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平,宋元華,鄧智勇,夏耀雄,劉超,陳富坤,楊傳周(.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云南省腫瘤醫院核醫學科,昆明 6508;2.昆明市兒童醫院腫瘤內科,昆明 65004;.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云南省腫瘤醫院放療科,昆明 6508)
鼻咽癌是我國南部地區較為常見的癌癥之一,臨床主要治療手段為放射治療,但絕大多數患者在放療后會發生放射性皮炎[1]。隨著皮炎的進展,患者皮膚可能出現潰瘍、壞死及出血等癥狀,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1]。本研究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康復新液治療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性皮炎,并觀察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為探尋該并發癥的有效治療方法、減輕患者痛苦、提高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療的依從性提供參考。
納入標準[2-3]:(1)符合臨床鼻咽癌、放射性皮炎診斷標準;(2)鼻咽癌分期為Ⅱ~Ⅳ期,包括鱗狀細胞癌、非角化細胞癌和分化癌;(2)年齡23~68歲;(3)皮炎程度為美國腫瘤放射治療協作組(RTOG)皮炎分級Ⅰ~Ⅲ級;(4)患者或其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臨床資料缺失者;(2)伴有嚴重精神意識障礙者;(3)伴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4)伴有其他皮膚病(如神經性皮炎、濕疹等)的患者。
本研究方案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后,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腫瘤科收治的患有放射性皮炎的鼻咽癌患者73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36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齡24.5~68.0歲,平均年齡(43.5±10.7)歲;鼻咽癌Ⅱ、Ⅲ、Ⅳ期分別為27、8、1例;鱗狀細胞癌、非角化細胞癌、分化癌分別為18、12、6例;平均放療劑量為(65.63±4.26)Gy;RTOG皮炎分級Ⅰ、Ⅱ、Ⅲ級分別為30、4、2例。觀察組患者37例,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齡23.0~67.5歲,平均年齡(42.5±11.3)歲;鼻咽癌Ⅱ、Ⅲ、Ⅳ期分別為26、10、1例;鱗狀細胞癌、非角化細胞癌、分化癌分別為19、11、7例;平均放療劑量為(63.47±4.21)Gy;RTOG皮炎分級Ⅰ、Ⅱ、Ⅲ級分別為29、5、3例。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between 2 groups
兩組患者均以半干純棉毛巾清潔皮膚后,進行常規治療:RTOGⅠ級放射性皮炎患者采用院內中藥外用制劑撲粉(主要成分包括龍骨、牡蠣、糯米等,研末混合)撒撲于患處,每日2次;RTOGⅡ~Ⅲ級放射性皮炎患者則采用甲紫溶液(甘肅省西峰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62020456,批號:20151102,規格:1%)外涂,每日2次;放射性皮炎伴潰瘍者采用復方魚肝油氧化鋅軟膏(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2021189,批號:20150911,規格:復方)外涂,每日2次。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將康復新液(昆明賽諾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53020054,批號:20151206、20151108,規格:50 mL)浸透紗布(紗布尺寸與皮炎面積匹配)后,敷于患處,每日3次;換藥前,須將殘留在創面的藥物及滲出物拭去,充分暴露創面后再用藥。兩組患者的療程均為4周。
(1)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4]——治愈:RTOG皮炎分級降至0級;有效:皮炎面積縮小、程度減輕,RTOG皮炎分級由Ⅲ、Ⅱ級降至Ⅰ級;無效:皮炎面積未縮小、程度未改善。總有效=治愈+有效。(2)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RTOG皮炎分級。RTOG皮炎分級標準[5-6]——0級:皮膚無炎性病變;Ⅰ級:皮膚出現炎性癥狀,如脫皮、干燥、紅斑、水皰等;Ⅱ級:皮膚有疼痛感,且紅斑、脫皮情況嚴重,中度水腫;Ⅲ級:皮膚紅斑加劇,水腫情況加重,出現融合性濕性脫皮;Ⅳ級:皮膚炎癥嚴重,出現局部潰瘍、出血、壞死等,疼痛劇烈。(3)采用標準測量直尺分別測量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第2、4周時的皮炎面積(橫向最大徑×縱向最大徑)。(4)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采用SPSS 1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和等級資料均以例數或率表示,前者采用χ2檢驗,后者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4.6%,與對照組的97.2%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Tab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ies between 2 groups
治療前后兩組均未見RTOGⅣ級皮炎患者。治療前,兩組患者RTOG 0~Ⅲ級皮炎患者的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RTOG皮炎分級情況顯著改善,且0級患者的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Ⅰ級患者的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RTOG 0~Ⅲ級皮炎患者的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RTOG皮炎分級比較[例(%%)]Tab 3 Comparison of dematitis RTOG classification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case(%%)]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皮炎面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周,兩組患者的皮炎面積均顯著縮小,且觀察組顯著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第4周,兩組患者皮炎面積均顯著小于治療前和治療后第2周,且觀察組顯著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皮炎面積比較(±s,cm2)Tab 4 Comparison of dermatitis areas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m2)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皮炎面積比較(±s,cm2)Tab 4 Comparison of dermatitis areas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m2)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治療后第2周比較,#P<0.05Note:vs.before treatment,*P<0.05;vs.2 weeks after treatment,#P<0.05
治療后第4周30.0±3.3*#14.5±3.1*#20.678<0.001組別對照組觀察組n 36 37 tP治療前43.5±3.4 44.3±3.5 0.990 0.332治療后第2周37.4±3.3*27.6±3.0*13.274<0.001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見與研究藥物相關的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鼻咽癌大多為分化程度較低的鱗狀細胞癌,其臨床治療一般首選放射治療。但放射治療最常見的并發癥為放射性皮炎,一直是困擾患者和醫師的棘手問題之一[7]。目前,臨床上用于治療放射性皮炎的藥物有很多種,但尚無標準用藥方案[8-9]。放射性皮炎的發生對腫瘤患者的放射治療具有不良影響,故探尋有效治療皮炎的藥物有著重要意義。臨床常規治療放射性皮炎的方法包括甲紫溶液、復方魚肝油氧化鋅軟膏或硼酸乳膏/洗液外涂,必要時可配合使用含抗菌藥物和地塞米松的軟膏,如氯地霜(由氯霉素、磷酸地塞米松和基質等組成);輕度感染時,可加用紅霉素、氯霉素軟膏等藥物。
康復新液是一種具有養陰生肌、通利血脈作用的中藥制劑,是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從美洲大蠊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其主要成分包括多元醇類、表皮生長因子、黏氨酸、黏糖氨酸和多種氨基酸等,具有去腐生肌、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和血管新生、改善黏膜創面微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再生等作用[10]。康復新液常用于外傷、潰瘍、燒傷及燙傷等治療,可縮短患者創面愈合時間,提高總有效率,加之價格低廉、安全性較高[11-12],故本研究加用康復新液對放射性皮炎進行治療。
本研究發現,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雖低于對照組,但治愈率更高(40.5%vs.8.3%),且觀察組患者RTOG皮炎分級明顯改善(0級患者的比例明顯升高),提示加用康復新液的效果優于常規治療方案;治療后第2、4周,兩組患者的皮炎面積均顯著減小,且觀察組顯著小于對照組,提示加用康復新液可減輕皮膚炎癥、縮小皮炎面積,其效果優于常規治療方案。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表明加用康復新液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
綜上所述,加用康復新液治療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可有效緩解皮炎癥狀,縮小皮炎面積,且安全性較高。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考察指標較少,這一結論仍有待于后續研究進一步驗證。
[1] 姜力,張勇.放射性皮炎防治機制及措施研究[J].中國職業醫學,2014,41(1):110-112.
[2] 郭業松,黃生富,何俠.鼻咽癌強調放療后放射性顳葉損傷32例臨床分析[J].腫瘤學雜志,2017,23(10):910-913.
[3] SANGUINETI G,GEARAFB,GARDENAS,et al.Carcinoma of the nasopharynx treated by radiotherapy alone:determinants of local and regional control[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7,37(5):985-996.
[4] 宋瓊,陳佩娟,劉倩,等.預防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兩種方法的效果比較[J].分子影像學雜志,2016,39(1):12-14.
[5] 李瓊,蔡昌蘭,周璞,等.司膚泰克超薄透明膜預防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9):4502-4504.
[6] 李惠云,高麗紅,張文軍,等.外涂中藥油治療Ⅱ~Ⅲ級放射性皮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4,34(20):1759-1762.
[7] 龍國賢,汪銳,胡國清.鼻咽癌化療研究進展[J].國際腫瘤學雜志,2007,34(4):255-257.
[8] 黎曉鵑,李克明,林洪英.三黃皮炎膏防治急性放射性皮炎的臨床研究[J].山東醫藥,2013,53(17):85-86.
[9] 譚兵,王渝東,白玉,等.醫用射線防護劑在頭頸部惡性腫瘤放射性皮炎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房,2014,25(30):2837-2839.
[10] 諶科霞,小澤民,彭紅梅,等.康復新液濕敷治療放射性皮炎的療效觀察[J].當代護士,2011(4):79-80.
[11] 趙海軍,孟瑞雪,鄭艷潔,等.康復新液與溫潤燒傷膏治療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皮膚潰瘍的療效觀察[J].華西醫學,2014,29(8):1538-1540.
[12] 趙云偉.康復新液治療淺中度燒燙傷的90例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6(21):117-11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