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
【內容摘要】德育功能是歷史與社會課程的一個重要功能,就學生來說,接受德育熏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對于學習和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針對歷史與社會課程德育功能的發揮進行研究,挖掘歷史與社會課程中蘊含的核心德育資源,以及如何發揮歷史和社會課程的德育功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為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實現德育滲透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 課程教育 德育功能
前言
一個教育家說過:沒有德育的教學,智育是蒼白的,教育的功能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同時也對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歷史與社會課程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德育內容,對于歷史與社會課程的教學來說,其終極目的就是通過歷史與社會知識學習,形成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品德,實現自我成長,這是歷史與社會課程教學的使命。教師在教學中,要重點對課程中的德育資源進行挖掘,并進行認真分析,選擇適合學生的方式表現出來,讓學生自覺接受道德熏陶,形成良好的價值認知[1]。
一、歷史與社會課程中蘊含的豐富德育資源
1.歷史與社會學科中的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是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十分注重的一個教育主題。在我國愛國主義是偉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也是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涵。愛國意識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歷史與社會課程為這一素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我們悠悠歷史長河中:從屈原到文天祥,從岳飛到林則徐有數不盡的仁人志士書寫下壯麗篇章;從蘇武牧羊到血濺臺兒莊也有道不完的愛國軼事蕩氣回腸,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歷史與社會課堂優質德育資源。我國的歷史發展時期較長,在長期的歷史發展和實踐中,我們積累了大量燦爛的文化和文明成果,不僅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影響著世界的發展歷程。通過對這些文化和文明成果進行整理,能夠讓學生意識到文化的自信和民族的自豪感,從而產生愛國主義情懷,深刻認識到愛國主義的精神和內涵,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保護文明遺產,傳承中華文化[2]。
2.利用歷史與社會知識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
在歷史與社會課程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學生在學習和成長中,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而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與社會現實環境密切相關。對于教師來說,要從歷史與社會現實中挖掘有用的素材,選取一定數量的正面例子,并輔之以少部分反面案例,讓學生自覺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在中國歷史中有很多優秀的人物(孔子、孟子、韓非子),他們不僅具有杰出的才能,同時擁有高尚的品格,教師可以對這些歷史與社會知識進行詳細講解,鼓舞學生樹立信心,以這些優秀人物為榜樣,在現實的學習和生活中以他們為指引,培養自己的良好行為習慣,成長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3.通過歷史與社會教學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也是幫助學生成材的一個重要途徑。歷史與社會課程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自覺向歷史人物中的優秀榜樣看齊,從歷史與社會現實中得到啟發,形成自己的獨特看法。中國是一個歷史特別悠久的國度,歷史與社會發展中經歷的坎坷和苦難也特別多。尤其是近代史上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日本侵華戰爭,中華民族幾度危險存亡,這些史實都可以作為德育素材的重點挖掘對象,讓學生了解歷史與社會現實,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大步向前,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二、如何充分發揮歷史與社會課程的德育功能
1.重視歷史與社會課堂導入,在導入中滲透德育
對于課堂教學來說,課堂導入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課堂效果的好壞與否起著直接的作用,配備一個優秀的課堂導入能夠使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在導課環節做好充足準備,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有效地接受德育教育。課堂導入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歷史與社會片段,做好充分的材料準備,為導課奠定基礎,引導學生對歷史與社會問題進行思考,通過創設生動真實的情景,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氛圍中來。例如在上人教版八下民族危機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用《鴉片戰爭》這一部有震撼力的電影片段導入,從而有效刺激學生對歷史與社會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其中的德育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從內心深處產生共鳴,實現德育的目標。通常來說,利用視頻和圖片等資料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關注視頻和圖片背后的內容,課堂導入可以利用這個特點,但也要注意不能太多的依賴很長的視頻和繁多的圖片,在導課環節應該選擇最有感染力的視頻和圖片,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
2.認真鉆研教材,深入挖掘德育素材
教材是教學之本,只有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資料的價值,將其充分利用,才能發揮行之有效的教學效果。對于歷史與社會課程來說,其德育功能的發揮需要依賴教材,教材是歷史與社會教學信息的載體,包含的德育內容是較多的。很多教師對于教材的重要意義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課堂中只是單純地重復教材上知識內容,而忽略了解教材背后所蘊含的價值,也就難以挖掘其中的德育效果。因此需要對歷史與社會教材進行深入的鉆研,從教材中提取有教育意義的內容。例如教到鄭成功收復臺灣的這段歷史,備課中挖掘隱含中國的領土完整問題,課堂中與學生討論關于臺灣問題,讓學生深刻的了解臺灣歷史上就是中國領土一部分,適時的進行一場愛國主義教育。
3.積極開展歷史與社會課外活動,滲透德育內容
德育不僅體現在課堂上,同時也體現在課外活動中。課外活動是學生業余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運用課外活動,能夠對課堂內容起到補充和延伸的作用。課外活動在學生的學習生活總時間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應進行合理利用。歷史與社會課程在每一個單元都設置了一個綜合探究,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環節,合理布置一些課外活動探究實踐任務,將課堂向生活延伸。通過歷史與社會課堂與課外活動相結合,能夠提高學生探索和思考的興趣,在活動中了解德育的重要性,并積極接受德育的熏陶,塑造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更加深入地了解歷史與社會教材中的內容,實現自我的良性發展。
4.善于抓住課堂中的教育的契機,滲透德育點滴
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德育有時細微處見真章,一次好的教育往往不是正規過程或宏大的場面,而是“于無聲處聽驚雷,于無色處見繁花”,達到這樣效果就要能善于結合課堂內容抓住課堂中教育的契機,一個有經驗的老師往往會捕捉住。例如一次月考后,班級學生情緒很低迷。教師正好要教《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就用幻燈片展示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后來老師讓情緒低迷的學生,大聲說出來自己分數。老師只說了一句:“心還在,夢就在。”很多學生雖沒有說話,但是眼神堅定了許多,整個過程沒有過多的教育的大道理。教育有時抓住契機,結合課堂內容,不妨小題大做,喚起學生心中的意識,無聲中滲透德育教育。
結語
德育是歷史與社會課程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歷史與社會課程中可供挖掘的德育素材有很多,這就需要教師進行認真研究,合理甄選,在不斷的教學實際中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德育的作用,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達到教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周翊. 淺析如何充分發揮歷史與社會課程德育功能[J]. 求知導刊,2015,(13):23.
[2]明成滿. 中國古代社會德育環境思想及其當代啟示[J]. 教育評論,2016,(6):157-161.
[3]戴銳,曹紅玲. “立德樹人”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方略[J]. 思想教育研究,2017,(6):9-13.
(作者單位:臨海市東塍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