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吉
摘 要:大田作物主要指玉米、大豆、水稻等農作物,這些農作物的產量直接影響到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隨著我國農業的發展,農產品品種日漸豐富,農業生產方面也逐漸出現了新型的技術、設備等。由此可見,國家比較重視大田水稻等作物種植技術的發展。本文詳細地分析了大田作物水稻種植技術的發展。
關鍵詞:大田作物;水稻;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432101
1 大田水稻產業發展的問題
1.1 生產成本較高
相對于其他的大田作物,水稻的種植成本比較高,水稻的生產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近幾年隨著有機化合肥以及柴油等物品價格的上漲,使種植成本又上升了一個層次。另外,水稻種植是一個比較精細的產業,農戶要在插秧、施肥、澆灌、收獲等各個環節投入大量的人力,并要借助一定的技術與設備。雖然農戶在資金、時間等方面投入較大,但是實際收益并不高,極大地打擊了農戶的積極性。
1.2 自然災害比較多
近幾年,由于自然災害比較多,使水稻生長所需要的條件不斷惡化,對于水稻的生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例如夏季的持續高溫,不能滿足水稻的需水量,因此,水稻生長緩慢、產量持續下降。
1.3 缺乏合理的經營模式
由于農戶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導致水稻產業得不到良好的發展。在大部分地區,農戶采用的仍然是單打獨斗的生產模式,這就使水稻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停滯不前。
2 發展大田水稻的措施
2.1 提高農戶的積極性
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對于水稻產量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是鞏固水稻種植面積、提升水稻種植品質的關鍵條件。要鼓勵農戶大力的發展優質水稻,以此提高農戶的收入;要建立龍頭企業并支持其發展,引導農戶進行大規模的種植,保障農戶的經濟效益;政府要積極地給予政策及資金的支持,進一步提高農戶的積極性。
2.2 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
要及時對農戶進行技術的培訓和推廣,在水稻種植的縣、鎮要配備相應的技術人員和服務團隊,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實行系統的技術服務,引導農戶按照相關的標準進行生產,促進生產力的提高。另外,要充分利用電視等媒體,及時將新型種植技術和設備向種植經驗比較豐富的農戶進行宣傳推廣,引導農戶參與到水稻種植技術的推廣中來。
2.3 促進集約化經營的發展
要充分發揮農業合作社的作用,加強土地流轉的力度。要統一經營管理,形成大規模經營。另外,要保證水稻發展的基礎條件,加大對農田的綜合管理,積極投入資金,配套相應的設施。
3 大田水稻種植技術
3.1 拓展壟溝
種植水稻需要及時地對壟溝進行拓寬加深,以達到增溫驅寒、滲水通氣的效果,從而促進水稻的生長。在此過程中要使用深松犁,將深度拓展至與當地環境相適應的地步,要盡可能避免大土塊的出現,拓展壟溝有利于寬松土壤,保持水分,是水稻種植不可或缺的條件。
3.2 及時地間苗、補苗
由于水稻的種植量比較大,每個點的基本苗比較多,這就會造成種植點的透風性和采光性較差,可能導致水稻大面積倒伏,產量驟降。因此,要適當地進行補苗或者間苗,避免過于稀疏或者過于密集導致的大幅度減產。
3.3 做好災害防控措施
要加強對病蟲害的預警或預防,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要提前準備好防治的藥劑。針對大田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可以采用統一的防治方法加強對田地的控制,避免因小問題而引發大問題,從而提升農業生產的安全性。另外,要加強防雹防汛的預警措施,盡可能地減少自然原因造成的減產。
3.4 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水稻的種植離不開水,因此灌溉技術對于水稻的生長極為重要,在水稻的生長期要對水稻采取間歇性的灌溉。當水灌溉至一定的深度時要停止灌溉,等到自然落干時再次進行灌溉。直到水稻的莖數大部分生長完全時,可以停止灌溉,而后將稻田晾曬5~7d,以增加水稻的抗病能力。
3.5 科學地除草
雜草會對農作物的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但是少量的雜草反而對農作物的生長有利,因此,在除草的時候不能將雜草全部清除,避免使用大量化學藥劑進行除草,最好的除草方式是機械除草或者人工除草。在進行農藥噴灑過程中嚴禁使用生長調節劑之類的藥物,避免作物代謝失調,造成減產。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要慎用二遍化學劑進行除草,在除草時不能使用噴霧器噴灑,避免水稻被藥物毒死。
4 結語
大田作物的發展對于農業的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利用先進的技術促進水稻等作物種植技術的提高,保證水稻等農作物產量的提高,另外,要加強田間病蟲害防治的預防措施,要用合理的手段提高我國農業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