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強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是全面提高小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也是促進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提高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會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及提高,下面就“6~10的認識”這一單元關于在課改實驗中全面落實教學目標的問題,談個人的幾點看法。
一、知識與技能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是本冊教學的一個重點,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設計一些教學內容,讓學生用數來表達、交流生活中的數學,使學生在豐富的操作和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數學概念,發展數感。并提倡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1.注意理解基數、序數及組成概念
在課改中有效地組織教學,自主把握學習方向,將學習目標轉化為具體的知識要素。如在教學基數和序數時,可以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用第幾排、第幾個來描述自己的具體位置,用小動物圖片排隊讓學生數一數每個小動物從左往右排第幾,第幾個是什么動物等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基數和序數的意義。還可以利用“分小棒”、“分學具”等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數的組成,引導學生從一組聯想到另一組。如6的組成重點講5和1、4和2、3和3組成6,引導學生由5和1想到1和5,由4和2想到2和4,引導學生把握學習的正確方向,真正理解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2.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6~10的加減法時,讓學生兩人一組擺小棒,讓學生從左右兩個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同一幅畫能寫出兩種不同的算式呢?啟發學生去討論、探究、說出理由。在探究的過程中讓他們懂得:看一幅畫不但能寫出兩道加法算式還能寫出兩道減法算式。在教學“連減”、“連加”時,通過小雞覓食、小鳥飛走、汽車開走的生動畫面,去幫助學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這既有現實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觀展示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和算理。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操作能力,而且通過敘述和討論,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加強練習,提高計算能力
課程標準要求把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到期末應達到正確、迅速地進行口算的水平,要求每分鐘8~10道題。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按照兒童的認識規律,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練習。在教學時可設計一些“開火車”、“找朋友”、“紅花配綠葉”、“坐車”等練習,以使全體學生共同參與。針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必要的關愛,多給他們練習的機會,幫助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更好地把教學目標落實到每一個游戲當中去,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數學思考
1.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觀察、思考、整理和記憶
在教學7的組成時,首先讓學生擺一擺學具,使他們在擺的過程中能體會7的組成,然后讓學生獨立思考如由6和1組成7,想到1和6組成7,由5和2想到2和5,由4和3想到3和4的問題,最后讓學生去整理、記憶,并要求學生按從小到大的,從大到小等順序記憶,也可鼓勵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再如:在教學填未知加數時,考慮學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教學時,教師就要尊重學生,讓其用自己的思維方法去口算。
2.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進行思考,體驗算法多樣性
學了7的減法以后,教師出示一幅五彩繽紛的熱帶魚圖。問:看到這幅畫,你能提出問題列出算式嗎?學生紛紛舉手發言。出現了按顏色、魚游的方向、水草的棵樹提出問題,并列出不同算式的結果,如1+6=7,7-6=1,3+4=7,7-3=4等等。在課改中,我還根據教學目標,聯系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創造性改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思考、觀察,不斷地提出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的發展。
三、解決問題
1.讓學生會用學過的知識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去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更好地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體驗數學的重要性。如:學了6~10各數后,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去數周圍一些事物。如:(1)我有8本書,5個本子;(2)我家有3口人;(3)我們組有6人;(4)我們班有一臺電視機和一臺空調;(5)教室里有4盞燈。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家的電話號碼、門牌號碼是多少。通過讓學生聯系生活自由討論,有效達到教學目標。同時學生也體會到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
2.讓學生感受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師要教會學生能用10以內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真正讓學生感受到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樂趣。如:我們組有3個男同學,4個女同學,一共有7個同學,3+4=7。我有10支筆,拿走2支,還剩8支,10-2=8。媽媽買了9個桃子,我先吃了2個,又吃了3個,還剩幾個?9-2-3=4。再如:教學7的加減法時,設計一個“猜一猜”活動。小猴家里有7個桃子,媽媽把桃子放在2個盤子里,猜一猜,每個盤子里可能是幾個?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聰明才智,結果很順利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又能使學生感受到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樂趣。
總之,在課改實驗中,教師要全面貫徹落實課堂教學目標,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結合教材內容,合理定位每堂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楊寨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