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杰
[摘要]青春期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發展的重大轉折期。學生由于身體迅速發育而強烈要求獨立,而心理發展的相對緩慢而保持兒童似的依賴性,青春期就是在這種相互矛盾的心理狀態中掙扎,難免會出現很多的心理問題。在這一階段,需要教師和家長引領學生認識青春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發現問題及時溝通,使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為今后的生活做好鋪墊。
[關鍵詞]生命教育;青春期;心理教育
生命教育課程是以提升生命質量為主線的具有綜合活動性質的地方課程,其中性健康教育在小學六年級就已經開始了,這一階段的學生逐漸或者即將步入青春期。在此期間,不僅身高體重發生明顯的變化,神經系統以及內臟器官的功能也將逐步完善,更為明顯的是他們開始出現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這一時期,需要教師在生命教育課堂中認真地講解知識,使學生愉快地度過這一特殊階段。
一、引領學生認識青春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青春期是人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也是生理的重大轉折期,因為身體迅速發育而強烈要求獨立,又因為心理發展的相對緩慢而保持兒童似的依賴性。青春期的孩子在這種相互矛盾的心理狀態中掙扎,難免會出現很多的心理問題,而常見的就是逆反心理。他們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通過反復的嘗試、碰撞、回視,慢慢地走向成熟。在這段時間里,需要老師和家長具有耐心和開放的胸懷,靜觀他們的表演,適當的時候給予肯定和贊揚,這對于鑄就他們的自信和自尊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學家湯姆利茲認為:兒童期是“外界的獲得時代”,而青春期則是“內部的獲得時代”。由于性本能的起動,使個體逐漸將注意力轉向自己的內部。青春期初期,他們常常會因自己不能掌握這種變化而煩惱,昔日兒童時期平靜的心田被攪亂了,陷入以反抗、冷淡、蠻橫、怠慢、多變等表現為特征的否定與不安情緒之中。他們不僅對外界,就是對自己也都采取了“否定”的態度,因此,他把青春期稱為“否定期”或“反抗期”。
心理學家霍爾認為:到了青春期,人的“身體與心理跟以前相比,大為不同,而發展的趨勢是跳躍而來的。他們對于社會的義務感和新的愛情生活,忽然驚醒”“他們既不了解世界,又不了解本身生理的發展所引起的心理變化?!币虼耍亚啻浩诜Q為“危機時期”。
青春期是從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時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許多變化,如情緒容易波動,愛慕異性,興趣易轉移等。許多孩子都有青春期問題,如出現第二性征,臉上多了許多痘痘,男孩子的聲音變粗了。針對這些問題,我在六年級上冊第四課《青春有張不一樣的臉》一課中,在講解青春期可能出現的特點和對此有些什么煩惱和不適應時,我讓學生分成小組交流,以便化解煩惱,進行煩惱小會診,找出自己的青春期問題,又請同學們組成專家組會診,針對情況給予建議,最后由老師進行排解。對于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同學們應該欣喜地感受到自己長大了,應該正確面對,而不是無謂的煩惱。這節課的效果非常好,超出了預期的效果,從此后同學們就不在為長出幾顆小痘痘而煩惱,也不再為第二性征的出現而羞澀,他們懂得,這是成長的驕傲。
二、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溝通
人的行為是隨著身心的發育而變化的。各年齡段的人,在想法、興趣和行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學生的精力充沛,活躍好動,教師應該鼓勵他們陽光積極向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領學生尋找成長的快樂,培養學生在生命教育課堂中深刻理解生命的意義,用正能量去面對人生的坎坷和不如意。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都是社會的一個成員,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青春期階段,學生的社交范圍不斷擴大,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善于與人相處,在交往中互相取長補短,培養互助合作精神,豐富群體生活經驗,鍛煉適應他人的能力。尤其應注意對學生樂觀開朗的性格培養,樂觀的人對任何事物都積極進取,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畏懼,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適應,而不會長期沉陷于憂愁苦悶之中。教師應用自己的開朗性格去影響學生,使他們積極地去面對一切,用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青春期心理變化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于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身體迅速生長,新陳代謝旺盛,愛動不愛靜,易感情用事,自我意識的發展和強烈的自尊心促使他們不愿服輸,總想展示自己;另一方面開始對性知識產生興趣,對兩性關系已有朦朧意識,但又不十分清楚,對異性產生好感,出現性意識的萌動。由于青少年身體的成熟早于思想的成熟,往往會在一些問題上出現困惑或不健康的想法,若得不到正確引導,他們可能通過不正當途徑來探討有關兩性的知識,這就需要心理教師在課堂中積極引導。
三、培養學生承受挫折能力,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青春期是以性成熟為主要內容的生理成長,對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及社會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形成這一時期的幾個重要特征,開展性知識教育對于青春期的學生非常必要。青春期身體將發生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生理變化,這個時期是學生成長發育的最佳時期。無論在形態上,還是生理上,都有較大的改變,除身高、體重猛增外,主要是第二性征發育,如聲音變粗、胡須和腋毛開始長出,生殖器官也逐漸向成熟的方面發展,性腺發育成熟,男孩可出現遺精,女孩進入青春期后出現月經初潮。青春期生理變化很大,思想情緒也常不穩定,家庭和學校應注意其身心健康。讓學生知道保護自己是最重要的,要學生學會自尊自愛,建立完善的人格。
青春期學生的心智發展還不是很成熟,對于挫折的抵抗力也不如成年人,所以,引導青春期學生學會如何自我調整挫折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課題。青春期學生的身體、外貌、行為模式、自我意識交往與情緒特點、人生觀等,都脫離了兒童的特征而逐漸成熟起來,更為接近成人。這些迅速的變化,會使青少年產生困擾、自卑、不安、焦慮等心理衛生問題,甚至產生不良行為。因此,青春期是一個既可以預測、又不可預測的時期。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中,人從兒童向成人發展是可預測的,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什么情況或問題則不可預測。青春期是一個反抗時期,由于身心的逐漸發展和成熟,個人在這個時期往往對生活采取消極反抗的態度,否定以前發展起來的一些良好本質。這種反抗傾向,會引起少年對父母、學校以及社會生活的其它要求、規范的抗拒態度和行為,從而引起一些不利于他們的社會適應的心理衛生問題,心理壓力相對增大。青春期是變化的時期,這決定了他們必須在拋棄各種孩子氣、幼稚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的同時逐步建立起較為成熟、更加符合社會規范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在成長的過程中,隨著孩子的心理生理逐步走向成熟,他們已經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并不是聽任家長的時期了,他們遇事開始思考,形成并不成熟的主見,家長的教育,孩子有時心生抗拒,讓家長覺得難以管教。對這種孩子不能打罵,要多溝通,聽聽他們心聲,應該用肯定鼓勵的眼光面對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用信任眼光去正面肯定孩子,跟孩子以平等商討的方式談話,即使孩子脾氣倔強,也不要用命令、訓斥的口氣,粗暴和強制只會讓孩子更加逆反。在與孩子接觸時,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并多鼓勵,減少孩子的抗拒心理。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這個階段。對于家長來說,在這個危險系數相對較高的時期,一定要處理好,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家長遇到叛逆的孩子,首先要冷靜地思考孩子叛逆的原因,在了解其原因的基礎上,再找解決的對策。對叛逆期的孩子一定要加倍地關心,還要尊重。雖然他們長得很高大,但還是很幼稚。在生活上,一定要像對待孩子一樣來關心他們,愛護他們。
在生命教育課程中,不但要在課上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還要在課后建立一個友誼的平臺,和他們友好相處,及時幫助他們解除內心的困惑。應注意家校聯合,多加溝通,給予他們一定的空間,讓他們自由地生長,陪他們安全度過青春期。
參考文獻:
[1]蔣赟,邊玉芳,王一鈞.青春期心理危機現狀探析[J].教育科學論壇,2007,(08).
[2]董琳.關注青春期心理健康 完善素質教育體制[J].中國學校衛生,2006,(03).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