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秀
【內容摘要】“學講課堂”既是學生學習自我挑戰與快樂成長的課堂,又是師生互動、生生討論爭辯、交流展示、互幫互學與協調合作的課堂。學生以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為契機,這是新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因此,在學習活動中,教師應該成功“轉型”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協助者、啟發者……
當今,“學講課堂”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其本質是倡導“學習金字塔論”。“學進去”是指通過教師指導的全程自主學習,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自主學、合作學、質疑學為主要學習方式。“講出來”是指學生邊學邊講,教別人,對學習內容鞏固和加強,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它以“做、講、練、教”為主要學習方式。作為教師,需要對“學講課堂”深入理解,“小組合作學習”絕不是教師一時說說,它需要教師課前的認真研究、精心設計,充分準備。那么,教師如何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呢?下面我談談在“學講課堂”中的點滴體驗與做法:
一、注重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良好習慣的養成
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目標一旦確定,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傳授、培訓、鼓勵、觀察和評價與反思的。因此,教師在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時,更需要充分了解學情、教情,充分研讀教材,并分析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興趣點與教材知識的契合之處,要做到有的放矢、知己知彼,事半功倍。
1.認真研究教材。合作學習認為學習不再只是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應該是教師尋找學習內容中的重點、難點與學生生活的契合之處,從而來確認突破口,將學習內容中的重難點設計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及任務。
2.深入了解學生。教學和學習就是要去偽存真,幫助學生拋棄錯誤的認識,形成正確的認識。學到真正的東西,是教學和學習的目標。
合作學習深受建構主義思想的影響,它認為知識不全是非此即彼的是非判斷,有的知識是個體的個性化解釋,有的知識是社會成員達成的共識。尋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學生感興趣的點,從而設計出高質量的學習任務。
二、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小組合作自主中學習中彰顯個性
在教學中,我通過以學生為主體,分小組討論交流,人人參與,互幫互學、協調合作,從而共同完成了學習任務。交流展示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在小組代表發言時,其他組的學生要學會尊重他人的意見,即使有不同意見也要在發言結束后提出,在爭論中學生學會如何建立友愛與合作的人際關系。課堂上就應多給予孩子們一些自由體驗的空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他們搭建“匯報展示”的舞臺。在交流展示環節,自己組的觀點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同組的每名同學都能夠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幸福。
孩子們都喜歡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例如在學習漢語拼音和課文時,我經常讓孩子們走上講臺當“小老師”教大家記憶生字、理解課文。說實在的,我們班上有幾位學生還真是當老師的“料”。他們會大方地走上講臺,學著老師的腔調,側著身子,拿著教鞭,一邊講解還一邊指著臺下的同學回答問題,多好的生活體驗呀!另外,我班還有幾個急性子的男孩在課堂上更是不守規矩了。只要發現課堂上同學回答問題有不足的地方,他們便急忙站起來大聲地說:“我覺得李家慶同學說法有問題。”“我反對吳闖同學的看法。”“我不同意闞文珂同學的想法。”“闞晨昊同學,你這種想法合理嗎?有可能嗎?”多么好的個性張揚呀!此時此刻,站在一旁的我,只能是一位觀眾,絕不會輕易地去打擾他們,掃了他們的興。因為我深深地知道:學習是孩子們自己的事,學習的主動權應該屬于孩子自己!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請記住,成功的樂趣是一種內在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時時學習的愿望。請你記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乏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三、多給學生一些自由體驗的空間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例如我在執教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水鄉歌》一課時,我就放手讓學生先自主想一想:“水鄉除了水多、船多、歌多,還有什么也多呢?”接著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體作用,然后再讓學生在班級交流展示之后再進一步質疑展開想象說出了:橋多、荷塘多、游客多……在新課堂上,學生和教師就學習的難點、重點和核心問題展開交流、爭辯、探討。課堂的核心不再是教師如何講,而是師生如何開展交流、探討、共享學習成果的活動。我注意到,在課堂上,善于利用教材,靈活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自主權交給學生,真正達到培養學生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學進去”中有所進步,在“講出來”中快樂成長起來。
“學講課堂”實踐證明,如果我們對學生人為地用各種各樣的條條框框來約束他們的思維,控制他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就很有可能會抑制孩子們個性的張揚。只會將一個個鮮活的、有思想、有主見的人變為機械的、千篇一律的機器人。所以,在此,我真誠地告誡我的同行們:目前也真需要讓我們的課堂教學進行一次“靜悄悄的革命”,讓每一位學生都像一顆神奇的種子。教師們請相信種子的力量吧!
【參考文獻】
[1] 張德超. 學進去,講出來——徐州市域課堂教學改革行動研究,2015.
[2] 伍新春. 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 朱永新. 中國新教育(卷8).
[4] 王春曉. 教與學的秘密——解讀佐藤學的課堂教學觀[J]. 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塔山鎮大李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