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華 易長江
摘要:文化是國家繁榮興旺,民族自信的不竭動力源泉。通過文獻資料法,在新時代背景下,對中國當代體育文化事業發展的思考與重構。研究認為,對新時代體育文化價值重新審視與界定,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育文化,強調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構建中國體育大國文化自信。
關鍵詞:新時代;體育精神;文化自信;體育文化
1體育文化的意蘊
文化是一個國家得以延續發展的內在動力,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助推器。文化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指標,體育文化彰顯一個國家的競技體育軟實力。競技體育事業不僅僅是各國競技實力的較量,不僅僅是國家經濟實力的大比拼,而且是國家之間綜合實力的博弈。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體育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地位日益凸顯,體育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越來越頗受人們關注。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之所以在歷史的變遷過程中經歷發明、積累、傳播和調試的過程演進到今天,是因為在文化的內部具有某種穩定的因素,這種穩定的因素不止一個或者兩個,而是一個因素群體,其中文化自信便是這種穩定的因素之一。文化自信不僅僅是對傳統文化精粹內容的一次回顧和保護,也是對中華兒女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一次提振和鼓勵。
2新時代中國體育文化的重新審視
2.1體育文化結構的扭曲與破裂
面對當今社會上各種體育文化和體育商品的大肆宣傳,導致我國體育大眾對體育文化價值的理解產生一定程度的偏差。筆者認為,很有必要對當下體育文化結構的扭曲與破裂進行分析。經濟水平、政府支持、大眾認同等是影響體育文化發展主流趨勢的主要因素。在“全民健身計劃”的大力推動下,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表現出爆發增長的綜合趨勢。與此同時,它也帶動了體育產業的一系列發展。一些體育商家也看準了這個商機,過分追逐利益最大化,主要表現為體育廣告、體育賽事、明星效應、體育服裝與器械、體育培訓結構也鋪天蓋地而來。高昂的體育廣告費,使得體育明星代言的產品價格翻幾倍,健身房私人教練課程收費每年高達萬元,體育賽事門票價格被黃牛炒上天,這些都是體育文化結構被破壞的表現。體育文化的價值固本應該正確引導群眾理智消費、合理消費,讓更多的人主動參與其中并體驗快樂,從而促進體育事業更好的發展。但面對體育文化結構的扭曲與破裂,加之人們體育價值觀念的變質,藉此,需要政府積極采取相關政策進行干涉,對流行體育文化加以正確引導。
2.2體育文化價值的缺失與迷離
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是倡導以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相互理解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少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在“唯金牌論”、“唯金錢論”、“唯勝利論”等價值觀的驅動下,青少年爭強好勝的心理認為凡事都有輸贏,只有贏取比賽勝利才有價值,失敗和不參與都毫無意義,任何沒有贏得比賽勝利的訓練都是徒勞無功、無濟于事、毫無必要的。青少年這種表現顯然是功利主義、拜金主義,是有悖于奧林匹克精神。否認運動帶給人們的真正價值,不只是強身健體、愉悅身心,還可以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最終實現更高、更快、更強的理想。除此之外,還有目前舉辦很火熱的馬拉松比賽,有人在朋友圈曬各種獎牌、名牌衣服、名牌鞋子。人們關注的焦點不再是他們是否真正喜歡運動,而是一種無名的攀比炫富心理在作怪。馬拉松被用于鞏固其身份地位,形成階級成員歸屬。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來參與比賽,凡事能夠來參加的運動員,大多有這個經濟實力,但是曬各種名牌的方式,顯然是在擺闊和炫富。總體而言,受到這些消極負面思潮的影響,將直接導致青少年和人民大眾對體育文化價值觀的缺失和迷離。
3. 新時代中國體育文化的再構建
3.1正視體育文化價值
我國有著5000多年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中華體育文化,通過體育文化的廣泛傳播,激勵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弘揚并踐行中華體育精神。吃苦耐勞、頑強拼搏、堅忍不拔逐漸內化于心,外顯于行,增強青少年的體育文化自信。體育教育有助于提升青少年體育文化自信水平,為體育強國建設奠定精神文化之基礎。要使我國從“體育大國”真正轉變為“體育強國”,不能僅僅依靠體育硬實力的提高,更要注重體育文化、體育精神等體育軟實力的魅力所在,文化自信是我國崛起的必要條件。少年強青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強、青年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學習成績、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也包括身體健康、體魄強壯、體育精神。青少年是我們祖國的未來,是我們民族的希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源泉,是實現中華體育強國夢的生力軍。
3.2打造具有中國特色體育文化
奧林匹克倡導體育精神是重在參與、貴在堅持,不分種族、不分性別、不分階層。鼓勵人人參與體育健身,使我國盡快從“體育大國”轉變為“體育強國”。體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增進身體健康,每個人都能在體育運動中尋求快樂、不斷發展實現自我價值。在此基礎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是需要通過構建人民大眾的體育文化自信力。比如,通過降低觀看比賽門票的價格,降低參與馬拉松比賽資格的條件,大力提倡人們喜愛的廣場舞、太極拳和賽龍舟等活動,既能夠發揚我國傳統文化,調動大家運動的積極性,又能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并體驗體育帶來的快感,這樣才有益于我們構建和諧、美好、快樂的體育文化氛圍。中國傳統文化是頑強拼搏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文化,需要繼續傳承與發揚光大。由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中心,對西方外來文化進行選擇,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努力構建符合新時代特點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文化體系。
4結論
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化全球化的進程,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受到沖擊,體育文化出現結構的扭曲與破裂、體育文化價值的缺失與迷離等現象,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新時代背景下,對中國體育文化進行重新審視和定位,正確引導人們的體育文化價值觀,弘揚中華體育精神,頑強拼搏、奮力進取,構建體育大國文化自信,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王俊鵬,譚延敏. 文化場域理論視角下的新時代中國體育文化構建探索[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8(6):9-13.
[2]盧天鳳,王玥 . 身份認同視角:城市中產階級熱衷于馬拉松的動因考究及問題規避[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2):12 - 16)
(作者單位:保山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