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郁郁 劉春香
摘要:浙江依托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積極創新外貿發展新模式,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提供了新的支持和發展機遇。本文介紹了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分析了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面臨的主要挑戰,并提出了相關推進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挑戰;推進建議
農產品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于不同關境的農產品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實現產品展示、信息交流或者達成商品交易的國際商業活動。近年來,浙江緊緊圍繞“互聯網+農業”,充分利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發展效益農業,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出臺《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實施意見》中提到:計劃到2020年,浙江全省基本建成完整的電子商務產業體系,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4萬億元,農產品網絡銷售額1000億元,跨境網絡零售額1000億美元。這些都為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提供了新的支持和發展機遇,同樣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一、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一)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迅速
浙江省通過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綜合服務試點,構建了集商品采購、報關報檢、結匯退稅、國際物流、海外倉儲及售后服務于一體的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服務體系,也帶動了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浙江依托“一帶一路”這個新的世界經濟帶,并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及時互通互惠互利,推動農產品跨境電商助力浙江省特色農產品走出去。2015年浙江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304億元,居全國首位。農產品跨境電商更是取得巨大突破,實現出口額270億元。2016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1589億元,其中浙江農產品網絡零售就達到396.19億元,同比增長30.3%,位居全國首位,農產品跨境電商實現出口額約320億元。
(二)浙江農產品跨境交易品種增多
“互聯網+”時代,浙江依托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積極探索制定貿易新規則,創新外貿發展新模式,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提供了新的支持和發展機遇。目前浙江涉及跨境電子商務的農產品種類比較多,但交易靠前的農產品相對集中,有茶葉飲品、堅果炒貨、包裝肉食、蜜餞糖果、蜂產品、保健產品、干貨及工藝品等,交易額占據農產品跨境電商交易總額的近80%。
(三)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逐步形成了三大主流模式
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的三大模式為:農商或個體農戶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直接向客戶提供農產品的F2C模式、大規模農業生產者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向大型農產品需求企業提供農產品的F2B模式,和農戶通過中介公司向顧客提供農產品的F2I2C模式。
(四)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銷售是主渠道
從渠道分布來看,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銷售是浙江省農產品跨境電商銷售的主渠道,約占全部銷售額的95%。排名在前五位的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分別是速賣通、eBay、亞馬遜、wish和敦煌網,浙江省賣家在該五大平臺上的銷售均居前三位。近年來,許多第三方平臺越來越重視農產品網上交易。阿里巴巴、京東商城、一號店等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對農產品網上交易日益重視,將農產品電子商務視為網絡交易增長新的推動力。阿里巴巴近年來重點推動特色中國館,加快復制地方館建設。綠健網、農民巴巴網等一些農產品電子商務公司成長迅速。
二、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面臨的挑戰
(一)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營商環境有待改善
當前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市場依然屬于“寡頭市場”,跨境農產品零售電商并不多,政策優勢仍不太明顯。除去阿里巴巴、京東外,其他小型跨境農產品零售電商難以得到正常發展。
(二)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物流系統仍不完善
農產品自身的不易保存、保質期短等特殊屬性決定了其對物流配送時效性的嚴格要求,然而跨境電商物流運程遠、環節多,整個物流產業鏈條較長,而且海關、商檢等不可控因素較多,這都導致浙江跨境農產品電商物流成本較高。并且我國專業的農產品物流企業數量還太少,規模也較小,很難滿足日益發展的農產品運輸需求。
此外,雖然浙江省的交通十分方便,但其海、陸、空三方運輸體系協作運行能力和物流信息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因此,浙江農產品通過跨境電商出售后運往國外,不僅運輸成本較高,運輸難度也大大加大,這就導致浙江部分農產品由于價格過高從而不易打入進口國市場。
還有一方面,浙江農產品物流標準化程度較低,對于農產品的分類分級、包裝管理、物流追蹤系統、冷鏈物流標準以及農產品物流的監督管理方面都缺乏統一的標準,這就給跨境電商農產品的倉儲、運輸、加工、配送等造成一定困難,也不利于各物流職能部門的協調統一,從而降低了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企業的效益。
(三)浙江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較多
一方面,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產業鏈不甚齊全,部分企業仍不重視農產品基地建設,商品采購主要是通過與大型農業生產基地合作,或者由采購人員直接入市購買。這種不完善的采購方式無法有效避免農殘物指標高、激素殘留多等安全隱患。
另一方面,由于浙江農業技術、資金、設施設備等條件限制,以及相關檢測檢疫水平不高,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還不是很完善,加之一些農產品經營戶的質量意識不強,濫用化學農藥和添加劑等導致生態環境破壞,致使農產品質量不符合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質量標準,從而阻礙了浙江農產品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
(四)農產品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較為稀缺
近年來,隨著浙江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使得既懂農產品貿易又懂電子技術的復合型人才較為短缺。農產品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是應掌握農產品行業情況、了解國外市場(產品偏好、消費習慣、交易方式等)、具備電商知識和技術、國際結算、國際貿易政策和管理能力等的創新型人才。目前,由于浙江跨境電商方面的專業培訓機構數量不多,而且人才輸出存在一定滯后,導致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行業人才供不應求,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的可持續發展。
(五)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相關法規標準及監管體系不完善
現階段我國的政策大都是針對跨境電商整體而言的,而因為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還處于初級階段,現有的針對農產品方面的政策少之又少,比如在對農產品品質標準上的評定、對農產品進出口通關檢驗、相關監督管理力度。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產品跨境電商的進一步發展。
三、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的推進建議
(一)繼續為農產品跨境電商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浙江各級政府應繼續引導農產品電商企業認真研究跨境電子商務可持續發展模式,講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道路,增強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的有效性、可持續性、整體性、差異性和適應性。同時,應加強農產品跨境電商企業的誠信體系建設,營造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的良好生態環境。
(二)繼續培育浙江知名農產品品牌,完善層級統一監管模式
目前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已進入到品牌階段,低價、低質、假冒偽劣產品的競爭已經影響到農產品跨境電商的可持續發展。如果農產品優質不能夠優價,“劣幣驅逐良幣”的農產品跨境電商便不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應當繼續培育和打造浙江知名農產品品牌,提升浙江農產品的整體競爭力。
此外,可大力推廣建立省級、市級、村級等統一的協會管理模式,各級相互聯系、監督。各級協會因地制宜整合供應商、基地和農戶,建立一套完善的品質檢測系統,實施統一采購、統一倉儲、統一包裝物料、統一物流的運營模式,這樣可以有益于對農產品進行追根溯源,保證其品質,又有利于提高產品的標準化,對物流運輸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要借助跨境電商平臺提供的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對農產品進行動態追蹤,確保浙江農產品質量的全程優化,并適時對偽劣產品進行曝光。這種倒逼機制既可以促進浙江農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也可以突破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增強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企業的競爭力。
(三)構建成熟的浙江農產品跨境物流體系
農產品不同于其他跨境電商商品,其保質期短、不易保存的特性使得農產品跨境電商運輸難度加大。浙江位于東部沿海,省內有寧波港、舟山港、溫州港等5個一類開放口岸還有12個二類開放口岸,不僅海運便捷,其他的陸地運輸較為方便。但是,要大力發展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不僅要充分利用這些運輸手段,更需要整合這些運輸方式,建立一個更加完善、快捷的物流體系。要統籌安排國內外倉儲、配送、服務中心,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標準化程度。通過高效的信息資源整合(快速發貨、海外倉儲、配送中心服務,海外退換貨服務),以有效提升浙江農產品跨境物流競爭力。
首先,浙江物流行業要依托信息技術加強一體化和標準化建設,把所有農產品物流信息整合到一個信息平臺上,實現國內外倉儲、配送、服務中心的統籌安排,減少或避免無謂的時間損耗,提高運作效率。其次,針對農產品的特性,浙江物流行業應當盡快全面引入冷鏈保鮮技術,保障農產品配送的質量,減少資源損耗和浪費。再次,要繼續推廣完善海外倉庫配送模式。鼓勵和扶持有條件的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企業建立自己獨立的海外倉庫。在短期內可大力引進國外大型的電子物流運營商,委托其進行代運,依托其專業公司強大的銷售渠道和高效的物流技術,能更好地保證配送的速度和質量。
(四)著力培養和引進農產品跨境電商優秀人才
近年來,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的復合型人才供給短缺,這需要政府、高校、農業企業多方的共同協作,以構建完善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體系。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強對大學生跨境電商的創業指導和技能培訓,從而實現與包括農業在內的產業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同時,浙江政府也應鼓勵人才培訓市場,積極開展農業跨境電商人才的培訓項目。應積極推廣杭州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基地的經驗,直接面向社會,培訓既懂農產品外貿又懂技術的跨境電商應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還應積極引進外來優秀人才。從國外引進具有農產品跨境電商這方面的專業人才,這樣不僅節約了人才培養花費的時間,而且還能引進一些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促進國內農產品跨境電商的進一步發展。以上兩方面的結合有助于進一步破解制約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人才短缺的難題。
(五)完善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相關法規標準和加強監管力度
由于農產品跨境電商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很多方面都不夠完善,這就需要浙江省政府在政策上進行鼓勵扶持和完善。首先,應盡快建立起針對農產品跨境電商的標準體系,努力與國際標準接軌,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其次,要建立健全相關的監管體制以及檢驗檢疫的法律體系,減少不必要的手續和繁瑣的報關通關流程,提高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農產品的部分流通成本。
參考文獻:
[1]朱董慧,夏悅.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的挑戰和機遇[J].時代經貿,2016(21):39-41.
[2]丁玨.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物流系統SWOT分析①[J].中國商論,2017(27):9-11.
[3]吳丹儀,王娜.加快浙江省跨境電商發展的對策分析[J].北方經貿,2018(1):16-17.
[4]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擋不住的跨境電商時代[M].中國海關出版社,2015.
[5]趙振亞,熊政力.跨境電商農產品的發展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8(2):59-60.
[6]蔡翔.跨境農產品電商品質安全及對策分析[J].大慶社會科學,2016(5):71-72.
[7]劉莉.運用跨境電商營銷平臺 擴大農產品海外營銷渠道[J].吉林農業,2016(23):31-32.
作者簡介:陳郁郁,寧波大紅鷹學院金融貿易學院15大宗2班學生;劉春香,寧波大紅鷹學院金融貿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