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靖萍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學校與家庭的溝通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家校溝通多以家長會、家訪或教師邀請家長到校等形式展開,形式上較為單一,效果上因為互動性不足而有限,再加上學生數量多,教師與家長交流時間緊張,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對孩子在校信息的了解需求。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為家校共育提供了新的契機和機遇,也促進了共育方式的快速變革。傳統的老師“家訪”漸漸退出了溝通的主渠道,代之而起的是QQ群、微信群、人人通網絡空間、博客平臺等具有“互聯網+”時代明顯特征的家校共育實踐路徑。面對時代的巨大變化,老師們要積極改變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順應時代發展的脈絡,為孩子教育的全面和有效注入更多的活力。不管是身處農村還是城市,教育工作者都要在觀念上有所變動。農村小規模學校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教育現狀,更應該創新家校共育實踐路徑,讓家校共育更具有時代特色。
一、注重“互聯網+”家校共育溝通形式的多樣化
互聯網時代,人與人溝通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家長和老師的溝通也不可避免地在時代的洪流中多元起來。家校共育的目標決定了老師與家長的溝通必須呈現出多元化來。農村小規模學校因為地理位置的限制和家長教育意識的淡薄導致先進互聯網模式的交流形式的單一化,但是這并不影響多元化溝通模式的逐漸普及。據了解,目前農村小規模學校家校溝通的形式主要有利用“校訊通”平臺進行溝通,利用QQ群、微信群進行溝通,部分學校還有班班通學生空間。“校訊通”家校溝通平臺是老師和家長聯系最為緊密的一個渠道,任課教師布置作業、通報考試成績、發布學習建議及方法技巧都是通過“校訊通”平臺完成的。家長只要有手機號碼即可通過定制完成各項信息的接收,隨時隨地通過短信渠道了解孩子的作業及考試情況。QQ群、微信群因為手機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也越來越受到農村小規模學校老師和家長的歡迎,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有一部分留守兒童的家長接收起來比較困難,這些留守兒童一般都是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老人對智能手機及手機互聯網技術的運用不是很熟悉,導致通過QQ群、微信群進行交流的形式在效果上打了些折扣。班班通學生空間對學生家庭電腦硬件的要求比較高,很多農村小規模學校主要是通過學生在學校期間去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目前,通過搭建家校溝通云平臺,多樣化的溝通渠道,已經讓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溝通隨時可以進行,真正實現了家校即時溝通。
二、注重“互聯網+”家校共育溝通內容的全面性
家校溝通主要要解決學生教育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包括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各項能力的提升、行為習慣的養成、道德品質的培養等等。“互聯網+”時代的家校共育,要在家校溝通內容上更加傾向于全面性。以目前農村小規模學校正在使用著的幾種依托互聯網技術家校共育溝通模式為例。“校訊通”云平臺主要解決的是學生當天作業布置的問題,小學低年級學生記不住作業,老師通過“校訊通”平臺完成作業布置,然后平臺會將作業通過手機短信的形式發送到家長的手機上,家長接收到信息后即可督促孩子按時完成。QQ群、微信群家校交流所涵蓋的內容幾乎是全面的,學生作業、考試成績、課堂表現、課后紀律都可以予以反饋,文字、語音、圖片等形式多管齊下,效果很好。QQ群、微信群能夠讓老師將孩子所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向家長進行通報,免去了一一打電話進行說明的麻煩,家長也可以即時予以反饋,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即時溝通的目的。可以說,“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家校共育溝通內容的全面性已經讓家校溝通實現了全覆蓋,各種溝通渠道既是問題反饋問題解決的平臺,又是提供學習資源的寶庫,更是孩子健康全面成長的居所。只要家長和任課教師能夠利用好,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家校溝通也能夠發揮出完善溝通內容、提升溝通質量、實現溝通目的的作用。
三、注重“互聯網+”家校共育溝通策略的漸進性
農村小規模學校“互聯網+”家校共育要想實現教育目標,在教育路徑上要明確,第一步是借助互聯網技術搭建網上家長學校,推進線上、線下家庭教育同步開展;第二步是借助互聯網技術搭建家校溝通云平臺,實現家校即時溝通;第三步是在云平臺搭建的基礎上組建家長委員會網絡交流群,實現家長在線交流;第四步是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家庭教育虛擬社區,服務社區家長在線學習。農村小規模學校要實現這個目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們一定要有這樣一個“推進路線圖”,保證農村小規模學校“互聯網+”家校共育實現路徑的明確化。此外,學校、老師、家長還要明確家庭教育的推進重點。在農村小規模學校,“互聯網+”家校共育的核心是構建家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互聯網+”家校共育的主陣地是線上線下相結合,“互聯網+”家校共育的師資力量是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從當前所面臨的困難來看,家校共育溝通策略應該堅持漸進性推進策略,先解決家長教育問題,在整體提升家長教育理念的基礎上,以此為基礎提升家長自身教育素質,繼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從當前科技發展的趨勢來看,“互聯網+”家校共育,不僅是家校共育的一種新方式、新平臺,更開啟了家校共育的新時代。農村小規模學校應充分利用現有技術和資源,充分挖掘和發揮“互聯網+”方便快捷的優勢,將家校共育在形式與內容上都盡快融入新元素,為家校之間可以隨時隨地溝通交流,進入信息化教育的新時代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興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