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水稻實際生產過程中,新型肥料的使用對其產量會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應當明確新型肥料對水稻產量的影響情況,以便于根據新型肥料使用規律與要求,對其進行嚴格的管理與控制,提升水稻的產量與質量,達到預期的種植目的。
關鍵詞:水稻;新型肥料;產量的影響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432026
1 新型肥料對于水稻的影響分析
新型肥料的使用,對水稻種植土壤不會產生一定影響,在整體生長時期,銨態氮的含量會逐漸降低,土壤中速效鉀的含量先降低,然后迅速升高;新型肥料能夠促進水稻根系的良好生長,在拔節時期,有利于水稻的發育,能夠提升水稻的生長效果;新型肥料有利于水稻的光合作用,主要因為其可以提高水稻葉片的SPAD數據值,增強光合速率,優化生長體系,達到預期的處理目的;新型肥料的使用,有利于促進水稻干物質的積累,提高產量。
2 試驗材料及試驗方法
試驗地設于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馮莊鎮忠義村張公玉承包田,土質為中壤,地勢平坦、肥力均勻,澆排便利,本地塊常年進行小麥-水稻輪作,適合本試驗的各項要求。試驗水稻品種選擇為獲稻008,此品種在黃河以北稻區已用5~6a,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試驗設置為2個處理,即對照組與試驗組,在試驗中,2個處理的小區面積都為30m2,每穴2~3株。每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排列。對照組施水稻專用肥料為45%(20-18-7)復合肥,用量用量750kg/hm2;試驗組施微生物新型肥料(12:11:23)300kg/hm2+水稻專用肥(20-18-7)450kg/hm2。2組肥料都作為底肥進行旋耕入地。在2組試驗中,在水稻分蘗之前同時追施尿素,用量為300kg/hm2左右。各處理為單排單灌方式,田間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一致。
在水稻生長期間的分蘗末期、齊穗期、蠟熟期、成熟期分別取每小區的2株連根部洗凈后在烘箱中進行殺青、烘干,根據水稻生育時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明確水稻生育期中干物質的積累速度與效率等,可以在測量干物質重量的情況下,更好地選擇水稻植株開展測定工作。收獲時各小區實收計產并同時進行田間調查與考種。
3 試驗結果分析
3.1 不同時期對干物質分析
通過對干物質的考種分析,干物質的積累量逐漸提升,且生育期中積累量呈增加趨勢,并且能夠在分蘗期間,達到良好的干物質積累效果。在試驗數據分析中可以得知,在蠟熟期干物質量達到最高值,施用新型肥料的水稻干物質積累量為42.6g/株左右,而施用普通肥料的水稻干物質積累量為41.0g/株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明顯看到施用微生物新型肥料具有良好的效果。
3.2 對產量三要素進行分析
在試驗工作完成之后,對考種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形成產量的3要素,從表中可以看出,試驗組較對照組水稻每667m2穗數增加0.3萬頭,穗粒數增加3.0粒,千粒重增加0.9g,每667m2產量增加44.4kg,增產幅度為7.9%。試驗組比對照組每667m2多投入肥料價值8元,稻谷按當前市場價3.12元/kg計算,可每667m2增加產值138.5元,產投比效益明顯。
4 結論
在使用新型肥料的過程中,水稻的產量會逐漸增加,干物質積累幅度提升,在整個生育期中,水稻干物質的數量會逐漸增加,在分蘗時期更為明顯,可以滿足水稻在生長中的實際需求。在水稻孕穗時期后,干物質的增加速度逐漸加快,在水稻蠟熟期達到最高,成熟期普通肥料與新型肥料之間的干物質差異減小,但是可以明顯發現,新型肥料在水稻種植中的應用,可以促進農作物產量的提升。
在應用新型肥料的過程中,水稻種植期間有利于全面提升產量,然而,實測產量與預期產量之間會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使用新型肥料的過程中,應當根據水稻的實際生長特點與發育特征等,進行合理應用。
5 結語
在水稻種植期間,新型肥料的應用與傳統肥料相較具有明顯的應用價值,可以全面提升水稻干物質的積累數量,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因此,在優質高產水稻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應當根據水稻農作物的實際生長需求,合理控制新型肥料的用,以便于提升水稻種植產量,滿足經濟效益需求。
參考文獻
[1]姚義,謝成林,吳嘉點,等.新型肥料“豐卉尿素”在水稻上的應用效果初探[J].中國稻米,2016(1):79-81.
作者簡介:郭永祥(1969-),男,農藝師,研究方向:新型肥料的試驗、示范、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