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有群
一、現狀與困境
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學濱湖校區作為濱湖新區引進優質教育的一項舉措,2010年8月登陸濱湖新區。為適應濱湖新區的發展建設,學校無論是辦學規模還是辦學品位都是高標準高起點。但是一所新學校在辦學起步階段總會面臨新形勢,48中濱湖校區的孩子來自全國各地,家庭環境、受教育的程度、甚至是所學教材的版本都不盡相同。要想在短時間內把教學質量品牌打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認真分析學校及學生現狀,尋找突破口。對學生進行特長情況的問卷調查,了解到一些學生有唱歌和舞蹈的基礎,還有的學生會畫畫、手工、體育等,我們有了新的思考,能否從發展學生特長入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實施素質教育,以促進教學,帶動各方面工作發展。事實上,中考的壓力,學校間的激烈競爭,普通學校得不到政策支持,不被看好的困境嚴重制約著學校素質教育的真正實施。社團課學生到不齊,學科教師占用考試,學生本身堅持不了,是難以實施的另一個因素。在初中學校開展社團活動,發展學生特長實施素質教育困難很多。
二、克服困難,艱難實施,點滴積累
1.思路決定出路,有了方向,就行動起來
結合學校和師生實際,開設社團課,分析現狀和現有條件,確定項目。我區局領導高瞻遠矚,重視學生素質培養,為發展特長提供許多平臺。每年開展各種比賽,我們幾乎都組隊參加,在比賽中積累經驗,慢慢成長起來。從一開始的合唱比賽,跳繩比賽、到籃球比賽,全區田徑運動會,從區級三等獎、二等獎到區市一等獎、省一等獎,成績逐步提高,越來越來,在區市級各類比賽中嶄露頭角,學生的特長得到發展和提高。
2.選拔和培養一批有能力愿意付出的教師隊伍
看到了希望,嘗到了甜頭,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我們亟需適應社團發展的教師隊伍。不等不靠抓緊時間培養!請專業人員來學校指導,送勤奮、肯學的老師出去培訓。輪滑社團的三個老師不怕摔打、刻苦訓練,帶著滿身青紫結業歸來。足球教練拼命學習,訓練場上敢打敢拼,后腦勺著地摔倒,頭暈目眩,讓人揪心,帶著優秀畢業證回到學校。引進項目人才,提升訓練質量;發揮教師的特長,安排計算機教師上信息學課程,機器人社團學習兄弟學校的成功經驗;了解中考特長生的政策。
慢慢地,我校社團活動受到學生青睞,家長支持,想上社團的學生多了起來。學期初,精心組織招募社團成員的儀式。社團海報精致美觀,社團項目豐富可供學生選擇。招募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參觀咨詢的場面火爆,報名學生積極踴躍,有的社團人數太多,需進行二次選拔篩選。
一切準備就緒,開始上課,做到人員、時間、地點三落實。上課計劃制定好,每節課做好記錄,一學期下來裝訂成冊,不斷完善,可循環使用。學校做好督促指導,檢查記錄,到班級找學生去上課,一節課都不能落下。請專家到校指導,師生一起進步。學校創設各種平臺讓學生盡情展示。每年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主持人大賽、我是麥霸校園歌手大賽、足球聯賽、籃球聯賽、乒乓球比賽、廣播操比賽、輪滑比賽、校園田徑運動會、科技節、體育節、足球嘉年華、跳蚤市場等,各種特長的學生都能發揮優勢一展風采,收獲自信和快樂。優秀學生推薦參加省市區展示比賽。幾年下來,學生們在社團里學習特長,汲取智慧,提高綜合素質,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機器人滅火項目國賽一等獎、全國輪滑比賽第三名、安徽省團體第一名,安徽省經典誦讀錄像比賽一等獎、合肥市辯論賽一等獎,合肥市合唱比賽一等獎、合肥市舞蹈比賽一等獎,合肥市足球聯賽女子第三、男子第五名,合肥市籃球比賽第二名,合肥市信息學比賽團體二等獎,區運動會團體第三名,包河區素質教育大舞臺多次展示,區運動會開幕式展演,……集體和個人獎杯獎狀不計其數,輪滑社團、生物科技社團、美術迪美社團獲得合肥市優秀社團。學校培養了一大批有特長的學生,為省示范高中輸送了優秀特長生,足球社團還為市隊輸送了優秀隊員,如今有不少學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如,曹越同學以專業課第一名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束瑞同學以優異成績被南通大學聲樂系錄取,他打算在今年的開學典禮上給學弟學妹們介紹經驗呢!同學們紛紛帶著喜悅回來看望母校,感謝老師,我們感到無比的欣慰和高興!
優秀畢業生代表有:曹越,以專業課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國傳媒大學,束瑞成功考入南通大學聲樂系,于磊現在就讀合肥一中足球特長班,是校園足球隊的主力隊員,許家偉、楊家樂機器人特長生,唐博、鄧健赫、周樂樂、楊家樂今年以高分考入合肥一六八省示范高中。老師們的指導水平得到鍛煉不斷提高,喻玲老師獲得合肥市優秀輔導員稱號、錢之文老師獲得安徽省優秀輔導員稱號,張葉青老師獲得安徽省信息學金牌教練的光榮稱號。受到表彰獎勵的老師越來越多。學校每年學校進行素質教育表彰大會,給學生表彰、為教師嘉獎。
學校在每學年進行的包河區素質教育成果獎評比中都取得優異成績,自2012年以來,我校已取得12項獎項,成績令人矚目。學校連續三年獲得包河區年度考核優秀等級,多次獲得包河區體育藝術2+1優秀等次,受到表彰和獎勵,2017年5月,學校成功創建合肥市素質教育示范校,還獲得了全國體育工作示范單位,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輪滑示范校、合肥市籃球特色學校、全國籃球特色學校等諸多榮譽。
三、我們的思考
我們的實踐證明了一條真理:只要付出就有回報。在短短的五年辦學時間里,學校提出了“五育并舉,德育先行”的發展原則,形成48中濱湖校區的特色——德育創新。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關注養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開辟了德育工作的新途徑——以社團活動為切入點,創辦有特色的教育。我們的實踐引發更多的思考: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走讀書考試的途徑獲得成功。面對眾多不同的學生,我們學校應深刻思考為每一個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道路,讓他們得到更好地發展。
2.學校領導要思路開闊、眼光長遠,不能顧及眼前、束手束腳。
3.舍得經費支持,才是真正的支持。足球裝備、輪滑裝備,合唱舞蹈租買服裝化妝,比賽租車用車、器材添置、專家指導費等等,社團教室的裝修改造花費得更多。
4.社團輔導教師隊伍的培養,工作積極性的調動,社團活動的持續開展要常規化。
5.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同樣重要,越來越多的家長教育理念在發生變化,從一味重視學科成績走向重視孩子能力發展,看到了思維能力培養、動手能力培養的長遠意義,整個社會也注重開展各種學生活動,如工業游、科技游等,森林課堂等,學校與社區合作的形勢也不斷的豐富,在這些集體活動中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可讓人受用長久。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最終形成研究成果,確立了三個維度六個方面的學生核心素養: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包含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
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可以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
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符合國家關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適應未來社會的人才需要。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永恒的教育,我們應克服各種困難,堅持不懈的走下去。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學濱湖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