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秋
摘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蘇州市體育旅游發展狀況進行系統分析,并總結經驗和改善不足支處。其存在的不足表現在: 體育旅游產品升級較慢,缺乏產品特色;體育旅游產業化、市場化程度有待提升;相關體制機制障礙成為難題之一。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提出發展走向:體育旅游產品的開發能力需要不斷得到提高,建立適合蘇州市的體育旅游產品創新體系;推動體育與旅游產業跨界融合,開發體育特色旅游資源;完善旅游業與體育產業之間管理的體制機制。
關鍵詞:體育旅游 發展走向 形勢 特征 文本分析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8) 4-0135-04
體育旅游實際上是一種新的消費方式,是以體育為核心、以旅游為主要方式、以跨界融合為產業特色、以創新為未來發展方向的一種新型業態。體育旅游成為現代社會的熱潮對象,全社會都在關注著其市場潛力,那是因為體育旅游作為體育消費層級上的一個重要細分領域,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2016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與國家旅游局聯合簽署了《關于推進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合作協議》[1],這個協議對于體育領域以及旅游業都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預示著有一種全新服務型產業將迎上社會發展的快步伐,即:體育和旅游結合的全新結合。2016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2],在體育和旅游的跨界融合方面提出了新的期許,體育與旅游的發展也有了嶄新的導向。而蘇州市根據國家政策也制定了本市體育旅游相關政策, 《蘇州市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3]明確指出要將旅游產業和體育運動項目緊密結合,推動蘇州市旅游業系統化發展。2016年5月蘇州市政府頒布《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4]中指出打造新興潛力項目,完善運動項目與旅游業深度融合。 《蘇州市全民健身“十三五規劃”》[5]推廣城市體育賽事,促進體育與文化、旅游結合,逐步推進全民健身服務市場的形成。近幾年,從國家層面以及蘇州市政府層面對體育旅游相關工作都頒布了大量政策文件給予指示與建議。鑒于此,本研究基于蘇州市政策文本分析額方法對蘇州市體育旅游發展走向展開探討,針對當前蘇州市體育旅游發展現狀,分析其發展機遇、發展目標、產業定位、發展戰略,并提出合理的建議與對策,以期體育用品制造業得到更快發展。
1
蘇州市體育旅游發展現狀
1.1 體育旅游發展機遇
體育旅游屬于現代休閑旅游的重要分支,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為體育旅游發展奠定基礎,使得體育旅游具備快速發展的各要素。《蘇州市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3]指出,旅游業發展不僅需要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豐富,更重要的是該城市經濟的穩步增長為旅游產業提供較好的經濟基礎。2015年,旅游產業增加值占GDP 比重達5.99%,旅游創匯突破20億美元,蘇州市服務貿易的總額才僅占旅游業產值的四分之一左右,初步確立蘇州旅游業在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2015年,蘇州市境內外旅游者人次創了高峰,入境過夜旅游者達到149.7萬人次,而國內游客數更是火爆,全市接待國內旅游者達到1.06億人次。入境旅游者平均停留天數是4天左右,相比2010年的3.22天也已說明蘇州旅游文化的吸引力在不斷提升。實現旅游總收入1884億元,相比2010年也是增長了85%。蘇州入境旅游者人次、國內旅游者人次、旅游總收入三項旅游業主要指標位于江蘇省第一、位居全國大中旅游城市前列。《規劃》從國內旅游人次、外境旅游人數、旅游消費、旅游增加值的GDP占比方面闡述了蘇州旅游業的發展狀況以及提出了未來幾年蘇州市旅游業的發展愿景,更是未來幾年體育旅游的發展走向。
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旅游業競爭力報告》[6]指出,在世界經濟持續疲軟的狀態下旅游業卻表現出強勁活力,并在今后5年當中,全球旅游業將會高于全球經濟2.3%的年增速,年增速預計將會上升至5.2%,加之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全力實施,也有利于拓展體育旅游的入境市場。《蘇州市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7]指出,蘇州市是江蘇唯一的國家體育產業聯系點,為拓展產業發展領域和空間提供了動力,此外眾多的省、市、縣區體育產業引導資金項目為我市體育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同時也體現出,體育產業發展火熱的形勢下,良好的經濟條件為體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發展要素。
1.2 體育旅游發展目標
《“一帶一路”體育旅游發展行動方案(2017-2020年)》[8]是國家旅游局和體育總局聯合發布文件,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拓展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的新空間、推動體育產業全面的提質增效從而盤活體育資源,實現實現全民健身與健康中國深度融合,從而提出國家發展總目標,即實現一年對社會經濟和產業產生一定影響、兩年體育旅游業能達到一定的規模、三年體育旅游業能夠擁有自主特色品牌,加快形成具有一批精品體育旅游賽事、特色運動項目內容、獨特運動主題的體育旅游企業和知名體育旅游目的地,在文件中更是提到2020年,體育旅游人數占該地區旅游總人數的比重要超過15%,使體育旅游成為“一帶一路”區域內開放合作的亮點,此行動方案為蘇州市體育旅游的行動方案提供了有效借鑒和科學指導。 《蘇州市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8]的發展目標比較具體,主要是指出蘇州市“十三五”期間體育產業如何將蘇州市打造成為世界國際體育文化名城,并指出具體的產值指標和相關體育內容指標。蘇州市《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3],緊緊圍繞創建“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將蘇州建設成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國際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主題而指導工作。發展目標主要是突破旅游業與其他產業跨界融合發展難題,實現蘇州市全域旅游一體化發展方式,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健全的旅游產業發展體系,堅持從觀光型風景化旅游到體驗型休閑娛樂旅游方式的大轉變、從單純自然資源型生態旅游向體驗價值型休閑旅游方式的轉變。兩個文件都從不同方面對體育產業與旅游業的未來發展方案做出詳細的目標設定。蘇州市的大部分政策文件都沒有具體關于體育旅游,多是將旅游政策參進體育旅游的相關內容,或體育產業政策參進旅游業的內容,采取產業之間跨界融合的發展形式,提出未來體育旅游的的發展目標。
1.3 體育旅游的產業定位
體育旅游屬于體育領域和旅游領域的分支,提供的最終產品是為消費者提供享受型服務。現在的旅游方式已經逐漸向體驗式旅游在逐漸轉移。不同于以往更加注重觀賞型的體育旅游參與形態,旅游從始至終都是社會普遍認同的一項獨特的體驗式服務,此外,體育和旅游是一對互動關系,體育可以更加豐富旅游內容,而旅游為體育消費帶來行動上的經驗。根據世旅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未來2020年全球的體育旅游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000億美元,而中國在這場世界旋風中將扮演著重要作用。體育旅游產業現正以每年平均14%的速度增長,超過世界旅游產業總體數據的4%-5%左右的整體增速。國家旅游局的相關人士表示,體育旅游現在幾乎已經成為旅游產業中最為強勁的發展部分,產業的年增幅最高可以達到30%-40%的比例,另外,近兩年的增速在60%的比例以上,體育旅游領域在整個旅游業市場中的投資體量也在逐漸加大。
現代化的旅游產品不是單一的觀光產品,而要以旅游休閑的體驗內容為主,不是常規的走馬式觀光風景,而是一種不斷升級的生活方式、短時間享受生活的異地化,確切來說是整體生活方式和旅游理念的變化,也并非是簡單的旅游形式的變化,區別與換個地方發呆的旅游形式。此外,現在體育消費形式、消費內容、消費理念不斷變化升級,線上和線下體育資源的合理分配是保障體育旅游升級加速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我國的線上資源渠道開發以及線上資源利用方面,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相比線上資源,相應的線下資源稍顯弱勢,而體育旅游的發展剛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線下的體育旅游資源,從而讓體育的產業形態更加豐富。《蘇州市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3]中提出的產業定位從打造旅游業成為蘇州市的優勢產業、引導產業、惠民產業、健康產業四個方面,使旅游業成為蘇州城市全面建設以及群眾寄予美好期望的重要載體之一。蘇州市旅游與體育產業相關政策文件對體育旅游都有所提及,在蘇州市《全民健身“十三五”規劃》[5]中雖然沒有具體的產業定位,但是也指出要充分吸取蘇州優秀文化寶藏,不僅要大力加強對蘇州市民俗民間體育運動項目的挖掘、保護和推廣,充分挖掘蘇州自然山水資源,大力發展水上項目和戶外運動項目,打造體育文化和體育休閑旅游名城。
1.4 體育旅游的發展戰略
近年來,隨著國民生活方式的轉變、生活理念的轉變,加上消費水平的提高,閑暇時間的增多,以休閑體育運動和戶外旅游為代表的休閑體驗式消費選擇正快速增多,而體育旅游早已成為了社會一個熱詞。當前市場上的體育旅游產品,大致可以分為健身游、極限游、觀賽游和參賽游等幾大類別。國家體局總局副局長趙勇曾說,國家要加快發展體育旅游產業,是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重大舉措、改善民生人民健康幸福的重要步伐,也是推動體育與旅游跨界融合、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因此,蘇州市結合實際提出了本市的旅游發展戰略包含了很多體育旅游的相關內容, 《蘇州市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3]提出全域融合、特色優質、改革創新、開放互聯戰略為本市旅游事業做出規劃。發展戰略一個重要的點就是跨界與融合,這是現在社會的高頻詞,充分挖掘和發揮蘇州市體育旅游資源優勢,推進旅游與休閑體育運動的深度融合,逐漸培育和發展壯大體育旅游的相關企業集群,構建體育旅游不同主體之間的集群式發展方式,建立蘇州市體育旅游系統化的產業體系和打響體育旅游品牌。政府要鼓勵發展專業性較強的體育旅游經營機構,挖掘一批具有獨特體育文化價值、創新價值、名族品牌的體育旅游企業無限的發展潛力。體育旅游企業之間堅持良性競爭,打造跨界融合的體育產業集團和體育旅游產業聯盟,推動具有各種優勢的體育旅游企業實施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兼并重組的企業合作模式。蘇州市體育旅游的發展戰略還要和“一帶一路”國家政策結合起來,推動與沿線國家體育旅游深度合作,更深層次的是為配合國家戰略,也可以為蘇州市體育旅游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發展契機,為蘇州市特色體育旅游項目跨境合作的確立和實施開辟新的空間。
2 蘇州市體育旅游發展面臨的難題分析
2.1 體育旅游產品升級較慢,缺乏產品特色
蘇州市的體育旅游服務業發展快速,但是城市體育旅游產品在體育項目更新升級、旅游產品品牌建立方面與服務業的整體速度來看還是存在一定差距。體育旅游產品種類較多,既有消費者參與性體育旅游產品(也可以說體驗性體育產品),也有觀賞性體育旅游產品。參與性體育旅游產品主要有高爾夫球、登山、徒步、劃船、劃龍舟、漂流、沖浪、滑雪、攀巖、自駕車等運動項目。觀賞性體育旅游產品有武術表演、民俗體育項目表演、競技比賽等,還有一類就是體育旅游紀念用品的購買方面。蘇州體育旅游產品總類繁多、內容豐富,但是總得來說產品升級較慢,畢竟每一個體育旅游項目都需要一定的建設周期和使用周期,因此需要在體育項目的內容和形式上優化升級。蘇州堅持發展運動健康城市,在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眾多,但是對于體育旅游產品的開發和升級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2.2 體育旅游產業化、市場化程度有待提升
近年來,蘇州市政府重視服務業發展升級,但面對區域間和國內市場旅游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而出臺了一些有關體育旅游內容的政策,使得城市體育旅游業呈現逐漸發展的態勢。上海、杭州、成都是國內知名的休閑旅游城市,體育休閑產業、體育旅游產業呈成熟發展狀態,在體育文化旅游、休閑度假市場方面與蘇州形成強力競爭,主要表現在對國際、國內客源的爭奪、城市建設榮譽方面、城市產業經濟總量等多方面的競爭加劇,蘇州面臨的外部競爭壓力也逐漸加大。同時,蘇州體育旅游業市場主體的產業化程度、市場化程度仍然不高,隨著政府資本和社會資金相繼投入到蘇州餐飲、娛樂、教育、社會服務、電子信息等眾多產業的發展,從現有資源來看蘇州發展體育旅游市場主題規模、產業實力、運營模式不僅與國際化大型體育旅游集團有差距,面對城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也是有所壓力的。
2.3協調是旅游業與體育產業結合的重中之重
旅游業與體育產業領域的融合是旅游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是未來旅游業突破規模瓶頸發展的必然途徑之一。目前蘇州旅游部門的職能主要就是以旅游行業管理為主,操作時間長了,就透出蘇州市旅游行業部門之間協調能力有待加強,“小馬拉大車”的矛盾突出。
3 蘇州市體育旅游發展走向的探究
3.1 提升體育產品開發能力,建立體育產品創新體系
完善和開發蘇州市現有的水上體育旅游(漂流、劃龍舟、水上摩托、滑水等項目)、夜間旅游(房車露營等)、鄉村休閑體育旅游(垂釣)、健康養生養老體育旅游休閑運動(健身氣功、健身步道)等精品體育旅游項目。積極開發蘇州市共有10個著名的休閑旅游度假區:3個環太湖地區,5個在陽澄湖地區,2個在沿江地區。度假區以“體育賽事和體育活動舉辦”來吸引國內外的游客,在原有項目上加推出了多項“旅游創新產品”如,陽澄湖半島騎遇一低碳環保的“騎行文化”;太湖壹號房車露營一享受自駕、房車休閑生活等。每年舉行舉辦元旦萬人長跑、環金雞湖半程馬拉松賽、騎游吳江、端午節賽龍舟等活動。結合《蘇州市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4],加強戶外營地、徒步騎行服務站、汽車露營營地、船艇碼頭、路跑基地等設施建設,鼓勵扶持馬術、徒步、低空飛行、皮劃艇、山地探險等時尚運動休閑開發。政府和體育旅游類企業積極承辦國內外公路自行車賽、國際賽艇錦標賽等大型體育賽事,強化體育賽事策劃能力、建議一批體育旅游示范基地以及樹立蘇州體育旅游品牌賽事標榜。
3.2開發體育旅游資源,推動體育旅游與其他產業融合
重點要突出蘇州市江南水鄉特色、吳文化歷史藝術、自然風貌傳承以及優美的自然風光,依托蘇州各區縣的區位優勢、資源特色、消費者對體育旅游市場需求,促進高效園藝、生態林地、體育旅游業等產業資源之間的創新結合,本市要重點發展休閑旅游觀光、體育運動體驗項目、體育旅游紀念品購物、漁業休閑等業態項目。政府要引導鼓勵蘇州知名的優勢制造企業開發科技體驗旅游等旅游業態,利用蘇州發達的制造業工業和外向型經濟基礎,為延伸體育產業鏈鏈條,促進體育產品如,戶外運動用品、旅居房車、低空旅游飛行器、高科技體育游樂設施等體育旅游用品制造業發展,并且還可以將體育用品制造業列入蘇州市鼓勵重點發展產業目錄,加快制造業的發展,這種一舉兩得的行為會是蘇州市體育事業的重大突破。此外,在城市休閑建設中,讓蘇州市城市建設融人體育元素,將體育建設視為城市規劃的必要內容,積極完善城市區域設施的休閑運動功能、推動居民享有導入式體育休閑旅游體驗。堅持推動旅游業與體育文化產業的融合,不僅要依托旅游渠道和體育文化消費市場,最重要的是蘇州市政府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積極探索體育文化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結合本市體育文創產業空間資源和體育交流平臺,搭建體育文化宣傳平臺,積極探索互動體驗性的體育文化傳播方式,促進體育文化資源向體育旅游產品有效的轉化。
3.3 優化完善體育產業與旅游業管理的體制機制
由于體制與發展程度的制約,蘇州市各級政府尚未對體育旅游管理制度和旅游發展運營制度進行協調與綜合管理。管理體制機制方面不完善,體育產業與相互之間的旅游業關聯度不夠,體育旅游與地區旅游發展的整體關聯程度不高。因此要從蘇州市政府層面開始出發,為優化完善體育旅游制度體系,積極探索從旅游整體行業管理、旅游景區管理、體育旅游項目具體設置向全域旅游目的地管理轉變的有效途徑。需要進一步強化蘇州市委市政府對全市體育旅游工作的組織協調能力,并且指導和督促旅游管理各部門要確切落實體育旅游業的發展各項工作任務,把握旅游部門的工作計劃,調查和考驗社會企業對體育旅游的發展計劃和未來預想,調研和考察是體育旅游發展的重要步驟,要定期定量的研究和協調體育旅游發展的重點工作。貫徹實施《旅游法》和《江蘇省旅游條例》,依法治旅,各區縣要參照國家和蘇州市旅委組織制定的發展架構和工作指導,具體完善體育旅游工作綜合協調機制。建立蘇州市旅委常態化工作機制,設立體育旅游的重點領域專業小組,旅委各單位成員要加強溝通,協調配合管理,共同建立完善旅游產業與體育產業的綜合協調機制、旅游市場綜合監管機制和體育產業的相關部分工作。
4 結語
體育旅游必須有核心的獨特的體育資源特征,因而,蘇州市發展體育旅游堅持以獨特的體育旅游資源為核心要素、以產業融合和跨界融合為產業方向、以休閑旅游為消費方式、以跨界產業聯動為協作方式。面對我國數以億計的移動互聯網用戶, “互聯網+”必然是解除信息阻礙封印的能手, “體育+”也伴隨產業融合變得內容豐富。
參考文獻:
[1]《關于推進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合作協議》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旅游局簽署[ 2016].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國辦發[2016)85號.
[3]《蘇州市人民政府《蘇州市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蘇府辦[2017]18號.
[4]蘇州市人民政府《蘇州市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蘇府[2016)83號.
[5]蘇州市體育局《蘇州市全民健身“十三五規劃”》
[6]《2015年旅游業競爭力報告》世界經濟論壇.
[7]蘇州市發改委蘇州市體育局《蘇州市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蘇發改社[2016]3號.
[8]國家旅游局、國家體育總局《“一帶一路”體育旅游發展行動方案(2017-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