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龍
摘要:我國的花鳥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歷經歲月磨礪,在宋朝達到頂峰,而院體畫寫實的技巧也是突破了我國古典寫實的頂點。宋朝的院體畫鳥畫在構思、畫風等方面突破了傳統花鳥畫的繪畫結構和風格,把形象確切、濃重典雅的繪畫形式充分展現到畫板上。本文通過對宋代的文人花鳥畫、院體花鳥畫以及當代和宋代花鳥畫比較進行相關介紹和闡述,對宋代花鳥畫的寫實風格與技巧進行探討,并將我國傳統繪畫的寫實和創作內涵進行總結。
一、宋代文人花鳥畫的藝術特點
(1)獨特創新的意境。宋代花鳥畫比較重要的特征是其文人崇尚自然,并且對寫生較為重視。中國傳統繪畫對于生命情趣的表現方式在每個時間都是不同的,而在宋代則表達的是一種詩意的情趣。當然,詩意的情趣需要用意象來表現出來,而文人畫家對作品的灌注還要融入個人的感情,這樣會達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能夠為作品展現出的畫面增添較為長遠悠久的意境。
(2)關注于察看體味。宋代宮廷畫院里繪畫的一種類別是宋代的院體畫鳥畫,其所表現的藝術感已經遠遠超越了唐代。宋朝的宮廷花鳥畫的畫家對于動物和植物的外觀形象、內在情態的體察極為重視,畫家往往為作品的一個細節鉆研許久,因此他們筆下的一草一木都注入了生機與活力,而動物又活潑傳神,栩栩如生。宋代花鳥畫表現了一種精工詳盡的感覺,通過其濃重典雅的色設和嚴謹肅穆的外觀造型能夠充分體現出來,這也在一方面上表現了宋代宮廷貴族獨特的審美特點。花鳥畫在宋朝成長十分迅速,并取得了空前重大的成就。宋代的一些畫家傳承五代時期“黃家富貴”的花鳥畫風,并將之繼續傳承下去,而文人士大夫筆下的水墨畫和花鳥畫也漸漸擁有了其自身較為獨特的結構,并和院體畫鳥畫相輔相成,互為對照。宋朝朝廷對于花鳥畫的繁華的推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繪畫的傳統是以主客一體,相互協調為主要特征的。而宋朝的繪畫主要要求畫中具有協調統一的意境,雖然畫幅較小,但是其所蘊含和表達的意境和陣勢是極為深遠和恢弘的,宋代花鳥畫通過表現小小一物,來展示宇宙和自然中天人合一的高度協調的道理。宋代文人花鳥畫對于意境上的生命與自然協調的追求,可謂工筆花鳥畫“形神兼備”的終極境界。
二、宋代院體花鳥畫的藝術特點
(1)富貴典雅的風格。宋朝的院體花鳥畫色調鮮麗明亮,筆觸細致工整,其畫作大多題材都蘊含著富貴祥瑞的寓意,畫風嚴謹細致,畫作大部分都對榮華富貴、前程似錦表現了向往之情。比如,宋朝代表作之一,趙佶的《芙蓉錦雞圖》,其畫作中一只羽毛豐滿美麗的錦雞,矗立在芙蓉花的枝干之上,靜靜地望著身旁飛舞的蝴蝶。其中,芙蓉的“芙”取諧音“富”,錦雞也寓意著“錦繡前程”的意思。錦雞雍容華貴,芙蓉花的枝干由于錦雞的壓力稍稍下垂,花枝斜斜地倚靠在畫面之上,增添了一種柔美。而畫作的左下角有兩朵野菊花,能夠為整幅畫作的構圖進行襯托使之更為飽滿,并增添了秋景的氛圍。加上宋徽宗的瘦金體題字,更加加強了畫面的富貴典雅的氣息。趙佶的這幅畫作,構圖獨特,技法嫻熟,取材精心,表現了院體花鳥畫的富貴典雅藝術性。
(2)詩畫結合的韻味。宋朝的院體花鳥畫對于古代中國傳統繪畫的詩情畫意可謂取其精華,將詩畫充分傳承并運用到宋朝的院體花鳥畫當中,凸顯了寓情于畫的特征。詩詞能夠在畫作中較含蓄、委婉地表達畫家的心境或抒情、象征地表達畫家的情感。宋朝的一些畫院對于畫家的選擇要求其技法嫻熟獨特,還要達到詩情畫意的境地。比如,宋代畫院之前為了選拔畫家,出題為“踏花歸去馬蹄香”來進行考核。而獲得冠軍的畫家,并非和其他人,將馬蹄沾著花瓣畫在畫板之上,而是畫出很多的蝴蝶或者蜜蜂追趕著馬蹄,這樣的表現方式能夠真正達到詩情畫意的境界。還有將“嫩綠枝頭一點紅,惱人春色不需多”作為題目,為了表達春盛的景色,許多畫家會在畫作中描摹出花樹草木繁盛的景象,而只有一幅畫作非常獨特,其描繪了綠楊陰現的地方,一位美麗的少女口抹胭紅,倚靠欄桿,這能夠更好表現出畫家所想詩人欲表達的意境。
(3)嚴謹的寫實風格。宋朝的院體花鳥畫的畫家對于自然十分崇尚,因此畫家大多都對寫生十分重視,畫家在創作之前,會對自然景觀的形態進行細致地觀察,對于物象所蘊含的規律十分苛求,這使宋朝的院體花鳥畫能夠具備形在外、神在內、形神兼備的特征,并可以達到傳神的境界。畫家對于所畫的客觀對象的涉獵十分廣泛,自然萬物均有涵蓋且畫家觀察及其細致,描繪詳盡,由“孔雀升高,必先舉左”到“飛鳥縮頸則展足,縮足則展頸”,再到“閩音呼六張口”等。很多畫記都對宋朝繪畫對于客觀對象的規律體現有記載,宋朝繪畫寫實性的非常重要的體現,便是追求畫作客觀的真實。
魯迅先生所言:“宋的院畫,萎靡柔媚之處當舍,周密不茍之處可取。”比如,趙佶的《杏花鸚鵡圖》,描摹了一只鸚鵡停留在淡墨勾勒、白粉敷色渲染的盛開的杏花枝頭之上,而鸚鵡的背部則使用重色進行渲染,鸚鵡的胸脯則用畫筆進行點簇。此類筆法使鸚鵡的絨毛能夠使人感到其真實的質感,而畫中鮮艷的花朵、挺立的樹干、“沙沙作響”的樹葉以及鳥獸的形態刻畫都能夠表現出畫家嫻熟的技法和高超的寫實技巧。
三、當代和宋代工筆花鳥畫相關技法的研究比較
在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過程中,人們對于藝術的審美價值逐漸發生了改變,并且產生了新的要求。由宋代至今工筆花鳥畫也走上創新和改良的道路。當代的工筆花鳥畫大多建立在宋朝工筆花鳥畫的基礎上,吸取古人進行畫作創作的精華,通過對比找出一種符合當代人們審美價值和時代發展潮流的技法,以此提升工筆花鳥畫的境界。
(1)造型類別。宋朝的工筆花鳥畫的造型類別要結合唐朝的工筆花鳥畫進行分析和比對。唐朝的工筆花鳥畫注重精巧細致,宋朝的工筆花鳥畫注重嚴謹寫實。而南宋時期,才涌現出一批造型精致、嚴謹寫實的傳神佳作,比較典型的畫作比如南宋畫家韓若拙所畫的動物形象。和宋代工筆花鳥畫相比,當代的工筆花鳥畫對于整幅畫作的寫意和造型更加重視,并很大程度上傾向于色彩的使用,而淡化線條的作用。在西方造型藝術思想的灌輸的過程中,當代的工筆花鳥畫對于繪畫寫實的重視則又上升了一個高度,這會導致線條失真。當代的工筆花鳥畫在結合西方素描的表現手法的過程中,能夠對畫作的面和體的表現度進行強化,使畫作的物象得以豐富。
(2)選題方向。每個時代都具有其不同的藝術語言和時代背景。由于宋代的工筆花鳥畫是在朝廷的支持下繁盛起來的,所以,選題就無法避免的趨向于支持的人所喜好的富貴和吉祥。然而,畫家進行創作所追求的意境美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宋朝的工筆花鳥畫的選題造成了影響。但是,當代的工筆花鳥畫因為受到時代大背景的影響,畫作的選題的范圍便非常廣闊,畫作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樣化,然而,因為傳統觀念的轉變以及時代的更迭,古人所愛用的傳統的比興等一些手法在如今無法像當初受到重視。宋朝多將牡丹寓意為富貴,而當代工筆花鳥畫中,牡丹會表達出愉悅之意。當代的工筆花鳥畫中,色彩和線條成為畫作的主要注重之處。此類變化也表示著當代畫家不再像以前受傳統要求的束縛,可以任意發揮。一些當代工筆花鳥畫的畫家生活于喧囂的都市之中,可能更加傾向于雕塑和盆景的取材,當代工筆花鳥畫作《走過四季》,體現了濃郁的時代氣息。
(3)構圖方式。構圖,古代繪畫謂之“章法”。在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的歷程中,人們對于工筆花鳥畫的重視程度有了新的提升,其構圖的要求也高了一個水平。宋朝對工筆花鳥畫的描繪要求極其細致和嚴格,宋朝的工筆花鳥畫構圖具有三個特征,即小、圓、空,還要注重背景的留白。宋朝的工筆花鳥畫畫作大多使用長卷或者立軸作為其框架,在畫卷的展開的過程中,觀眾所關注的視點也會展開來。此類構圖可以更好發揮空間藝術的特點。比如,南宋畫家林椿的《梅竹寒禽圖》,畫作的背景大多留白,而畫作中,一只鳥停留在樹干之上,樹干前有幾朵梅花,整幅畫作的畫面能夠使人感到蕭條和蕭瑟。但是,現代的工筆花鳥畫的特征大多為大、滿、方。由于西方文化的逐漸滲透,當代的工筆花鳥畫的構圖方式也愈來愈多,大多還是依據了宋朝構圖的散點透視的原則,在使用方法上更為靈活。比如,現代工筆花鳥畫《昂首渾欲學飛仙》,其構圖突破了傳統的透視法,將觀眾的視線集中起來。和宋朝的工筆花鳥畫的構圖特點進行比較,當代的工筆花鳥畫構圖結合了西方的構圖理念,而且在構圖觀念上實現了創新,突破了傳統的構圖方式并對其進行補充和豐富。
總結
宋朝的花鳥畫對于中國繪畫的寫實風格進行充分地展現,并為花鳥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通過研究宋朝的院體花鳥畫的繪畫技巧和寫實風格,對推進我國美術發展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宋朝的院體花鳥畫為后世花鳥畫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繪畫風格和技法運用需要傳承和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其嚴謹細致的寫實風格,富貴典雅、詩畫結合的意境是宋朝花鳥畫的代表。通過對自然和人之間的追求和探尋,逐漸達到形神兼備的境界,提升宋朝花鳥畫的實用功能以及社會功能。宋朝的花鳥畫的繪畫風格嚴謹細致,并且對實用性和藝術性要求更高,畫家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能夠積累較為豐富的經驗,這促進了宋朝花鳥畫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體系。宋朝的畫家對于畫作的嚴謹性,會將花鳥畫建立在自然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對身邊的細微之處進行細致的觀察,從而匯集更廣闊的創作靈感,這種創作態度的繼承便促進現代花鳥畫的發展。宋朝的花鳥畫的藝術性,使后世的畫家通過學習花鳥畫,注重形神結合,從而達到傳神的境界。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實現個人的創新。另外,宋朝花鳥畫的實用性,為現代美術發展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而當代工筆花鳥畫的藝術在選題、構圖和造型三個方面比宋朝的花鳥畫更為多樣化。在學習傳統工筆花鳥畫的技法的基礎之上,加強文化互動和溝通,促進繪畫的創新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鄢彬彬.宋代院體花鳥畫藝術特點芻議[J].芒種,2014,(3).
[2]侯育娟.淺述宋代花鳥畫的藝術特點及對后世的影響[J].藝術品鑒,2015,(2).
[3]何龍輝.宋代工筆花鳥畫與當代工筆花鳥畫的比較研究[J].藝術教育,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