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亞會
【內容摘要】探究性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注重基礎,完善學校教育評價制度,改善硬件設施,有效培訓,加強教師間的合作交流可以使探究性教學進一步落到實處。
【關鍵詞】基礎知識 開放性實驗室 培訓交流
筆者對我校高中物理課堂的探究性教學的開展現狀進行了調研,發現無論是實施探究性教學的意識還是實施探究性教學的方法途徑都是非常薄弱和欠缺的,通過分析目前高中物理教師和學生對探究性教學的認識、探究性教學開展的現狀及實施探究性所面臨的困難。對探究性教學的實行提出以下建議:
一、注重基礎,勿添加過多過難習題
課程改革設置了選修部分,可以在選修3-3、3-4中選修一門,這減小了高中物理學習的廣度,但是剩余的必修和選修部分廣度和深度變化不大。對于這些內容,高中物理教師仍然感覺內容多、題型雜、時間緊沒有充足的時間給學生探究。基于以上的情況,筆者認為高中物理教師應該把基礎知識的掌握放在第一位,不要盲目急切的添加太多太難的習題。“填鴨式”推銷自己的知識,各種題型和方法的總結看似課堂容量很大,其實很多時候學生并沒有掌握多少東西,反倒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任務和難度,甚至造成了學習物理的心理障礙,無論面對的內容多么簡單都沒有任何信心和興趣去學習。
二、完善學校教育評價制度
完善教育評價制度從根本上說有賴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值得慶幸的是,關于教學評價改革具備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已經由教育部頒發了,強調新的教學評價體系應該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標,評價學生情況除了學習成績,還把道德品質、國民修養、學習、交流與協作、體育與健全、審美與施展的實力加入了基本成長目標,并要求教師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以了解每個學生的優勢、潛力和發展,為我們開展探究式課堂教學提供了重要保證。
三、改善硬件設施,全面開放實驗室
作為調查對象的這所中學共有3個年級36個教學班,卻只有4個物理實驗室。如果按照原來的教學模式只有每學期的幾個學生實驗去實驗室做,實驗室數量上比較充裕。而探究性教學需要學生有充足的空間去探究,有些儀器又不方便帶到教室,這就促使越來越多的內容可以在實驗室完成。這樣,物理課在實驗室上可以成為一種常態化進行下去。這就需要與教學班相匹配的實驗室。
另外,就我校實驗儀器得配備方面還是以演示實驗儀器為主。往往都是教師在完成某一內容需要時去實驗室取來,平時這些儀器都被束之高閣。為了提供良好的環境,我們可以建立開放的實驗室,并有良好的探索的儀器,可以開放給學生,在他們的業余時間來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四、開展課程改革學校負責人提前培訓
學校領導是學校的靈魂、舵手,其教育觀念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辦學方向。要想轉變師生對教學的認識,首先是要轉變學校領導的思想。所以,要想在該市高中實施新課標理念,學校領導首先要充分認識和充分接納。
部分學校主要領導沒能深刻理解探究性教學;認識到探究性教學優越性的領導實施起來手足無措,急急忙忙開展擔心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受到影響,導致升學率的下滑。基于以上的顧慮,很多學校依然在這次課程改革中“穿新鞋,走老路”,打著新課程的旗幟仍然使用原來的教學方式。在這些思想觀念的影響下,就對探究性教學不夠重視,故在動員、宣傳,教師培訓方面,創造的條件也就很少,致使探究性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被遲遲推延甚至置之不理。
鑒于以上的情況,筆者認為,在每次課程改革之前,應該逐級進行培訓。首先,組織各級各類教育主管部門的學科負責人培訓,讓負責人員對本次課改的核心思想、內容、方法等深入理解。
五、校本培訓策略
學校是教學實施最好的平臺,亦是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實踐場所,學校和教師的發展是相互關聯的。因此,校本培訓對教師素質的提升就顯得最為直接也最有效。鄭金洲就把“校本”分解為三個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方面:即“基于學校”、“在學校中”、“為了學校”,也就是說,校本培訓從開始到結束圍繞的中心環節就是學校,把握好“學校”這個中心才能真正搞好校本研訓。
1.制定完善的校本研訓制度。將校本培訓長期化、持續化、專業化、制度化、規范化。
2.了解我校教師課堂教學現狀,我們要有一個明確的短期目標、長期目標,這樣就可以制定相應的校本培訓目標和相應的管理機制。
3.通過校本研訓現狀的研究,總結經驗,反思以往的校本培訓工作,對即將展開的校本研訓進行良好的規劃,使校本研訓達到較為滿意的結果,具有更好的實效性。梳理對學校和教師發展利弊,趨利避害,促進教師發展。
校本研訓應該分學科,分層次,有條理的展開。可以在各學科選取能力強、功底扎實、轉變迅速的教師讓他們先改變,然后以他們為示范在全校范圍內展開。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在教學方法改變中引起的部分師生的無所適從。
六、增加教育期刊的征訂和使用
教育期刊在提高中學教師的教學水平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中學物理教師》、《中學物理實驗》等等。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教師不僅要能給學生傳授課本知識,還要能夠預測未來的發展方向,幫助學生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了解最新科技發展和學術動向,站在科學技術的最尖端才能準確的預測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
現在,各學校都有較為全面和正規的圖書館。就我校而言,物理教育期刊的種類、數量都較充足,但是教師的閱讀數量卻較少。筆者認為,造成期刊充足但閱讀量不夠的主要原因是:期刊和物理教師的脫離。一方面,一線教師的工作量本身就大,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教室上課和在辦公室批改作業、備課而到圖書館去借、還讓很多教師覺得太過麻煩不如不讀。如果能夠讓物理期刊定期發放到一線教師的手中,這必然成了很好的一手資料,隨時可以在自己的教學出現問題是去查找閱讀與之相關的內容。這樣,這些期刊的功能比放在圖書館更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另一方面,中學教師的工資待遇本身較低且訂閱期刊的經費,故各級各類學校應該將期刊發放與教師手中而不是放在圖書館。
【此論文應用于課題《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
(作者單位:蘭州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