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全
摘 要:作為農業大國,農作物種植在我國農業發展和社會建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玉米在農作物種植業始終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本文從當前我國玉米栽培種植區域較為廣泛、玉米高產技術綜合化程度得到提升以及玉米種植面積持續擴大等方面進行了簡單概述,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了我國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優化策略,旨在為關注這一領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較高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玉米種植;栽培技術;田間管理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432093
目前,我國正處于農業快速發展時期,玉米作為我國三大糧食之一,其產量的提升對我國農業的穩定發展具有關鍵意義。在此種背景下,如何綜合運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是相關領域工作人員的工作重點之一。
1 玉米栽培種植業發展現狀
1.1 玉米種植區域較為廣泛
我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在農作物種植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進行劃分,可以將我國玉米種植產業分為多個不同的產區,不同的產區內部所使用的基本種植方式和播種時節也都各不相同。例如,我國北方地區主要是春季播種,而淮海平原地區在春季和夏季都可以進行玉米栽培種植。除了平原地區,在南部和西南地區丘陵地帶也有玉米種植區,西北地區的主要耕種方式為灌溉,青藏高原地區也有玉米種植區。由此可見,我國玉米栽培種植區域范圍廣,種植方式也各具特色。
1.2 玉米高產技術綜合化程度提升
科技的發展推動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在市場對玉米需求量不斷擴大的情況下,玉米栽培種植已經不僅僅涉及農業經濟領域,而且還關乎著生態和環境的發展。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的產量,而且還可以降低在玉米栽培種植過程中的資源浪費,極大降低對環境的破壞程度。例如,我國相關領域科研人員已經將農作物生理學與生物學相結合,促使玉米栽培技術更加全面合理。
1.3 玉米種植面積持續擴大
近年來,在我國城市化建設不斷加快的背景下,一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去往城市謀求發展,雖然農村地區的勞動力人口數量下降,但是玉米種植產業的面積卻始終保持著上升的趨勢。據相關領域調查數據顯示,近10a以來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在我國全部農產品種植面積當中呈現出上漲的態勢,由此可以判斷我國玉米種植面積正在持續擴大。
2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優化策略
2.1 提高品種選擇能力
為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最基礎、最重要的工作環節即為玉米種的選擇。在進行玉米種植品種選擇方面,需要對玉米的玉米抗病性和產量等能力綜合考量。例如,我國某地區的農戶在進行玉米種植品種的選擇過程中,結合了當地的土壤情況以及經濟發展情況,選擇適合當地生產水平,且具有一定病蟲害防御能力的優質品種。在進行選擇的過程中,確保玉米品種經過國家相關技術部門的審定,在示范種植中取得過良好的效益。此外,當地玉米種植戶還利用了地膜覆蓋栽培種植的方式,且選擇包衣種。因為包衣種的包衣劑中含有玉米生長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及抗旱劑和殺蟲劑等,有利于在種子發芽生長之時,提高農作物的抵抗力,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提高農作物產量,提升種植戶的收益。
2.2 優化播種栽培技術
在進行播種栽培種植過程中,需要把握好播期,選擇適當的播種栽培技術,提高農產品種植水平。例如,日照地區的玉米種植管理技術部門,對當地玉米種植戶進行了統一的培訓和指導,推廣夏玉米“一增四改”技術,核心是合理增加種植密度,改種耐密品種,改套種為直播,改粗放用肥為配方施肥,改人工種植為機械化作業。
2.3 增強田間管理能力
要想全面提高玉米栽培種植回報率,擴大產量、提高收益,不僅需要在玉米品種選擇以及播種技術方面進行適當的優化和調整,而且還需要對田間管理環節加以重視,增強種植戶在玉米種植田間管理的能力,擴大農產品收益。例如,日照地區的玉米種植戶在進行玉米種植田間管理的過程中,重點關注了玉米在不同生長發育其的規律,順應其自然發展規律,提高其自身的抵抗力,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該地區玉米種植戶強化了中耕除草和培土工作,確保田間整潔通風良好,提高了玉米作物的抗倒伏能力;推廣秸桿還田,合理施加農家肥,適當追肥。在玉米生長的第10和第10葉期,適時施用玉米控旺劑。通過物理方式和化學方式相結合的手段,對玉米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采用合適的比例噴灑農藥,在確保農藥使用量合理的情況下,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3 結語
作為我國最基本的糧食作物之一,玉米種植業的發展對于我國糧食產業和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提升玉米產量,相關領域工作技術人員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玉米病蟲害問題,提高玉米產量和質量。從選種環節入手,采取合理的播種栽培方式,優化田間管理技術,增強農作物自身的抵抗力。綜合運用物理與化學方式解決玉米病蟲害,推動玉米種植產業向環境友好型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