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 要 當前我們正處于民族復興關鍵時期,正處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時期,當代中國國情對我們黨治國理政的考驗之大前所未有。“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正是立足于現實國情,它為解決國家發展中面臨的各類困難與問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與實踐策略。
關鍵詞 四個全面 戰略布局 現實國情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1.063
Realistic Basis for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Four Comprehensive"
ZHANG Lei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njing Political College Shanghai Campus,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At present, we are at a crucial period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are in the midst of a great struggle with many new historical features. The test of contemporary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 our Party are far greater than ever before. The proposed "f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layout is based on actual conditions and provides a powerful ideological weapon and practical strategy for resolving various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Keywords f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layout; real situation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四個全面”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是從我國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也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正在如火如荼地蓬勃發展,現實國情日益復雜。當前我們面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空前繁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這些都給我們黨治國理政帶來了艱巨的考驗。
1 我國正處于國家社會整體轉型升級時期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于現實國情,立足于我國在世界所處的地位,立足于我們當前正面臨的各項巨大挑戰。今日我國的國家發展水平已經實現了快速、巨大的躍升,從過去的尚未發展起來階段邁入發展起來階段。同時,中國國家發展的升級換代正在從全方位展開,可以稱作是一種整體性的升級;這種升級又是轉型性的,在實踐中呈現為國家發展模式和成長狀態的根本性變化。整體轉型升級的特征在中國發展起來以后表現得格外明顯。
當代中國生產力正在轉型升級,強調注重創新驅動正在逐漸取代生產要素驅動和投資規模驅動。在過去中國尚未發展起來的時期,我們十分缺乏高水平的科學技術與高質量的人才資源,中國的生產力發展只能主要依靠要素和投資規模驅動來助推經濟財富積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依靠要素和投資規模驅動的經濟增長方式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發揮出了非常顯著的積極作用。但是,必須承認正視的是,這種經濟增長方式造成的環境、生態、資源等方面的負面影響越來越明顯,給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代價是我們無法承受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刻不容緩。國家發展起來以后,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是我們實現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由此激發催生出整個社會更大的生產活力,全面提高社會生產效能。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創新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宏大思路和重大戰略,并在實踐中積極推動施行。中國發展起來以后迫切要求我們努力實現創新發展。
當前,中國的生產關系正在加快轉型升級。過去,我們主張“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而今天,我們更加注重實現協調均衡的“共同富裕”。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很重要的目的在于解決社會主義的生產效率問題,通過“先富”帶動“后富”。在此基礎上,整個社會發展起來,但也相應出現了收入差距、貧富差距、地區差距的持續擴大,這需要通過科學的治理手段進行調節。當前我國社會物質財富已經有了較為雄厚的基礎,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公平正義的渴盼與呼喚越來越強烈,“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這是實踐對我們黨和國家提出的新要求。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強調繼續走共同富裕道路,堅持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與價值取向,創造性地提出了嶄新的“共享發展”理念,在實踐中積極實施“精準扶貧”等重大戰略舉措。我國發展起來以后實踐迫切要求我們努力實現“共享發展”。
正在發生轉型的還有我們的國家權力運作方式。更加注重國家治理正逐漸取代傳統的國家主導模式。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任務一是“做大蛋糕”,二是“追趕西方”,而當時完成這兩大任務最有效的模式是國家主導體制。科學決策一旦確立就可以集中各方力量辦大事、辦成事,這是國家主導體制的比較優勢所在。而當國家發展起來以后,我們進入到了不同利益主體競相表達各自利益訴求的時期。國家社會面臨的各類矛盾與問題也進入到了高發期。如何解決上述這些矛盾和難題?黨中央強調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實現突破,其實質即是更加注重“國家治理”,在現代人類政治文明的意義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②“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③我國發展起來以后,面臨的實踐新要求迫切需要我們努力注重協商共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第五個現代化”的實現。
2 我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
十八大以來,我國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正在穩步推進,聯系內外的大通道進一步打通:吉林-圖門—琿春高鐵已經開通運營。滬昆高鐵湖南段順利建成通車,懷化芷江機場改擴建工程、渝懷鐵路相繼竣工,渝懷增建二線已經開工建設,湖南省民族地區基本實現了“30分鐘內上高速”。青海格爾木至新疆庫爾勒鐵路項目全線動工建設。國內民族地區交通的“靜脈”“毛細血管”更加暢通。從云南來看,全省民族自治地方涉及78個縣(市、區),到2015年底,這些地方已經有73個建成了高等級公路,農村公路建制村通達率和鄉鎮通暢率均達到了100%。水利建設不斷得到加強,貴州省持續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水利建設支持力度,全省下達資金支持建設的25個中型水庫中有18個位于民族地區,全省在建和擬建的13個大型水利項目有11個位于民族地區。
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華民族正處于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黨正領導人民進行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環境形勢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數量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伴隨我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并邁向高收入國家,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人口紅利”下降等問題正成為我國國家治理面臨的現實挑戰——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阻礙著國家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如何形成合理的產業布局、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形成高效率的精細化發展方式等問題亟待解決;城鄉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改觀但擴大趨勢并未得到根本性控制,由此產生的社會矛盾呈現出積聚、增長的態勢;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住房、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生態環境等一系列問題還有待通過更具策略性的手段方法破局;腐敗現象在一些部門、某些領域易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仍很嚴峻。當前我們面臨的發展新階段、復雜新情況和實踐新要求,決定了只顧眼前、頭痛醫頭的短期行為和碎片化的解決方案已經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矛盾問題,迫切地需要我們黨從治國理政的戰略高度來謀劃、統籌和破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是黨中央在解決突出矛盾問題中實現戰略突破的新思路與新部署。這一大戰略思路使我們的發展方向更加明晰、發展布局更加科學合理、發展戰略更加高效,是我們不斷解決復雜矛盾問題、化解風險挑戰的新韜略與新法寶。
3 我國正處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時期
目前中國農村的貧困人口大約有7017萬,其中以廣西、湖南、河南等省份為代表,這些省份的貧困人口均在500萬以上。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貧困地區脫貧是我們面臨的最艱巨的任務。除人均GDP水平相對較高的京津滬3個直轄市以外,我國其余28個省級行政區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群眾仍有很多。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貧困總人口中因重大疾病導致貧困的比重超過40%,大約有1000萬貧困人口需要通過搬遷脫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工作如果按過去30多年年均減貧600多萬人的速度計算,7000多萬人脫貧需要約11年,即到2025年才能實現目標。④
除了嚴峻的減貧任務之外,當前我們黨正面臨著時代的“四大考驗”。第一個考驗來自長期執政。如何提高我們黨的執政能力并保持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進而夯實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這是在執政環境日趨復雜的時代背景下,一個必須予以準確、科學回答的問題。第二個考驗來自改革開放。在全面落實深化改革、不斷邁向更高水平開放的過程中,如何毫不動搖地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時代之問擲地有聲。第三個考驗來自市場經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如何有效抵御世俗化帶來的理想信念缺失、功利化造成的價值淪喪和金錢化的肌體侵蝕,從而使我們黨始終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消除環境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我們每名黨員必須直面的時代課題。第四個考驗來自外部環境。當前國際環境與周邊環境空前復雜嚴峻,考驗著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時代智慧。與此同時,各類外部勢力唱衰抹黑、圍堵打壓、分化遏制的行徑甚囂塵上、此起彼伏。如何頂住壓力并有所作為?以上這些方面,對我們黨形成的考驗是十分艱巨的。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解決國家發展中面臨的各類困難與問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與實踐策略:為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黨中央提出“經濟發展新常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想,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復蘇緩慢的情況下,確保了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內運行;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的生活需求,黨中央提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經濟發展新主張,持續擴大有效供給規模,有針對性地提高供給結構、供給質量和供給品種等方面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引導性;為捍衛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保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干擾、中斷,黨中央提出全面實施改革強軍的偉大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為使國家發展有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黨中央提出維護和延長戰略機遇期的思想,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積極推動新型大國關系建設,營造周邊有利態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屋建瓴,具有豐富的時代性、實踐性與創新性,它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增添了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的時代內涵。
注釋
① 習近平同黨外人士共迎新春.人民日報,2015-02-13.
②③ 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人民日報,2014-01-01.
④ 石仲泉.中國夢: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的偉大引擎.文匯報,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