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才
【內容摘要】《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教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注意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因此,我們要在幼兒園美術手工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地為幼兒提供多種美工活動材料,充分運用多種表現手段,促使幼兒主動參與,激發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欲望和創作沖動,鼓勵他們大膽運用不同的表現方式來表現美、展示美、創造美,體現個性化,使美術活動成為兒童愛玩的“游戲”,使幼兒能運用“手工”這種語言來表現創造自己身邊的世界,成為懂得欣賞、自信、樂于表現的小“藝術家”。
【關鍵詞】手工制作 幼兒 能力
多年來,我們在美術教學活動中重視技能的傳授、忽略審美情感、能力的培養。技能的學習只是為了通過他們,獲得美的感受、體驗美的情懷。但是,我們的老師卻往往本末倒置,把技能的傳授和掌握作為了美術活動的重點,忽略了對幼兒手工操作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培養。
我們提出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目的是為了給幼兒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使美術教育更加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教師則還幼兒一個自由思維的空間,為幼兒提供繪畫、制作手工藝品等需要的大量材料,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自己去創造,讓美術活動成為幼兒“自己”的樂園。
一、讓幼兒感受和利用單一材料
幼兒要制作手工作品,首先要認識各種手工制作材料,如:剪刀、雙面膠、白乳膠、美工刀,各種廢舊材料,還有各種卡紙等。也可以讓他們收集各種植物的種子,葉子。在這個階段中,我們讓孩子充分感受各種不同的材料,并從中學習各種手工技能。
二、綜合材料的利用
孩子們認識了各種制作材料,并學會了簡單的手工技能,我們可以讓孩子們通過不同材料的組合來進行自由創作,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手工制作是幼兒充分展示個性,表現其創造潛能的有效途徑。我們盡量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三、選擇可以引發幼兒創造性的主題,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教育應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與現象。”教師應注重選擇一些開放性,可以引發幼兒創造活動的主題。如:《小小蛋兒把門開》孩子們把蛋殼洗干凈后收集起來,在蛋殼上作畫,還用蛋殼做了不倒翁、蛋殼貼畫……小小的蛋殼也可以作畫,這引起了孩子們濃厚的興趣,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出了豐富多彩的作品。還有“貼樹葉”作品,孩子們做出的手工作品非常漂亮的,也很的創意,在活動區展覽時,引得各班的孩子們都去圍觀。
四、教師要細心地觀察,適時適度地指導
觀察是有的放矢的引導的前提,幼兒在創作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映,觀察孩子們的需要。如:在大班的“石頭造型”活動中,有的孩子用顏料將石頭畫成了一個坐著的小孩,樣子很可愛,可是他卻一直拿在手里請大家欣賞,活動快結束時老師發現他還沒有想到好的辦法把他的作品擺放在美工區。老師沒有直接告訴他用什么方法,只是在他們的材料盒中添放了幾個大小不同的廢舊瓶蓋,幫助他完成了作品的固定和擺放。
五、提供各種不同的材料,運用各種不同的創作形式,豐富幼兒的創造活動
“各種不同的材料”是指凡是幼兒喜歡的材料都可以成為幼兒的創作材料,如從幼兒常用的油畫棒、水彩筆、水粉顏料等,到收集的廢舊材料蛋殼、毛線、飲料瓶、舊紙盒以及各種水果蔬菜等一切幼兒感興趣的,都可成為創作材料。
“各種不同的創作形式”是指水粉畫、線描畫、撕貼畫、各種廢舊材料作畫等,只要是幼兒喜歡的形式,同時又有操作性的,我們都可以讓幼兒嘗試,創造出自己的作品。
六、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環境,以不同的形式參與美術活動
師幼互動集體式。就是通過教師和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最大限度的發揮幼兒自主性的進行美術創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處理好幼兒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關系,讓幼兒做真正的主人。
小組合作式。幾位幼兒可以自由地組合成為一個小的團體,一起合作作畫,讓他們發揮各自的想象力,各盡所能、取長補短。
區域式美術活動。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可以更自由的選擇自己喜歡的美術活動。我們將集體活動中用過的作畫材料或幼兒自發從家中帶來的一些廢舊材料,投放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自發地選擇,自由的創作。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的選擇區域中的材料、內容,滿足不同孩子的個體需求,教師可擔任旁觀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幼兒非常喜歡這種創作方式,他們在區域活動角中或一個人、或幾個人組成合作伙伴,自由、快樂地完成創作活動。
總之,幼兒的手工制作活動不是完全孤立的教學活動,如何更好地與其他領域的教學活動有效地整合起來,更好的促進幼兒創造性的發展,值得我們進一步去研究。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金沙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