞清楚,這是合理容錯。
但如果你上司是個水平人品都很爛的人,有功勞自己搶,有鍋給你背,而且根本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視野讓你成長。你說看在這個工作托關系找來不容易的份兒上,或者薪酬還不錯,算了,忍氣吞聲吧—這咋說,活該你自找的。
職場合伙人,對待投資者,對待合作伙伴,對待客戶或其他用戶,也都類似。合理容錯可以讓一些合作更順暢,讓一些不完美的事情能夠平滑過渡,讓雙方的不一致和歧義可以有效消解,更有效地推動事情的發展。但過度容錯就很糟糕了,有可能成為犧牲者,傷害到自己的合理權益和價值。
一方面我們說,做人不要太計較,不能什么都要求別人是完美的,不能一點容錯都沒有。但另一方面,做人也不能太老實,光想著如何照顧和體恤其他人,總是讓自己的利益受損,價值受到傷害。
我認識一些非常可愛的優秀技術人才,對他們的能力和人品非常認可,他們唯一的問題是,做人實在太老實了。
這樣的人才有這么一個標準模式,自己主導一個技術團隊,跟著一個看上去人品還可以的老板,但企業一直不太賺錢—和技術無關,他們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技術能力。但產品和商業方面,企業有很大的短板,而很長時間里,老板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
他們覺得老板一向對自己還不錯,還有一些股權什么的承諾,總覺得一走了之對不起公司,對不起賞識自己的人,然后蹉跎了自己最好的時間。那些起點和他們差不多甚至明顯不如他們的人,早就在其他企業里賺到了更多的錢,或者自己做成了更牛的事業。
他們確實做到了很好的職場容錯性,在企業存在很多問題的時候,默默努力試圖解決,但確實很多問題不是他們的原因,而他們也無力解決。
我這里說個結論,在職場上過度容錯的人,基本上,身價都被嚴重低估了。但明確這個度確實很難把握,存在很多中間地帶,只能當事人自己體會。
你要有容錯的心態,也要有容錯的底線。你要讓對方知道你的底線。底線之上,皆可商量;越過底線,絕不留情面。
當然,容錯不是說,自己就可以總是要求別人容你的錯,自己還是要更嚴格要求自己。錯了要認,別人容你的錯,你要感激;不容,你要誠懇地自我批評和反省。不過說實話,時間長了,大家還是愿意跟有一定容錯性的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