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燕
[摘要]游戲是幼兒產生高級心理現象的重要源泉,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徑。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符合學前幼兒年齡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在幼兒園,游戲已被納入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游戲已經成為幼兒有效的學習手段,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對幼兒的教育起著重要作用。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結合幼兒游戲進行思考,通過厘清幼兒教育和游戲的概念及兩者間的聯系,并深入闡述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最后得出結論:幼兒教育離不開游戲,它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作用;活動
在幼兒園日常活動中,時時處處都能看到幼兒游戲的影子。在游戲中,幼兒是快樂的、幸福的,游戲對幼兒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性。那么,游戲與幼兒的教育有著怎樣的聯系?游戲對幼兒的發展有什么作用呢?
一、游戲與幼兒教育的概念界定
幼兒教育又叫學前教育,主要指的是對3到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是一個人教育與發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是幼兒的啟蒙教育,在正規的學前教育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游戲在幼兒教育中十分常見,最常見的游戲莫過于一種由幼兒模仿成年人的角色扮演游戲,即角色游戲。對于幼兒來說,愛玩的天性決定了游戲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事情,他們能在游戲中快樂地學習。
二、游戲與幼兒教育的內在聯系
游戲和教育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但就其活動的方向來說,游戲和教育又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系。游戲是以幼兒自主選擇為主的活動,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等豐富游戲情節,有很大的自由性,充分體現了幼兒以游戲為主、快樂學習的宗旨,教育目的是讓幼兒在自主、自發的游戲中促進幼兒五大領域的綜合發展。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由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活動,教師在活動中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探索和學習,是一種雙向的學習活動,即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比如,大班在進行歌唱活動《小螞蟻搬家》時,活動目標為:積極參與并大膽表現,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能根據圖片情境和教師手勢提示理解、記憶歌詞內容,完整演唱歌曲,并唱好切分音符。結構游戲《東湖公園》的活動目標為:能圍繞主題,積極地參與建構游戲,體驗建構的樂趣;學會運用延長、壘高、圍合、連接、拼插等技能完整建構作品。后者在建構中幼兒自主性比較強,前者要依托教師的逐步引導,雖然活動不同,但其目標是一致的,即都是為了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幼兒園游戲與教育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游戲對兒童來說具有自然發展的價值,教育對幼兒來說具有的是引導發展的價值,兩者不可分割。
三、游戲在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發展中的作用
1.游戲促進幼兒良好品質的養成
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應從幼兒期開始,這一時期是幼兒個性自發形成的關鍵期。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能很好地幫助幼兒培養良好的品質,而游戲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在此時期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可為幼兒未來個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良好的個性能給幼兒帶來歡樂和滿足,讓他們自由發揮,充分開展游戲,游戲中的規則對幼兒有一定的約束,使幼兒能理解、體諒他人,從而促進幼兒良好品質的形成。比如,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履行角色的職責,從而體會每種角色的工作及辛苦,懂得理解和關愛他人,學習與他人進行交往,通過模仿人物來進一步認識這些角色,學習這些角色具有的良好品質。比如,扮演媽媽的角色,可以更加懂得關愛自己的家人;扮演醫生的角色,可以更加懂得為病人減輕痛苦;扮演教師的角色,可以培養幼兒的愛心。在這種活動中,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
2.游戲促進幼兒動手能力的發展
游戲是幼兒運用智慧的一種活動。比如,以“幼兒園”為主題的建構游戲可以這樣進行:第一,引導幼兒欣賞幼兒園、感受幼兒園的整體建筑格局,對幼兒園的基本景物有初步的了解;第二,引導幼兒動手搭建印象中的幼兒園,建構幼兒園的主要建筑物,如教學樓、操場等;第三,完整建構幼兒園,引導幼兒從建構幼兒園的主要景物到較小的景物,如大型玩具、走廊、小景觀等,建構較完整的幼兒園形象;第四,利用不同的材料來建構自己喜歡的幼兒園的景物,并從心目中的幼兒園再到未來想象的幼兒園,這樣一步步拓展搭建。整個主題分四次活動,層層深入,推進建構游戲。在游戲中,幼兒的建構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時,思維也在積極地活動,這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記憶力和想象力,而且能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幼兒的思維模式從形象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轉化,在活動中應先引導幼兒觀察、了解自己實際生活中的幼兒園,幼兒根據實際的幼兒園進行建構,通過動腦和動手將幼兒園的形象在自己的思維和動手中化為實際的建構作品,充分體現了“行動”的游戲特點。幼兒在行動中參與游戲,游戲能促進幼兒動手能力的發展。
3.游戲促進幼兒基本動作發展
陳鶴琴先生早就指出:幼兒教育的第一任務就是保證幼兒的健康和身心的正常發育,游戲有具體實踐性的特點,教師應促使幼兒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人協調靈敏,這主要是通過開展豐富多樣、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各種身體活動來發展的,即通過體育游戲來實現,比如走、跑、跳、鉆、爬等。教師應為幼兒提供體育活動材料:平衡木、椅子、輪胎、跳袋等,通過體育游戲引導幼兒自主探索不同的玩法,促進幼兒基本動作的發展。比如體育游戲“一物多玩”,可以促進幼兒的動作發展,選擇椅子、跳袋、平衡木和輪胎四種材料,先讓幼兒進行自由選擇,分區探索和游戲,最后,在尊重幼兒意愿的基礎上創設闖關的游戲情節,引導幼兒挑戰。從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幼兒能積極參與活動,并能在教師的啟發和鼓勵下自主進行游戲,探索不同材料的多樣玩法,充分體現幼兒學習的主體性。比如,平衡木的玩法有很多種,有走平衡、倒退走、尺蠖爬行、跨坐、雙腳并攏向前跳;跳袋的小朋友有的學袋鼠跳,有的放在地上助跑跨跳、翻滾、學毛毛蟲爬等,幼兒在體育游戲中玩得不亦樂乎,并在玩中掌握了基本的體育動作,在玩中學促進了幼兒基本動作的發展。
4.游戲促進幼兒審美情趣的培養
幼兒期是審美情趣的萌芽時期,在這一時期,幼兒的審美情趣是朦朧的、不確立的,他們憑著直覺、想象等刻畫自己的所見所聞。提高幼兒審美情趣是促進幼兒成長的需要,這可以使幼兒對周圍世界逐步認識和把握。游戲可以融入幼兒審美情趣的培養,譬如語言類、美術類、音樂類的集中活動,能將游戲與裝飾、表演、欣賞等方式相結合,使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美化環境,反映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美好事物,用語言、動作、舞蹈等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通過游戲,可以讓幼兒從色彩、形狀、方位上欣賞美和感受美,還可以拓展到平時的生活中,使幼兒逐漸認識到社會中的美丑與善惡。
5.游戲提升課堂趣味性和幼兒的積極性
教師應以教學為目的進行游戲,而不是單純地玩游戲,恰當的游戲可以寓教于樂,不恰當的游戲則會將教學引入歧途。游戲的形式要豐富,不能過于簡單無聊,那樣就喪失了游戲的本質。游戲的內容應人性化,要考慮到幼兒的興趣愛好,用換位思考的方式確定幼兒是否會喜歡。當然,幼兒在課堂上要注重集體觀念,游戲要以團體游戲為主,鼓勵幼兒進行合作,讓全體幼兒都成為游戲參與者,而不是游戲的參觀者。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多種教學方式,如繪畫、童謠等。教師在教幼兒文明禮貌時,可以進行教學延伸,比如提醒幼兒注意在公共場合有“禁止吸煙”等文明標志,然后讓他們憑印象畫下來,最后展示實際生活中“禁止吸煙”的警示標志,從而達到深化記憶的目的。
如今,人們對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打破了以往游戲只是毫無意義玩耍的觀點,從而理解游戲的重要性。幼兒教育離不開游戲,它對幼兒身心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關注并正確運用幼兒游戲。
參考文獻:
[1]李季湄.幼兒教育學基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梁周全,尚玉芳.幼兒游戲與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虞永平,王春燕.學前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李萍.游戲對于幼兒教育的意義[J].教育教學論壇,2010,(03).
[5]林琳,朱家雄.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