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王煥新
摘 要:目前全世界范圍內有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棉花種植,而我國的棉花產量向來都是居于首位,棉花產量的增加在國民經濟增長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動效果。我國的棉花種植及相關產業都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所以也在栽培技術方面獲得了不小的成績。同樣,棉花在我國也是比較重要的經濟作物,逐漸地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技術不斷創新發展的同時,棉花的產量與質量也同樣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對于棉花栽培不能僅僅局限于目前的成績,還要進一步通過技術改良而提高棉花栽培的質量與產量,并且針對目前發展的新形勢,對棉花栽培技術的發展繼續進行深入探討,以期盡快發現栽培技術中的問題,保證棉花的栽培技術可以繼續創新發展。本文主要針對當前的新形勢,對棉花栽培技術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旨在提高棉花的產量和品質,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關鍵詞:棉花;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432116
1 存在的問題
1.1 專業型人才不足
目前我國的高校涉及棉花栽培技術的專業比較少,再加上現在大多數學生認為應該通過大學來脫離農業而從事其他專業性的研究,導致農業生產人才相對缺乏,阻礙了我國的棉花栽培以及種植業的長久發展。
1.2 棉花市場具有比較大的波動性
眾所周知,我國地世界上種植棉花最多的國家,每年都會向國外大量出口棉花,所以棉花輸入國的市場變動自然就會對我國的棉花種植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國外棉花輸入的市場沒有相對穩定的需求量,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國棉農的積極性,從而對我國棉花栽培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2 發展建議
2.1 推廣無土栽培
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所以我國棉花栽培技術已經逐漸向無土栽培方向發展,因此,就要求棉花種植者具有更強、更加專業的技術水平,準確掌握相對比較復雜的栽培技術,促進棉花種植業的發展并且逐漸提高棉花的產量與質量。在棉花栽培技術向無土栽培方面加以研究,特別要針對營養液進行深入的研究,力爭正確科學地明確其成分結構,以期促進棉花的生長及產量與質量。
2.2 選取優良品種
棉花種植之前的關鍵環節就是選種,應該盡量科學地選擇優良的棉花種子,從根本上為棉花產量和質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嚴格地從正規廠家進行采購,對于包裝上的三證編號必須進行認真查看,還要重點觀察棉花種子的成色。除此之外,選擇棉花種子時還需要對土壤的類型加以了解,根據種植棉花的土壤不同而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種子。
目前我國并不是所有的地區都可以種植棉花,而棉花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實際生產中必須保證充足的光照和水源,并且要在種植的過程中預防病蟲害,減少對棉花的產量及質量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應該加大棉花品種的選擇力度,選取品質優良、可以抵抗病蟲災害的品種,最終保證棉花的質量及產量,提高棉農的經濟收入。
2.3 創新地膜栽培技術
棉花的種植成本相對較高,為追求更好的經濟效益,應對地膜栽培技術加以大力推廣并且進行深入的研究,以降低種植的成本,從而提高棉農的種植收入。同時采用地膜栽培技術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種植的產量和質量。我國適宜栽培棉花的地區很多,但是因為所處的自然條件不同,對于棉花栽培的難度也存在差異,棉花育苗方面因為自然條件的不同所表現的差異比較大,主要表現在棉花育苗成活率方面。對現階段已經掌握的地膜栽培技術加以創新并應用于育苗方面,會對棉花育苗的成活率有很大的提升,同時還可以節省育苗成本,最終提升棉農的經濟收益。
2.4 做好病蟲害的防治
使棉花的栽培技術在持續不斷的發展基礎之上加以創新,不能忽視種植過程中對病蟲害的防治。即使選擇了相對優良的棉花品種,在5~6個月的生長期內也容易出現病蟲害,所以要通過對品種的創新來增強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在創新的同時科學檢測棉花的生長,然后再科學地加以采樣,具有針對性地開展防范病蟲害的具體工作。
3 結語
實際生產中必須根據影響種植的多個方面重視對于棉花的栽培,力爭可以提高棉花的種植收益,而且盡量運用相對科學的方法對棉花的優質種子加以培育。對于病蟲害的防治更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實際栽培過程中應該盡量地控制環境因素,以減少不良因素對于棉花產生的負面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的產量和質量,最終確保棉農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經濟收入,提高棉花栽培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