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石英財經網6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也在打造太空“新絲路” 約半世紀前,中國發射首顆衛星。如今,衛星已成為北京雄心勃勃的全球基礎設施攻勢的核心部分之一。迄今,“一帶一路”倡議已涵蓋70余國,涉及鐵路、港口、能源項目、公路建設以及越來越多的衛星發射項目。
軌道門戶咨詢公司創始人布雷恩·柯西奧說,隨著中國出口的衛星功能日漸增強但成本并未上升,近年來人們更易將其視為“基礎設施”。“從前,一顆衛星或許能把數萬寬帶付費用戶相連,如今其容量已達數十萬或數百萬。”柯西奧認為,中國或將很快把出售衛星當成解決特定問題的一攬子交易的一部分。
與其他基礎設施項目不同,“一帶一路”的這個“太空端”彰顯中國與日俱增的高科技威力。中國眾多國企和私企正開始為衛星發射和有關投資打上“一帶一路”品牌,以便向已從該倡議獲得其他投資的國家出售中國產衛星。
中國長城工業集團已簽署允許“一帶一路”國家尼日利亞采購其通信衛星的合同。該集團已為老撾、巴基斯坦等新絲路國家發射多顆衛星,還通過其他公司為蒙古國和緬甸等國提供衛星通信和廣播服務。業內人士帕沃爾·潘表示,“一帶一路”的建筑項目正幫助中國公司擴大衛星業務。中國2016年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促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截至去年,該系統已覆蓋包括老撾、緬甸等在內的30個國家。
2015年以來,中國鼓勵60多家私企進入曾主要由西方國家控制的衛星市場。近來在斯里蘭卡和馬來西亞等國收購衛星運營商的深圳某公司的衛星業務總監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正把各種設備和基礎設施帶到這些國家,當你用該倡議為自己打造品牌時,人們普遍對你另眼相看。”
此前,美俄等國也幫助別國發射衛星,但中國的太空“一帶一路”計劃展望的規模不同。柯西奧表示,隨著中國為其他國家提供更多此類服務,此舉將增加北京的政治影響力。▲
(作者艾可·黃,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1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