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就專科層次開設的教育教學實用美術專業課程特點,將實用美術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進行了實踐性改革,提出了實用美術課程體系建設的新理念。依次從《教育教學實用美術》的課程發展的主要歷史沿革到教學內容設計,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再到教學效果評價和課程創新點展開了文章脈絡。為了提高學前教育教學質量,也為我們高職院校學生的招生就業提供良好的契機,為此我們提出了這一研究課題,當然更是為了能夠為社會培養一大批嬰幼兒早教服務人才。
關鍵詞:高職高專;實用美術;課程建設
[基金項目:1.安徽省教育廳2017年度高校優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gxyq2017221;2.2016年院級教改項目“基于幼兒身心發展需求的早期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改革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6jy08]
一、課程發展的主要歷史沿革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自2014年開設《教育教學實用美術》課程以來,已經三年有余。教育教學實用美術是所有學前教育和早教專業必設的專業基礎課之一,這是在全世界的學前教育界所達成的共識。
我院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教學應用美術》是根據學前教育專業的需要,從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的實際出發,課程建設長期堅持市場調研,力求準確掌握人才市場的變化與需求,一方面隨時調整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建設方案。另一方面了解掌握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及知識結構的需要等,盡可能在培養方案的制定方面和課程建設方面有準確的前瞻性。從1999年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建設開始,到2010年開始進行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建設,多年來一直堅持一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教育教學應用美術》課程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積累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課程教學方案,擬編寫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材。目前該課程從2014年至今已經開設三年有余,授課對象針對全部學前教育、早教及中專幼師等教育專業學生,授課人數幾千人左右,相關視頻也在陸續拍攝。
我系自開辦學前教育和早教專業以來,教育系對《教育教學實用美術》基礎課程的教學成立了專門的課程組,以加強對這類重要課程教學的研討和改革。首先在規范教學大綱和內容上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實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教研教改成果。為了適應美術課程綜合性的發展趨勢,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嘗試建立了一個綜合“教育教學實用美術”教育體系,強調以實用美術設計實踐為中心,在課程的各個階段有機編排相應的支撐知識、設計理論與設計實踐課題,使學生在這些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創新意識得到充分培養,創新能力得以激發,綜合的設計創造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學內容
以八個堅持作為我校的辦學定位,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和諧發展掌握實際技能的應用型設計人才為培養目標,生源來自全國各地,堅持文理兼招的原則,故本課程在專業培養目標中的定位和課程目標。
課程內容安排:
(一)知識模塊順序及對應的學時
模塊一:美術字設計
學時數:8學時
模塊二:變體美術字設計
學時數:10學時
模塊三:黑板報設計與制作
學時數: 4學時
模塊四:學前教育多媒體課件設計制作
學時數:14學時
(二)教材使用與建設
目前全網關于《教育教學實用美術》的教材收錄幾乎為零,我系也只是參考了兩本書籍,這兩本書籍也只是散落的有一點關于教育教學實用美術的內容。一是吳群《應用美術》,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該書已經下架);二是張昕、何桂云《美術基礎》,西安市,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3年9月出版。近兩年司麗麗老師根據我系學前教育和早教專業學生特點編寫了適合高職高專學生的《教育教學實用美術(圖說本)》的書稿,文稿和ppt等所有教學資料已經較完善,此書待出版中。從目前學生和任課教師使用教材情況看反映良好,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條件與教學手段的發展建設
我系司麗麗老師準備了與《教育教學實用美術(圖說本)》配套的一張課件光盤,收錄2500張優秀教學范例和學生優秀作品,使得課堂教學延伸到學生課后的晚自習學習中,學生通過觀看光盤便能溫習和鞏固已掌握的教育教學實用美術知識,為完成課程作業打下堅實基礎。
(四)實踐教學環境
學院閱覽室擁有較為豐富的教育教學實用美術圖書與電子資料,以及大量國內外學前教育和早教專業資料,并保證不斷增添選取優秀資料。
學院擁有多媒體教室和相對齊全的圖像設備,可進行教育教學實用美術圖形圖像教學以及多媒體、數碼技術的運用,進行適當的編輯,制作幻燈片ppt課件,師生共同觀摩、講評,對原始圖像重新采樣,概括、提煉并進行創作。
(五)網絡教學環境
1.在我系網站上設置了教育教學實用美術專欄、論壇。學生的作品均可以在我院相關網站上發布、點評,得到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的機會。學生們可以主動利用互聯網相關專業網站的資訊,擴展自己的視野,盡可能與不同國籍的同專業學生交流。
2.教學大綱、教案以及教師制作的課件將在我院的網站上公布,便于學生查詢和學習。另外還將我院的基礎性教學成果展的優秀作品發布到網站上,供學生觀賞、研究。
3.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都與班級學生利用網絡即時通工具建立了互動交流群,進行答疑、作業傳送和公開示范、討論,延伸了教學第一課堂,強化了學習輔導。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一)多種教學方法靈活使用的形式與目的
本課程通過講授理論、課題分析、案例詳解和上機實踐等輔導學生自主獨立地進行習題的創作和制作,但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又不按部就班,而是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來進行知識的傳授。
(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教學改革
運用多媒體技術基本實現無需板書、無需粉筆,利用鼠標和電筆在ppt中書寫并講解教學內容;實現了從傳統介質到電腦屏幕介質、從黑板到投影儀的兩大轉變;提出以“多媒體設計與制作”作為《教育教學實用美術》轉向學前教育及早教專業開拓創新思維的新途徑,并引入現代設計的理念去指導幼師多電腦美術及多媒體技術課程的學習。
四、本課程主要特色
本課程的負責人在參加兄弟院校學術會議中,得知一些同行對《教育教學實用美術(圖說本)》教材PPT的教學效果給予由衷的肯定性評價。部分院校對《教育教學實用美術(圖說本)》教材PPT均給予高度好評,指出該課程是學前專業美術課程在教學改革上的創新之舉,認為該教材在體例結構上、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均有重要的突破,具有以下特點:
(一)雄厚師資
本課程擁有合理的學歷、職稱和學緣結構的優秀教師,特別是碩士占大部分比例,主要起到了一定的帶頭作用和示范效果,形成隊伍穩定,知識、年齡結構合理,教學、科研成績突出的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學隊伍。
(二)圖說為主
在課堂上精選了2000多幅與本課程相關圖片,力求使讀者能通過圖片的瀏覽了解教學的主要內容,也可以通過詳讀課程中的文字以充實和豐富理論修養。在消化多部教育教學實用美術優秀教材的基礎上,整合傳統課程結構,淺顯易懂地講述每一個知識要點與難點,幫助學子在短期內掌握學習要領,強調互動教學,教師和同學們一起會診難點,共同探討構成心得。
(三)網絡配套
開發使用了有特色的配套網絡課程,創新了“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評價+教學互動+教學管理”的網絡課程結構。課程網絡運行、維護、更新都處于正常穩定狀態之中,以便于更好完善課程教學與教學管理。
(四)豐富資源
應用豐富大學生資源結合優秀學生輔助教學是本課程獨特性之一,采用先進的實用美術表達介質傳遞教學信息,結合PPT、微課等電腦輔助教學,通過應用上述軟件上機實踐,并讓學生上臺運用多媒體教學PPT或微課試講。運用“理論+實踐”模式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學實用美術相關知識與實踐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吳群.應用美術[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1-2+25-26.
[2]耿珊.當代兒童美術教育類APP的現狀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7:16.
作者單位: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