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兵 沈林 陳軍強 金蕊



摘要:校園足球的發展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方法,對河西走廊“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校園足球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現狀,大課間足球體育活動開展模式等方面進行研究。研究表明,河西走廊“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校園足球大課間體育活動存在體育大課間時間安排不合理;足球文化建設不全面,制度不健全;基礎設施不完善、場地利用率不高、足球教師缺乏等情況。校園足球開展促進了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的發展,為中國足球發展奠定了基礎。為河西走廊中小學校園足球大課間活動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河西走廊 校園足球 大課間 模式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碼:A文童編號:2096-1839(2018) 4-0145-03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校園足球的發展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足球為中國足球奠定了基礎,培養了后備競技人才,提高競技水平,開辟了一條新渠道。校園足球運動是青少年“黃金項目”中最受歡迎的一項體育運動,不僅可以提高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讓學生學習到一項特長。校園足球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為中小學學生灌輸積極主動的體育鍛煉意識,培養每個人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得到全面發展。本研究以河西走廊“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校園足球大課間活動模式進行研究分析,必將對校園足球的全面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河西走廊中小學校園足球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探究為研究對象。以金昌市實驗小學、永昌縣第二中學、甘州區實驗中學、嘉峪關市明珠學校、酒泉市西大街小學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新疆師范大學圖書館查閱了河西走廊“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發展現狀期刊論文和相關理論書籍,為本研究提供了科研理論基礎。
1.2.2問卷調查法
根據足球大課間體育活動在中小學開展程度的不同,選取了河西走廊“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5所中小學的教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80份,回收率為93%,其中有效問卷260份,有效率為73%。
1.2.3訪談法
根據自擬的訪談提綱,在調查過程中對隨機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訪談。
1.2.4數理統計法
將獲得的信息用EXCEL統計方法處理,為本研究提供可靠數據。
2 結果與分析
2.1 河西走廊“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中小學生大課間足球活動開展現狀
全面開展校園足球文化建設,大課間足球活動應開展多元化的足球運動練習來培養學生的興趣。足球運動的多元化,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達到勞逸結合的效果。調查顯示,河西走廊“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每天早上第二節課后為大課間活動時間為30min。除特殊氣候條件外,每周會安排2次以上有關足球內容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學生進行足球技術的練習。
2.1.1河西走廊“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場地基礎設施及師資配置
表l顯示,各區域內學校場地基礎設施,基本配置和師資配置均不完善。場地基本不規格,師資主要以非專業教師為主,足球專業老師屈指可數,導致河西走廊足球基礎差,理論知識沒有創新,訓練方法單一,不注重科學性。各方面的差異是校園足球的發展受到制約。
2.1.2小學生參與校園足球情況
表2顯示,中小學生參加足球運動的頻率是一周1次的占30%,一周2-3次的占16%,一周3次以上的占10%,不參加足球運動的學生占44%。問卷分析得知,小學生表示學業壓力大時間不充足、不愛好足球運動導致課余時間參加足球運動的頻率很少。中學生表示沒有合適的場地,學習壓力大,每周課余時間都花費在補習班上。足球運動很累,學生不愿意參加,說明家長及學生應試教育思想嚴重,對足球運動的認識程度不高。
2.1.3中小學生參加校園足球時間分析
表3所示,河西走廊“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大課間參加足球活動,時間在30min/次以內的學生占60%,活動時間在60min/次之內的學生占35%,活動時間在60min/次以上的僅占5%。問卷顯示,95%的學生參加足球活動時間不足60min/次。問卷分析得知,各學校對校園足球開展不系統,沒有具體的足球教學計劃,大課間活動主要以教師為主進行傳統的素質訓練,足球技能訓練不系統。
2.2河西走廊“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足球大課間開展模式
2.2.1興趣小組模式
表4顯示,50%的學生對足球大課間體育活動非常喜歡,43%的學生喜歡足球大課間體育活動,7%的學生對足球大課間體育活動持無所謂的態度。由問卷分析可知,大部分學校場地不足利用率不高、足球專業指導教師缺乏,教學方式單一,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興趣愛好開設足球興趣班,教師能夠更好地管理和指導每個同學,讓學生在興趣班相互交流學習,便于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足球運動。
2.2.2分層次活動模式
調查得知,各縣市學校之間都會舉行小學足球聯賽和中學足球聯賽。由于場地的局限性、學校的支持力度不夠、足球教師缺乏、比賽經費缺乏等問題,各中小學足球特色學校比賽隊都是臨時組建隊,并沒有自己的訓練隊。學校應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創新訓練模式,比如“活動模式和程序模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自己的訓練隊,學生的競技水平也會提升,在比賽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表5顯示,小學足球聯賽主要以活動模式為主。在規定的時間內,對運動負荷量的大小安排運動量,運動負荷由小變大。活動內容主要有階梯跑、足球操、足球技能練習等。練習強度大小、時間的把控,對學生提高技能起決定性作用。
表6顯示,中學足球聯賽主要以程序模式為主,通過足球大課間讓學生對足球基礎技術經歷一個由不會到會、由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由簡至難形成的規律。過程為整體認識——分解學習——完整串聯——熟練鞏固四個部分組成。足球大課間足球教師以分解練習和熟練鞏固為輔,足球課要以完整串聯為主,要求足球大課間教學內容為輔,課堂教學內容為主。足球教師應在不同階段對足球技能教學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3
結論
(1)河西走廊“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校園足球大課間體育活動每周安排2次30 min,活動以身體練習為主、足球活動為輔、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參與運動積極性不高。
(2)河西走廊“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校園足球大課間體育活動文化建設不全面、規章制度不健全,導致開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因素。現有場地使用率不高、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
(3)河西走廊“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校園足球大課間體育活動前期準備不充分、配置方面不足、專業足球教師人才資源缺少滿足不了現狀。
4
建議
(1)學校應合理規劃體育大課間活動時間,學習和運動互不干擾。對現有體育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或引進專業的足球教師,讓學生得到更專業的足球技能知識。
(2)學校應加強校園足球文化建設,規范場地解決場地利用問題,提高場地利用率并加強場地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足球場數量。
(3)根據學校情況安排教學計劃,讓學生進行系統的技術練習。運動項目多元化,提高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使足球大課間的活動豐富多彩。
(4)河西走廊“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校園足球大課間體育活動應該以活動式和程序式兩種模式為主。
(5)教師在課余時間應該向學生傳授足球知識,使學生喜歡足球運動并與學生及時溝通和交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N/OL].人民日報.2015-3-17.
[2]丁 博.有效大課間助推校園足球普及——鄭州市金水區金橋學校足球大課間介紹[J].體育教學,2015,66-67.
[2]孫 鵬.校園足球背景下足球大課間的發展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5(23):246-247.
[4]李衛東,何志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1(03):106-108.
[5]楊 艷,欒 輝.甘肅省城市中學足球運動開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0(24):90-91.
[6]楊 立.甘肅省青少年足球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0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