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內容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預習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應該得到進一步加強。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預習這個環節中能夠很好地體現出來。不同的文體,不同的文本,預習策略都會不同。因此,預習不能采用同一模式。做好預習,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點。它會使課堂教學針對性更強,有效性更高。課堂教學的活力起源于此。
【關鍵詞】預習策略 文體 自主探究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墩Z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課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币虼?,如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是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
經過小學六年的語文學習,初中學生已經能夠認識和書寫常用漢字,能夠自主閱讀各種不同類型的作品,并且能形成自己的獨特理解和價值判斷。因此,進入初中學段以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該成為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方式。教師的教學,應以學生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作為重點而不是照本宣科式從頭到尾的串講。那么,如何才能準確把握學生的學情呢?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就顯得尤其重要。否則,語文學習就會顯得盲目。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吹竭@樣的現象,老師提供一種預習方法,要求學生面對每篇課文都這樣完成。這是“以不變應萬變”。但這種僵化的、單一的預習方法并不能對每個文本有效。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探索不同類型文本的預習方法。這樣,不僅節約了教學時間,給了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思考的時間,也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散文的預習:重朗讀,在細節描寫中品味作者的情感
散文是初中語文教材中占比最大的一種文體。許多著名文學大師都有很多經典的散文作品。它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常用的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可寫景、可狀物、可敘事,可抒情。其精要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因此,散文作品的預習可以從理清寫作內容,讀出作者情感,初步理解作品主題這幾個方向入手。
示例:《散步》預習設計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遍。
2. 劃出文中的生字詞并注音。
3. 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時間、地點、人物、矛盾的產生及結果)
4. 劃出作品中人物描寫的精彩語句并做出批注。
5. 閱讀時,你還有哪些疑難之處?請寫在預習本上。
《散步》是當代作家莫懷戚的一篇散文。作品言簡意豐,從一個一家四口散步的小事中作者表達了對親情和家庭倫理的思考,引起了大眾的共鳴。這篇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各版本的初中語文教材,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好作品。作品沒有特殊的寫作背景,也沒有生僻字,因此,學生閱讀時是能夠了解其大意的,能夠對作品中的一些描寫進行初步的賞析。因此,概括內容,做批注都是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完成的。為了檢測預習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內容完全可以在課堂上由學生展示出來。另外,不同學生疑難點可能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教師仔細閱讀學生提出的問題,將問題歸類,擬為教學的難點,這樣教學就更加有的放矢。
小說的預習:感知人物形象,初步理解作品主題
小說是現當代的主流的文學樣式。世界文學史上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小說作品。小說的閱讀與鑒賞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由于它需要學生相對深刻的鑒賞能力,所以一般安排在初三年級。與散文相比,小說的篇幅一般較長,反映的社會內容更豐富,作品的主題與時代特點多有相關。這些,都給小說的閱讀帶來困難。因此,小說的預習應人物這個核心要素為中心展開。
《故鄉》預習設計
1. 默讀課文2遍,借助工具書查找文中的生字詞的讀音及含義。
2. 查找這篇小說的相關背景資料,記錄在課本上。
3. 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概括小說的主要內容。
4. 小說塑造了哪幾個主要人物?他們有怎樣的變化?請簡要概括。寫在預習本上。
5. 你認為小說反映了怎樣的主題?請談談你的看法。寫在預習本上。
《故鄉》是魯迅先生的名作。創作源起是1919年魯迅先生回故鄉紹興接母親,看到了故鄉的破敗和落后。于是以這次經歷為基礎寫下了這篇小說。對于初三學生,理清故事情節并非難事,難的在于對作者筆下的閏土、楊二嫂這兩個人物形象的理解。從字面上,學生容易對比出幾十年來二人的變化。教師在課堂上正可以以這些變化為基礎引導學生理解這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從而思考作品的主題。這個預習作業的設計初衷正在于此。
說明文、議論文的預習設計:利用思維導圖理清說明內容
說明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最常見的一種文體。小到一份說明書,大到對前尚科技的介紹,說明文體運用范圍廣,使用頻率高。由于它旨在說明事物特征或闡明科學道理,所以相對于文學作品,它在理解難度上就沒有文學作品那么大。閱讀說明文,一個重要的方面是理清作品的寫作內容以及它們之間邏輯關系。因于此,思維導圖是一種理想的方式。
議論文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它的核心是作者的觀點,它的基本寫作思路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墩Z文課程標準》中對于初中學段的議論文閱讀的要求是“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因此,閱讀一篇議論文,理清觀點與材料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使用思維導圖這種方式是非常合適的。
例如《中國石拱橋》一課。作者首先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歷史、特點。然后列舉了兩個著名石拱橋——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事例。然后分析了中國石拱橋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最后介紹了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石拱橋事業的發展。這篇文章大約2000字,理解并不困難,但是涉及內容比較多。因此,畫一個思維導圖能夠馬上讓這篇2000字的作品“立”起來,寫了哪些內容,它們之間什么關系一目了然。有了這樣的圖示,課堂學習自然就會輕松起來。
文言文的預習:重在朗讀,理解大意
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大板塊。小學階段,學生或多或少接觸過一些文言文,初中學段,文言文在教材中所占的篇幅較多,難度也在不斷加大。而這,也是初中學段難度最大的一部分。也正因為如此,文言文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極好探究對象。筆者認為,想要預習好一篇文言文,首先在讀,讀準字音,讀好停頓,把握好節奏。其次在理解基本內容?,F在網絡發達,各類工具書也很多,學生完全可以借助以上資源自行解決這些問題。
示例:《岳陽樓記》預習設計(第一課時)
1. 聆聽朗誦名家方明先生的示范朗讀一遍,再跟讀一遍。最后自行朗讀2遍。
2. 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范仲淹及本文的寫作緣由。將重點內容記錄在語文書上。
3. 借助工具書,結合課下注釋口頭翻譯課文,將仍不理解的語句做好標記,并記錄在預習本上。
《岳陽樓記》一文出現在八年級。學生們對于文言文已不陌生,文言語感在不斷地學習中已經越來越強,這為本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然而,雖然本文只有368個字,但是偏僻字不少,難以理解的文言詞語也比較多,因此,教師可以提前從網絡上下載名家的示范朗讀,學生聽讀、跟讀、自讀,基本可以做到讀準字音,讀好停頓。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口譯過程中留下的疑難句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樣,教學的有效性就會不斷提高。
語文學科是母語學習,以篇章學習的單位,因此,學生對于課文的基本認知情況較其他學科更高,因此,預習作為語文學習的一環,應該放置在一個更重要的位置上。事實上,在充分預習基礎上的語文學習更高效,針對性更強,更能讓語文課堂活潑有趣。對于不同的文體,不應采用同一模式的預習策略。單一的預習必然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預習的效果會大打折扣。不同的文體,不同的文本都應根據其自身的特點進行專門化的預習策略研究。只有這樣,預習才能真正達到促進學生課堂學習的作用,也才能真正達到學習的目標。
當然,預習有效性的達成還需要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例如家長資源的使用,檢查與反饋,展示與分享。只有充分發揮各要素的作用,才能真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而預習本身,也是自主學習的重要體現,這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為學生的終身學習也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深圳市南山區學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