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人類原生狀態藝術的載體、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民間美術產業持續繁榮,這種源于民間的美術表現形式遭到了嚴重侵權,蘊藏的商業價值被商家越來越多地掠奪利用,因此探討其版權保護顯得更加重要。本文就民間美術作品的審美特性與出版情況進行分析,對我國現行的著作權法就民間美術保護提出一些新的設想。對關知識產權問題提出了一定的評價與建議,最后對如何平衡民間藝術發展與知識產權法律適用之間的矛盾與沖突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民間美術;知識產權;保護途徑
一、民間美術發展與知識產權法律適用之間的矛盾與沖突
伴隨“一帶一路”經濟建設和“十三五”規劃開展,綱要計劃把文化產業建設成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文化軟實力對我國經濟發展及國際地位提高將會至關重要。我國民間藝術的消費市場變化巨大,面臨去陳出新,走現代化路線。
民間美術作品源于民間、發展于民間,是人類文明的精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由于民間美術作品的特殊表達形式,與文字作品相比,其涉及的版權問題在司法實踐中較容易引起糾紛,許多國家的著作權法和國際公約都認為是難于解決的問題。在整個民間藝術現代化過程中涉及諸多的知識產權,而在民間藝術的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何去平衡民間藝術傳承與創新保護的矛盾,保證民間藝術健康的發展環境值得我們深入地思考與探析。
二、河南地區民間藝術現代化過程中知識產權保護存在問題的原因
在整個民間藝術現代化過程中,很多民間藝術作品的傳統藝術形象與傳統元素都面臨被開發利用,形成新的卡通形象,運用于現代設計等逐步商業化的趨勢。在整個民間藝術現代化過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民間藝術的再創作作品權利人通過現行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系,免費地使用民間藝術作品的傳統形象或者將民間藝術元素運用于開發新產品的形象。其在開發成功后,又可以受到現行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還取得了優渥的回報,致使現行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系僅僅保護“初始的素材采用者”,而忽視“初始的素材供應者”,這不符合規則,也是不公平的。
三、河南民間美術的保護與傳承
民間民間美術的保護和傳承是一個涉及國家文化安全、地域、團體權益和個體權益等方面的問題,能否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將影響民間民間美術的保護與發展動力。由于民間藝術尚未市場化的生存條件,混亂的市場環境致使民間藝術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一直處于一種矛盾中,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對此筆者深有感觸。在公共場合,很多制作者、銷售商、地方管理者高談闊論地聲稱要重視民間藝術的知識產權保護,認為保護知識產權對民間藝術的市場化發展非常重要。
第一,除了對傳統民間美術涉及的制作工藝、流程、配方等符合商業秘密構成要件的技術信息應實施保密措施進行保護,更關鍵的是要加強本土文化資源的應用和核心價值理念的傳播、推廣。
第二,從地域、團體權益的層面看,民間美術具有較強的地域性,與所在地域的自然條件、傳統工藝、人文風俗有緊密聯系,缺乏由工藝質量體系監管、地理標志認證等組成的品牌建設和保護,導致假冒偽劣和虛假宣傳,會破壞傳統民間美術的原生性、真實性,損害相關地域民間美術生產者、民間美術團體的品牌權益,制約民間美術的發展。
四、河南民間美術資源的知識產權保護途徑研究
1.地方區域性立法
民間藝術現代化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探析宜地制定地方保護措施,進行針對性管理。可以因地方民間藝術的特殊性申請進行適宜地變通,以國家和地方區域性協作的方式達到全方位保護。形成良好的地方區域性政策,提高民間藝人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是知識產權法更好地適用于民間藝術的前提條件。
在民間藝術現代化過程中,應當根據民間藝術自身特點出臺一定的引導性政策,結合民間藝術的發展現狀,動態地提高政策的鼓舞性與實用性。由于歷史原因與生存環境,民間藝人缺乏版權意識,維權意識薄弱,民間藝人提高版權意識,可以更好地抵制侵權行為的發生。
2.健全訴前證據保全的法律體系并規范其適用。
產生經濟價值之后,民間美術的知識產權保護成為必要,但是從知識創新再到制度創新,完成這最后一個轉換,即從單純的民間美術的知識創新認定到設立保護制度和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還必須經過詳盡的論證。我省當前的知識產權制度并未對民間美術的知識創新形成共識,民間美術在知識創新時所涉及的知識產權門類,甚至民間美術應否得到整個知識產權制度的支持,仍在學術探討之中,也是對我省現有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一個挑戰。
健全訴前證據保全的法律體系。我國當前的知識產權的立法,只有商標權、專利權和著作權對訴前證據保全有規定,這顯然是不夠的,應當擴大訴前證據保全的范圍,將所有知識產權訴訟案件中的涉案證據都納入。保全的申請人必須對申請證據保全對象的價值、可能由此帶給被申請人的不利后果而提供擔保人和擔保金。
3.民間藝術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機制
相對于知識產權法的強力保護,嚴格限制性保護,反不正當競爭法可謂是一種寬泛的彈性保護機制,從而形成一種全面的保護體系。面對民間藝術未公開信息的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對手工藝制品相關的民間藝術與日新月異的再創作作品的知識產權,使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商業秘密來保護,具有很明顯的優勢。
4.以交易促保護
民間美術保護的核心應是促進實物和版權交易。保護民間文藝必須調動起傳承人的積極性,必須讓他們通過民間美術的傳承來增加自己的收入。增加收入的辦法有兩種,一是政府財政撥款,二是通過市場交易來實現。政府財政撥款只能是一種“兜底”方式,通過市場交易則是一種可持續的辦法。民間美術作品著作權貿易應該成為傳承人收入的重要部分,同時以署名權為中心的精神權利也應該得到保護,這對于提高他們保護和傳承民間美術的積極性有很大意義。通過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搭建我國民間美術作品和民間美術品的實物和版權交易平臺,是一種較為可行的方式。
5.民間藝術的專利法與商標法保護機制
專利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是通過規范專利使用的市場環境,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市場資源自由地流動,鼓勵發明創造,提高企業與個人的創新能力,促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周龍;民間藝術現代化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探析[D];蘭州大學;2017年.
[2]知識產權保護中民間藝人的角色定位與轉型——以陜西鳳翔泥塑與郵票設計的糾紛為例[J].張西昌.中國美術館.2013(01).
[3]知識產權前沿問題研究[M].法律出版社,崔國斌,2015.
[4]民間文化傳承中的知識產權[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蘇喆,012.
[5]商標權與在先著作權的權利沖突[M].知識產權出版社,段曉梅,2012.
作者簡介:耿聰,女,1968年8月出生,教師,從事美術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