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據第二屆聯合國大會發布的報告顯示:每年因環境惡化導致人們死亡,全球1/4的死亡人數與環境污染有關,改善環境已將成為人類健康發展的迫切問題。我國早已把環境保護列為基本國策,在新課標中加入環境保護的內容。
我是一名物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既傳授科學知識,也十分注重環保教育,我愛環保,我也讓我的學生熱愛環保,愛護我們生活的環境,愛護我們的地球。
在燃料的利用和環境保護一節中,我講到燃燒的知識,并對同學們說:燃燒是我們的人類生活生產活動中非常重要的內容,自燧人氏鉆木取火,火就改變了我們人類,改變了這個世界,火不僅是燒烤食物的工具,也是抵御野獸和敵人的武器。但是,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燃燒又成了一種污染。農村每年都有春秋兩季的秸稈禁燒,許多城市的垃圾焚燒,工廠燃煤,汽車,排放等,成為霧霾的導致因素,不僅污染了空氣,影響了視線,還損壞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因此,我們學習“燃燒”,但不能污染,我們要把學到的科學知識用于環境保護中,能走的就不開車,用電動車代替摩托車,家中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垃圾分類處理等,盡量減少燃料的燃燒,同時利用多媒體播放空氣被污染的畫面,空氣渾濁,藍天白云已不見,交通阻塞,飛機停飛,可見度低,學校停課,一些工廠停工,當同學們看到這些可怕的畫面時,會為之愕然,會想到一首歌中唱的:同是地球人,攜起手來,共建地球村,會自動的從自身的小事做起,如不亂扔垃圾,廢紙入簍,潛移默化地樹立起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主動地成為環保者。
講到電池時,我說:“電池的種類很多,作用很廣,手電筒、麥克風、照相機、汽車、輪船、火車、飛機、航天器等,都有電池的身影。”但是,電池也有污染的一面,而且污染所造成的損壞讓人意想不到。據說一粒紐扣電池可污染60萬升水,等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一節電池爛在地里,能夠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所以,把一節節的廢舊電池說成是“污染小炸彈”,一點也不過分。過量的錳蓄積于體內,引起神經性障礙,較嚴重者出現兩腿發沉,語言遲緩,表情呆板,感情冷漠,常伴有精神癥狀。鋅,對皮膚有刺激作用,在水中濃度超過10~15毫克/升時,有致癌危險。鉛,作用于神經系統、血系統、消化系統和肝、腎等器官,能抑制血紅蛋白的代謝過程,還能直接作用于成熟血紅細胞,對嬰幼兒影響甚大,導致兒童體格發育遲緩,智力低下。鎳粉若溶于血液,有較強的毒性,能損害中中樞神經,引起血管變異,導致癌癥。因此,加強廢舊電池的回收,就日益重要了。
學生們平時總有個不良的習慣,把污水廢水臟水直接倒進和排入小河。有一次,我在課堂上做實驗時,發現了一些學生把實驗的廢舊液體潑在教室里的地上,頓時刺鼻難聞,引來了全班學生的捂嘴捂鼻,責怪聲此起彼伏,而那名潑夜體的學生卻不以為然。我就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對那名倒液體的學生及全班學生進行一次環保教育,不僅從理論上列出了危害,還做了實驗,污染植物,植物打蔫;污染花朵,花朵凋謝;污染魚蝦,魚蝦死亡。我又讓學生聯想,如果我們人類喝入污染的水,或者吸入被污染的空氣,會是一個什么結果?那名學生和全體同學齊聲回答說:“失去健康或者生命”。從此,那名學生再也不亂倒實驗液體了。
日本大地震引發的福島核電站的核泄露事件,在班內甚至整個學校引發了學生的熱議和恐慌,學生們紛紛問我:老師,核泄漏會造成什么危害?為了準確回答這一問題,我又是查書,又是上網,我說:放射性物質可通過呼吸吸入,皮膚傷口,消化道吸收,進入體內,引起內輻射,Y輻射可穿透一定距離被機體吸收,使人受到外照射傷害,破壞人體組織里的分子和原子之間的化學健,對人體重要的生化結構與功能產生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會嘗試修復這些損傷,但有時損傷過于嚴重或涉及太多組織與臟器,以至于不可能修復。而且,身體在自然修復過程中,也很可能產生錯誤,最容易為輻射所傷的身體部分包括腸胃上皮細胞以及生成血細胞的那些骨髓細胞,最大的長期健康風險是癌癥。此外,如果機體不能很好地修復輻射帶來的對化學鍵的破壞和改變,我們的基因里有可能會產生突變,這些突變不但增高自身的癌癥風險,還有可能被傳遞下去,使得輻射的作用在子孫身上展現出來,表現為頭部與腦部、腿部發育缺陷,生長緩慢和嚴重的認知學習缺陷。
學生們聽了之后一致感嘆:啊,這么嚴重!我說:“所以,我們要防止核泄漏、核污染,要讓它為我們人類做出有益的事情。”
由于我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環保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天,班里一個學生對我說:“老師,自從你在課堂上講了環保后,我一改從前的不良習慣,我家以前的垃圾都是焚燒,我以為這樣才能干凈不污染,可是聽了你的實驗課,我明白了焚燒垃圾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污染空氣,影響我們生活的環境及健康,于是我把此后的垃圾專就倒指定的地點,讓專業的人員無害化處理。
一個女孩說:“我以前把廢舊電池當玩具。用碳棒寫字,用塑料蓋縫毽子,玩正反面。而把碳粉扔掉。卻不知道污染和危害,自從學了你講的課,看到你的以身作則,我就再也不玩廢舊電池,更不亂扔了。
現在,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每當我發現學生不注重環保時,我就給他“上一節環保課”,他就羞得滿臉通紅,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對不起,我錯了,我錯了。”學生們已經養成了一種自覺的環保習慣了。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焦陂鎮楊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