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軍
摘 要:保護森林資源有利于生態環境的維護,在提供生產和生活物質的基礎上,對于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也至關重要。在森林管理和建設方面我國已經有了明顯進步,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森林病蟲害危害嚴重,制約著我國森林資源的長久發展。本文簡單論述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對策,有助于森林資源的保護。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432153
1 病蟲害防治對策
1.1 生態防治應用
1.1.1 生態林業發展
現階段人工造林是森林保護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樹種單一不利于病蟲害防治。在良種壯苗造林的基礎上應該擴大鄉土樹種混交林的規模,采用集約式經營方式和工程造林管理模式,提升森林資源抗逆性水平,從而強化森林的免疫力和抗病蟲害能力,實現林業生態和病蟲害防治的協調發展。
1.1.2 生物防治的應用
森林處于自然生態環境中,相比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方式獲得的效果更為明顯。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處于食物鏈中,可以采用綠色防治技術,根據病蟲害的現狀引入天敵,例如啄木鳥能夠有效控制天牛蟲害,小飛蛾能夠減少森林害蟲蟲卵數量,這種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在管理和防治過程中應該注意森林區域的劃分,科學合理地安排植入區域,有效避免藥物的使用,為森林環境保護奠定良好的防治基礎。
1.2 高科技技術的運用
1.2.1 GPS的應用
全球地理定位系統的運用能夠協助森林管理部門加強對病蟲害狀況的監管和檢測,GPS能夠直觀地標注森林中的地形和各樹種種植位置,通過網絡通訊技術進行實施檢測和跟蹤,在減少人力投入的同時能夠第一時間發現森林病蟲害,及時進行病蟲害治理,減少影響范圍,降低經濟損失。
1.2.2 數據庫的建立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領域有大量的歷史經驗可供借鑒,通過數據庫的建立將信息進行錄入、規整、分析等處理,對病蟲害相關因素例如樹種、氣候狀況、歷史數據等進行分析,能夠有效預測病蟲害發病的時間和種類,數據庫可以提供直觀的森林病蟲害治療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多地區數據的共享和經驗交流,提升防治效果。
1.3 重視木材的防疫檢測
病蟲害防治除了氣候條件和人為因素原因,外來生物的入侵也是主要來源之一,對我國的森林資源造成嚴重的威脅。森林外來樹苗和木材的進入必須進行嚴格檢疫,堅持預防為主與綜合治理相結合的方針,提升病蟲害防治效果。
對于林業管理部門而言,應該強化檢疫重要性宣傳,認清林木檢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避免外來物種和病蟲害的入侵。在林區主要交通干線和路口設立林木檢疫工作站,對往來運輸植物及產品的車輛進行嚴格檢查,嚴禁帶有疫情的車輛進入林區。在預防環節強化源頭管理,提升當地森林區域檢疫水平,如果在林木流通過程中無法避免病蟲害的檢查和防疫,就必須重視產地的防疫開展情況。生產經營單位及企業加強防疫和防治管理,針對森林相關產品,例如加工、倉儲、集散地、市場等苗木聚集地加強防疫管理,有效阻斷危險性病蟲害的傳播。
嚴禁從林木病蟲害區域向其他地區調運森林植物相關產品,歷史的經驗教訓足以告誡病蟲害通過媒介傳播的危害性。對于進出口的森林樹木及產品,即便已經經過出產地的防疫機關檢疫,為達到絕對安全,也需要當地森林檢驗部門進行復查。
1.4 重視預測預報工作
對于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而言,預測預報工作是其重要內容,當地管理部門結合歷史數據和氣象條件將森林地區病蟲害調查檢測放在首位。林區重視區域內森林資源的病蟲害調查檢測情況,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病蟲害動態發展情況,制定防治措施和方案,定時檢測、及時發現治理,避免由于檢測不到位造成的病蟲害疫情擴散和危害加重的局面出現。建立和完善森林資源病蟲害檢測和預報系統,重視基礎設備建設,共享各地森林林木動態發展情況,使在全國范圍內各林業部門均能及時了解各地森林病蟲害發生、發展、治理情況,重視區域性短期預警和預報,在各病蟲害重點區域建立長期預報機制,為我國林業研究和管理部門提供準確的依據。
1.5 專業人才的培養
森林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水平對病蟲害防治效率起到決定性作用,通過定期專業培訓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招聘,完善團隊建設,嚴格要求保障其在森林資源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發揮作用。聘請專家提升林區工作人員對先進技術和研究成果的了解,提升病蟲害防治工作效率,促進森林資源健康發展。
2 結語
有效控制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和擴散,有助于林業的高效、快速發展,促進森林資源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提升,通過對區域信息的了解和氣候、生態環境的信息掌握,及時掌握病蟲害情況,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和手段進行管理,促進林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時洪義.關于森林病蟲害防治對策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5(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