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曉波
摘 要:落實好林業成果的轉化工作是推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從林業成果推廣轉化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入手,進一步分析促進林業成果轉化的相應策略,以期為提高林業成果的轉化效率出謀劃策。
關鍵詞:林業;成果轉化;現狀及問題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432152
1 林業成果推廣轉化的現狀及影響因素
1.1 林業成果轉化現狀
成果轉化周期過長。林業成果本身具有較強的獨特性,一項全新的林業成果自開始研究、確立項目直至研究成果的初步成形,通常需要經過數年時間。例如林木優良品種的培育,自種子萌芽到開花再到結果,完成一個世代,最少要經過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時間[1]。此外,品種培育成功以后還需要推廣應用于實踐當中,這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實現,如此一項漫長的鉆研推廣過程對于林業成果的轉化應用而言局限性太強。
成果轉化率過低。以當前的情況來看,國內林業科研成果的推廣轉化效率一直停留在低水平線上,結合相關科研數據發現,“八五期間”我國林業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只有34%,東北地區某院校2016年共有89項林業科研成果,然而真正完成推廣轉化的只有8項,林業科研成果的持續增加同成果推廣轉化率過低之間的矛盾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1.2 林業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影響因素
1.2.1 林業科技自身方面
林業發展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即便再優秀的科研成果也有其自身的適用條件和地域。比如說一些林業成果只有在特定的地域應用于實踐才能實現最佳的轉化效果,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成果轉化效率的提高;林業科研成果唯有同林業生產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方能實現價值的最大化。一些林業科研項目在課題的選擇上不夠精確,嚴重脫離林業實踐,致使最終鉆研出的成果不能應用于實踐生產,造成時間、人力、物力、財力的多重浪費。沒有了應用的市場,這些投入了大量精力的研究成果最后只能以理論的形式被束之高閣;林業科研成果研發周期較長,一些特殊的林業項目甚至需要經過好幾輩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功,這些均是致使林業成果轉化推廣困難的影響因素。
1.2.2 林業科技受體方面
林業科研的成果大多被應用于山區地區,林農是林業科研成果推廣及轉化的主要受眾群體,因此林農自身的文化水平、科學理念對林業成果的轉化起到關鍵性影響。受經濟、文化、科技落后因素的制約,一般來說,林農的文化素養、創新觀念都有所欠缺,他們在新興事物的接收上速度比較慢,對新科技的運用通常持有旁觀的心態,無法及時將林業科研的最新成果應用于實踐。與此同時,林農的經濟水平普遍較為單薄,拘泥于以往落后的粗放式經營管理模式,對于新科技使用熱情不夠,出于經濟因素考慮也沒有意愿在新科技上注入太多的投資,十分不利于林業科研成果的推廣和轉化。
1.2.3 林業科技推廣資金方面
林業科技的研發要有充足的研發經費作支撐,研發經費的短缺是影響我國林業科研成果轉化效率低的又一關鍵因素。若是沒有充足的研發經費作為撐持,可能會致使研發周期延長,甚至會影響到成果的質量,林業工作人員尤其是那些偏遠地區的林業工作人員工作環境較為艱苦,薪酬待遇也不高,若是無法給予充足的經費保障,很容易打擊工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無法全身心地投身于林業科研工作當中,林業科研成果的轉化率自然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2 促進林業成果轉化的策略分析
2.1 更新觀念、強化林業科技成果宣傳推廣
落實好林業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需要各級領導、專家、學者的協同努力,因此一定要從思想理念上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廣和轉化,把轉化工作置于同成果研究同等關鍵的位置,為成果的轉化提供必需的財力、物力、人力支撐,促成成果的轉化同成果的研發相得益彰,共同進步。強化宣傳推廣是落實好成果轉化工作的重要前提,應當借助各大傳統媒體、網絡新媒體及其他宣傳平臺大力宣揚林業科研成果的價值和意義,利用宣傳推廣來吸引各級政府和企業進行合作,推進林業成果的實踐轉化和推廣[1]。
2.2 強化林業科研成果推廣轉化隊伍構建工作
構建一支基礎素質牢固、具備奉獻精神的林業科研成果轉化推行隊伍,是達成林業科研成果有效轉化的強力保障。應當依照國家部委頒布的《關于穩定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通知》的諸項要求,切實保證林業科研成果轉化推行機構和隊伍的穩固性,盡全力去改善林業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提高薪酬待遇,激發他們工作的熱情[1]。應當定期舉辦一些輔導培訓活動,增強林業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和轉化技能,培養出更多既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又具備管理推廣能力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此外,不斷優化從業人員的技能體系,借助各式各樣的研習和培訓課程,在林業成果轉化推行隊伍內部有條理、有計劃地開展培訓,積極鼓勵他們深入基層實踐。
參考文獻
[1]史瑞軍.林業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的現狀、影響因素及對策[J].北京農業,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