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對稅務風險的管理已經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就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而言,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管理成本有限,稅務風險管理技術條件尚不成熟,管理中也存在較大的漏洞。通過設計一套中小企業稅務風險評測系統,依照行業分類的數據庫生成稅務風險的標準值并進行數據配比,有著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可以幫助中小企業有效地識別與評估稅務風險。
【Abstract】The management of tax risk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enterprises.As far as the risk management abil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is concerned, the management cost of most SMEs is limited, the technical conditions of tax risk management are not yet mature, and there are still some loopholes in management. Through designing a set of tax risk evaluation system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standard value of tax risk is generated and the data matching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database of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It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help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the tax risk effectively.
【關鍵詞】中小企業; 稅務風險;評測系統;開發
【Key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ax risk; evalu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5-0072-04
1 引言
以2004年美國COSO委員會正式發布《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COSO-ERM)為標志,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開始受到國內外研究人員的關注,企業稅務風險也逐步被企業管理者所熟悉。國內外有眾多研究人員對企業稅務風險的定義、產生原因、類型、管理方式等內容進行了理論研究與實證檢驗。在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眾多環節中,稅務風險的識別與評估是整個管理流程的源頭,只有及時地識別與評估了稅務風險,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稅務風險的識別與評估是最為關鍵的核心重點工作。特別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管理成本有限,處于稅務管理的信息孤島,稅務風險管理技術條件尚不成熟。針對中小企業在稅務風險識別與評估中面臨的困難,開發一種適合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評測系統是非常必要的。近年來,圍繞如何定量地識別與評估企業稅務風險,眾多研究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尚未開發出具有實際操作意義的評測系統。鑒于此,本文提出一種中小企業稅務風險評測系統的設計理念、系統構架以及開發方式,包括稅務風險相關財務數據分析、稅務風險量化測評以及稅務風險診斷匯報三個方面。
2 中小企業稅務風險評測系統功能結構設計
企業稅務風險評測系統的設計按照“一個核心,兩個界面”的設計理念,將整個評測系統分為兩大部分,系統的功能結構圖如圖1所示。
企業稅務風險評測系統的功能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分別是企業相關財務數據分析、稅務風險量化測評以及稅務風險診斷匯報。下面就結合“一個核心,兩個界面”的設計理念來說明這三個部分的功能。
2.1 核心模塊
“一個核心”指的就是稅務風險量化測評模塊,這是系統的“核心”模塊。其中包含了大量來自于國內上市公司、稅務征管系統、第三方機構等渠道的相關數據。在獲得這些數據后,首先將對其進行分類以及標準化的處理,然后再按照設定的指標體系進行量化測算,并與企業上傳的指標數值進行配比,最后再將配比結果輸出。這個“核心”功能的價值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數據的歸集與更新,通過上述三個渠道采集到的相關數據本身就具有相當的價值。二是標準值的算法,標準值得算法借鑒了征管機關納稅評估的指標,并通過“四分位法”計算行業均值,得出的標準值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2.2 交互界面
“兩個界面”指的是系統的輸入與輸出交互界面,分別是企業相關財務數據分析以及稅務風險診斷匯報,這兩個界面都是面向企業用戶的。
首先是企業相關財務數據分析,其主要功能是充當數據的輸入終端,通過簡約的設計,企業用戶能準確地輸入相關的經營數據,并由系統自動實現標準化處理。
然后是稅務風險診斷匯報,在這個數據的輸出界面,企業用戶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的評測結果,評測報告只輸出最終的評測數值以及參考值,方便用戶進行比較,相關的評測建議也簡明易懂,便于用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3 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依據企業稅務風險評測系統要實現的三大功能,系統的開發可以分為四個模塊,即數據采集模塊、標準生成模塊、配比分析模塊以及結果顯示模塊。具體的模塊構成見圖2。
在圖2中可以看到,數據采集模塊與結果顯示模塊滿足了上述兩個交互界面的需求。標準生成模塊與配比分析模塊則是核心模塊,滿足了稅務風險量化評估等級評測的需求。下面就對這些模塊分別進行說明。
3.1 數據采集模塊
該模塊為用戶創建一個人機交互的登錄及數據錄入終端,在用戶輸入相關財務數據以后,為每一個用戶建立一個數據庫,將用戶的相關財務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并歸集到一個數據表中。
3.2 標準生成模塊
標準生成模塊由數據整備子模塊及數據處理子模塊組成。
3.2.1 數據整備子模塊
①建立數據庫
稅務風險標準值的生成將依據數據庫內全部樣本企業的相關財務數據,數據庫的來源主要是國內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征管系統以及第三方機構的相關數據。
②數據分揀
由于不同行業的收入、成本結構不同,所面臨的稅務風險也不盡相同,因此數據的分揀主要是針對數據進行行業分類。考慮到稅務風險標準值的數據采集主要源于國內上市公司的數據,因此對數據進行行業分類的依據參照2016年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行業分類結果總共分為18個大類。
3.2.2 數據處理子模塊
①稅務風險量化測評指標選取的參考依據
近年來,圍繞如何定量地識別與評估企業稅務風險,眾多研究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是認為財務報表分析法是最為常用的識別方法。在該方法中,通過財務報表上的相關數據,計算各類指標,而后,采用比較分析法對數據進行分析,若某項指標與同行業、同類企業或企業以前年度平均水平相比差異較大,則說明企業存在稅務風險[1-3]。
二是認為企業可以參照現有通用指標、預警值和模型,釆用《納稅評估管理辦法》中的通用指標和分稅種指標、《企業涉稅風險控制指南》、《企業稅收風險管理》、《企業稅務風險自查與防范》等提供的各類指標和模型 [4-5]。
三是認為可以通過增值稅稅負率、企業所得稅稅負率和綜合稅負率等關鍵稅務指標,建立科學合理的稅務分析體系,進行稅種的結構分析和趨勢分析,并最終形成稅務分析報告,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 [6-7]。
綜合上述研究者的結論,對企業稅務風險進行量化評估的主要依據是企業運行的財務數據,目前國內較為權威的評估體系是國家稅務總局出臺的《納稅評估管理辦法》及其評價指標體系。雖然該文件是從稅務管理機關的角度來制定的納稅檢查標準,但同樣可以作為企業自我識別、自我評估稅務風險的重要依據。本模塊在此基礎上,綜合近年來國內眾多研究者提出的較有價值的評價指標,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稅務風險量化評估指標體系。
②企業稅務風險量化測評指標體系的確定
企業稅務風險量化測評指標體系由一系列的指標組成的。本模塊將企業稅務風險量化測評指標分為三大類,即財務分析指標、稅務分析指標以及配比分析指標,見表2(后附表2)。
③稅務風險標準值的生成
將數據整備子模塊采集到的所有數據,先按照行業分類標準分為18個行業,再將每個樣本企業的數據代入企業稅務風險量化測評指標體系,并按照“四分位法”計算出各項指標的行業均值。
3.3 配比分析模塊
本模塊主要的功能是將“數據采集模塊”中的用戶數據,與“標準生成模塊”中的稅務風險行業均值進行配比。具體指標的配比結果只顯示用戶的實際值與行業均值的差異,并反映該指標所處的稅務風險級別。稅務風險量化測評配比的具體步驟如下:
①首先計算用戶所屬行業各項評測指標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②計算不同行業評測指標容差,如評測指標標準差大于等于平均數的60%,則容差為標準差,否則容差取平均數的40%。計算出上下容差作為預警閾值。
③計算用戶各項測評指標的數值(D)與其行業平均數的差距,并與對應標簽的容差比較。如超出1倍容差(先于平均數+容差或大于平均數-容差),則企業在該指標上的稅務風險級別為輕度危險(L);超出2倍容差(小于平均數+2*容差或大于平均數-2*容差),則企業在該指標上的稅務風險級別為高度危險(H)。
例如:設某行業其中一項稅務風險評測指標的平均值為5,標準差為1,標準差小于5*60%=3,因此根據上述計算步驟,容差取平均值5的40%為2。進一步可以計算出1倍容差的上下限范圍為:5+2,5-2,2倍容差的上下限范圍為:5+2*2,5-2*2。某用戶A的該項評測指標數值D=4,沒有超出1倍容差的范圍,因此風險級別為安全(C)。另一用戶B的該項評測指標數值D=8,超出了1倍容差上限,但沒有超過2倍容差上限,因此風險級別為輕度危險(L)。
3.4 結果顯示模塊
本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將“配比分析模塊”中的數據以數值和圖表的形式傳輸給用戶或第三方服務機構,是企業稅務風險評測系統的輸出終端,也是用戶實施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參考依據。
顯示的內容包括四個部分:用戶基本信息、具體測評指標評價結果、用戶整體評價等級以及測評結論及建議。
①用戶基本信息
這部分內容顯示五個部分,用戶編碼、用戶名稱、所處行業、經營年限、檢測日期等。
②具體測評指標評價結果
這部分內容分為四個部分,檢測項目、檢測結果、標志與參考值。“檢測項目”說明檢測指標的具體內容,例如增值稅稅收負擔率。“檢測結果”顯示“數據采集模塊”計算出對應的稅務風險測評值。“標志”顯現該指標是否正常,如在安全范圍內則顯示“C”、超過安全范圍則根據風險級別對應顯示為“L、H”。同時,如果用戶連續使用系統測評兩年以上,還要展示較為直觀的稅務風險評測曲線圖。
③測評結論及建議
評測結論應由第三方機構依據前兩項的評測結果給出,是對用戶稅務風險水平的一個總體評價,通過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讓管理者或財務人員清楚地了解企業稅務風險的實際情況。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各項指標應控制在輕度危險區域內,如進入到了高度危險區域,就應對該項指標產生偏差的原因進行進一步涉稅分析。
【參考文獻】
【1】趙煜.基于 J2EE 架構的稅務風險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D].長春:吉林大學,2016.
【2】常嬌陽.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案例分析—以W公司為例[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4(7):48-53.
【3】樂德美.淺析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J].會計師,2015(10):33-34.
【4】呂聰聰.營改增后交通運輸業稅務風險管理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4.
【5】于昌平.G股份有限公司稅務風險管理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6】黃瑞海.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體系研究[J].會計師,2014(10):29-30.
【7】鐘胥易,劉運國.基于稅務治理的企業價值研究——COSO框架下大型企業集團稅務治理實踐[J].財會通訊,2014(7):20-23.
【8】羅威.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2.